摘要:"妈,您又在和谁说话?"我推开后院的门,看到母亲王翠花正蹲在墙角,对着那个巴掌大的破洞小声嘀咕着什么。
"妈,您又在和谁说话?"我推开后院的门,看到母亲王翠花正蹲在墙角,对着那个巴掌大的破洞小声嘀咕着什么。
她转过头看了我一眼,眼神空洞,嘴角还挂着傻笑:"明轩啊,你回来了。"然后又转回去继续对着墙洞说话。
我叹了口气。12年了,从爸爸去世那天开始,她就变成了这样。
邻居们都说我妈疯了,可我心里总觉得不对劲。一个人怎么可能突然就疯了呢?而且为什么偏偏是对着墙上这个破洞说话?
"妈,吃饭了。"我走过去想拉她起来。
她摆摆手:"等等,还没说完呢。"
我仔细听了听,她的声音很小很小,像是在安慰什么人,又像是在汇报什么事情。这么多年来,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今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要知道这墙后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01
12年前的春天,我们一家三口还住在老房子里。
那时候爸爸陈德福刚退休,每天在后院种菜养花,妈妈王翠花在纺织厂上班,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踏实。我刚大学毕业,在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记得那年清明节,爸爸突发心脏病。我们急急忙忙送他到医院,医生抢救了三个小时,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妈妈在病房里哭得昏天黑地,我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撕心裂肺。爸爸走得太突然,连句遗言都没留下。
回到家后,妈妈整个人都变了。她不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坐在爸爸种过菜的后院发呆。我以为她只是需要时间适应,毕竟和爸爸相守了三十年,突然没了,确实很难接受。
但是一个月后,我发现妈妈开始做奇怪的事情。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到后院对着墙角说话。起初我以为她是在自言自语,想着可能是一种排解痛苦的方式。
后来我偷偷观察,发现她说话的位置很固定,就是墙上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破洞。那个洞只有巴掌大小,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我问过她在说什么,她总是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聊聊家常。"
当时的我太年轻,以为这只是她思念爸爸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许过段时间就好了。我万万没想到,这一说就是12年。
02
爸爸去世后的头两年,妈妈除了对墙说话这个怪癖,其他方面基本正常。她照常上班,照常做家务,只是话变少了,笑容也少了。
我那时候忙着工作,忙着谈恋爱,对妈妈的关心确实不够。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我能多陪陪她,多问问她,也许就能早点发现问题。
第三年的时候,妈妈开始请假。厂里的同事来家里看她,说她上班时经常走神,有时候对着空气说话,领导觉得她精神有问题,建议她去看医生。
我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失去亲人后的应激反应,开了些抗抑郁的药。妈妈倒是配合治疗,药也按时吃,可是对墙说话的行为一直没变。
到了第四年,妈妈索性提前退休了。她说反正在厂里也干不了什么,不如在家安心养老。我当时刚和晓燕结婚,正忙着张罗新家,也就同意了。
婚后我和晓燕搬出去住,只有周末才回老房子看妈妈。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她在后院对着墙洞说话。晓燕开始还觉得奇怪,后来也就习惯了。
"你妈这是思念你爸爸思念得太深了。"晓燕总是这样安慰我。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正常的思念会随着时间淡化,可妈妈的行为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投入。她每天和那个墙洞"聊天"的时间越来越长,从最初的十几分钟增加到后来的一两个小时。
而且她说话时的表情也变了,不再是悲伤或怀念,而是很专注,很认真,就像真的在和什么人对话一样。
03
小宇出生后,妈妈有了孙子,我以为她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确实,她很疼爱小宇,但对墙说话的习惯依然没变。
有一次,小宇才两岁多,好奇地问我:"爸爸,奶奶在和谁说话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说:"奶奶在和爷爷说话。"
"可是爷爷不是死了吗?"小宇天真地问。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里。是啊,爸爸已经去世八年了,妈妈还在对着墙洞说话,这到底正常不正常?
我开始留意妈妈说话的内容。虽然她声音很小,但我还是能听到一些片段。她会说今天做了什么菜,小宇又长高了,我工作怎么样,晓燕身体好不好,就像在向什么人汇报家里的情况。
有时候她还会停顿,好像在等什么人回答,然后点点头继续说下去。这种互动的感觉让我毛骨悚然。
我开始怀疑妈妈的精神状态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我又带她去了几次医院,医生的诊断各不相同,有的说是幻觉症,有的说是自闭倾向,有的说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但所有的治疗都没有效果。妈妈依然每天准时到后院,对着那个破洞说话。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邻居们的闲言闲语也越来越多。有人说我妈是被什么"脏东西"缠上了,有人说她是装疯卖傻想引起我的注意,还有人说她根本就是真的疯了。
面对这些议论,我既愤怒又无奈。愤怒的是他们不了解情况就胡乱猜测,无奈的是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妈妈。
04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墙后面到底是什么?
我绕到房子外面仔细观察,发现那面墙的后面是邻居家的院子。可是那户邻居早就搬走了,房子一直空着。
我试着敲敲墙面,发现那个破洞的位置听起来空空的,好像墙体并不厚实。这让我更加疑惑。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脑子里全是妈妈对着墙洞说话的画面。我想起12年前爸爸刚去世时,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你爸爸有些话还没来得及说。"
当时我以为她是在表达遗憾,觉得和爸爸还有很多话没说完。可是现在想想,会不会有别的意思?
春节的时候,我特意在老房子住了几天,想更仔细地观察妈妈的行为。我发现她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先是在厨房忙活一阵,然后端着一杯热茶到后院。
她会把茶放在墙洞旁边的小板凳上,然后蹲下来开始"聊天"。奇怪的是,每次"聊天"结束后,那杯茶总是空的。
我问妈妈茶去哪了,她说喝了啊。可是我明明看到她没有喝茶的动作。
这些细节让我越来越坚信,墙后面一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也许这个秘密能够解释妈妈这12年来的异常行为。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砸开那面墙,看看到底隐藏着什么。
不管墙后面是什么,我都要知道真相。妈妈已经这样12年了,我不能再让她继续下去。如果她真的生病了,我要及时治疗。如果墙后面真的有什么秘密,我也要帮她解决。
05
今天一早,我就买了榔头和撬棍。
妈妈照常在厨房准备早餐,我趁她不注意偷偷观察了一下那个墙洞。洞口边缘很光滑,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更像是人为凿出来的。
洞的深度大概有十几厘米,正好穿透了墙体。我用手电筒照了照,里面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
"明轩,过来吃饭。"妈妈在厨房喊我。
吃饭的时候,妈妈一如既往地温和,问我工作累不累,小宇最近怎么样,晓燕身体好不好。看她这样平静的样子,我几乎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饭后,妈妈准备照常去后院。我拦住了她。
"妈,今天先别去后院了。我想修一下那面墙。"
妈妈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修墙?为什么要修墙?"
"墙上有个洞,我担心下雨会漏水。"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很自然。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那你小心点。"
她回到房间关上门,但我能感觉到她在里面焦虑不安。
我拿起榔头走向后院。十二年了,今天终于要知道答案了。
那个破洞静静地在墙上等着我,就像一只眼睛在凝视着我。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举起榔头。
妈妈这些年到底在和谁说话?墙后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榔头在我手中颤抖着,即将砸向墙面。我知道,一旦砸下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无论墙后面是什么,我都要面对真相。
我举起榔头,对准破洞旁边的墙面,用尽全力砸了下去...
06
砖块碎裂的声音在后院响起,墙面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大洞。
我愣住了。
墙后面不是邻居家的院子,而是一个狭小的密室。密室里摆着一张小桌子,桌上有茶杯、纸笔,还有一盏油灯。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纸条,上面都是妈妈熟悉的字迹。
我钻进密室,借着手机的光亮仔细查看。那些纸条上记录着我们家这12年来的大事小情:我结婚的日期,小宇出生的时间,我们搬家的地址,甚至连我每次加薪、晓燕生病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每张纸条的开头都是"亲爱的",结尾都是"想念你的翠花"。
这时我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我回头看见妈妈站在密室门口,眼中不再有那种空洞的神色,而是复杂的痛苦和无奈。
"妈..."我喊了一声,声音发颤。
妈妈走进密室,轻抚着墙上的纸条:"你终于发现了。"
"这些是..."我指着满墙的纸条。
"都是写给你爸爸的信。"妈妈的声音很平静,"12年来,我每天都会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写下来,然后读给他听。"
我感到头晕目眩。"妈,爸爸已经去世了..."
"我知道。"妈妈坐在小凳子上,"但是明轩,你知道你爸爸是怎么死的吗?"
我愣住了。"不是心脏病吗?"
妈妈摇摇头,眼泪开始往下流:"你爸爸是为了救我才死的。"
07
妈妈告诉我,12年前那个春天,她和爸爸在后院干活的时候,墙体突然坍塌。她被压在了砖块下面,爸爸拼命地挖砖头想救她出来。
"你爸爸有心脏病,医生说过不能剧烈运动。可是那天他为了救我,完全不顾身体,最后心脏病发作..."妈妈哽咽着说,"等你从公司赶回来,我们才说他是突发心脏病。"
我呆呆地看着她,脑海中回想着12年前的那一天。确实,爸爸被送到医院的时候身上有很多灰尘,我当时以为是他在院子里干活时弄的。
"为什么要瞒着我?"我的声音很轻。
"因为我害怕你会怪我。"妈妈擦着眼泪,"如果不是为了救我,你爸爸不会死。是我害死了他。"
原来这12年来,妈妈承受着巨大的内疚和痛苦。她修建这个小密室,每天给爸爸写信,是在向他忏悔,也是在汇报我们的生活,让他在天之灵能够安心。
"妈妈..."我走过去抱住她,"爸爸不会怪你的。他救你是因为爱你,如果他知道你为了这件事痛苦了12年,他会更难过的。"
妈妈在我怀里哭得像个孩子。12年的秘密,12年的内疚,12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我看着满墙的信件,心中五味杂陈。每一张纸条都代表着妈妈一天的坚持,一天的思念,一天的忏悔。她用这种方式陪伴着爸爸,也折磨着自己。
"妈妈,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好吗?爸爸最希望看到的是你快乐地生活。"
妈妈点点头,但眼中还是有不舍:"可是不和他说话,我就觉得对不起他。"
"那我们换一种方式。"我擦干眼泪,"以后我陪你一起去爸爸墓地看他,我们一家人好好和他说话,告诉他我们过得很好。"
08
三个月后,我们把老房子卖了,接妈妈到我们的新家一起生活。
那个密室我们保留了下来,但不再是妈妈独自承受痛苦的地方。我们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室,放上了爸爸的照片和他生前喜欢的东西。
每逢节假日,我们全家都会在那里给爸爸献花,和他说说话。小宇也明白了奶奶这些年为什么总是不开心,他总是抱着奶奶说:"奶奶别难过,爷爷一定希望你开心。"
妈妈渐渐走出了阴霾。她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老朋友重新联系,还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太极拳班。她说:"你爸爸最不愿意看到我把自己关在过去里。"
晓燕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妈妈忙着准备迎接新生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她说要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诉爸爸。
"妈妈,你不是不写信了吗?"我开玩笑地问。
"偶尔写写也好,但不会再每天写了。"妈妈笑着说,"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这样死去的人才能安心。"
去年清明节,我们一家四口去爸爸墓前祭拜。妈妈对着墓碑说:"德福,你看,我们的儿子多孝顺,孙子多聪明,儿媳妇多贤惠。我现在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了。"
小宇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地对爷爷的照片说话:"爷爷,奶奶现在不哭了,她每天都会笑。你在天上要开心哦。"
那一刻,春风吹过墓园,花香阵阵。我仿佛感受到了爸爸的存在,他一定看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也一定为妈妈的坚强而骄傲。
12年的秘密终于解开,12年的痛苦终于释怀。爱,有时候是放不下,但更多时候是学会放手。妈妈用12年学会了如何与过去和解,而我也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陪伴和理解。
家,不在于房子多大多豪华,而在于一家人相互关爱,共同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现在每当看到妈妈和小宇一起玩耍,看到她教我们包饺子,看到她安详地睡觉时,我都知道爸爸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
爱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我们。
来源:老王她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