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提起HPV,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女性才需要注意”,尤其是和宫颈癌挂钩的那点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观察,把视角拉回到一个被忽视的群体—男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过去提起HPV,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女性才需要注意”,尤其是和宫颈癌挂钩的那点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观察,把视角拉回到一个被忽视的群体—男性。
HPV不是女性的“专属病毒”。男性也会感染,而且感染率,不低。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0%的男性在某个时点检出HPV阳性。
把时间线拉长,一生中至少一次感染HPV的概率,高达90%以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流行病学的常识。
大多数感染者根本没症状。没有疣、没有不适,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带毒者”。但病毒有可能悄悄传给伴侣,在女性体内造成长达十几年的持续感染,最终引发宫颈癌。
有些人确实会有事,而且不只是“生殖器疣”这种局部的小问题。HPV也和男性的肛门癌、喉癌、口咽癌、阴茎癌等有关。
虽然这些病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在特定人群中却在逐年上升。研究发现,近年来HPV相关的头颈部肿瘤呈增长趋势,而其中多数患者曾有口咽部HPV感染史。
男性不仅会感染HPV,而且很难清除。女性有天然的宫颈免疫监测机制,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黏膜屏障相对薄弱,一旦感染,清除速度慢,病毒携带时间可能更久。
男性在HPV传播链条中不是“过客”,而是“长期中转站”。那是不是只有有多个性伴侣的人才容易感染?这个想法,过于简单。
研究发现,即便是仅有1位性伴侣的人,也可能因为对方是“带毒者”而感染。HPV的传播并不需要“高风险行为”,仅靠皮肤黏膜的接触就能完成。
至于“洁身自好就没事”的说法,听起来很美,但HPV就像感冒病毒一样普遍存在,普通性行为就有可能“中招”。
很多人都听说过“九价疫苗”,但大多数人以为那是“女性专属”。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九价HPV疫苗扩展适用于9至45岁的男性人群。
这意味着,男性也可以、也应该接种。有观点担心男性接种后“用处不大”。
但数据告诉我们,男性接种HPV疫苗不仅可以预防自身的相关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HPV的传播,间接保护伴侣,形成“免疫屏障”。
有些人说,反正打疫苗也不能100%预防感染,那打它干嘛?这个逻辑有点像“系安全带不能保证不出车祸,所以不用系”。
HPV疫苗的保护机制,主要是让身体提前识别病毒并产生抗体,降低高危型HPV的感染风险,尤其是16型和18型,这两种是引发癌变的“头号凶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九价疫苗对HPV 16/18型的保护效力超过95%。即便感染,也能显著降低病毒持续感染的风险。
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要立刻去打九价?也不一定。目前在中国,九价疫苗接种仍以16至26岁人群优先。
这个年龄段是免疫应答最强的时候,性行为发生前接种,保护效果最好。年龄超过26岁,也不是不能打,而是需要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对于男生来说,越早打越好,越晚打越难约到苗。目前多数城市九价疫苗仍需预约排号,部分地区甚至供不应求。
有人担心副作用,其实没必要过度焦虑。根据国家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数据,HPV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红肿、发热、头晕等短期轻微症状,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接种疫苗与不孕、生育问题相关。实在约不到九价,也别等。二价和四价同样可以提供高危型HPV的保护。
二价对16型、18型的防护效果和九价不相上下。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是哪种疫苗”,而在于“你有没有接种”。
很多家庭对HPV疫苗的认知还停留在“防宫颈癌”“只给女生打”的阶段。男女共防,才是控制HPV传播最有效的方式。
结语主动接种、科学防控,不是等政策,而是为自己负责。有些人说,等症状出来了再说吧。但HPV大多数时候没有症状。
以为没事,其实病毒早已潜伏在体内。等到真正出现问题,往往已经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更严重。
对于HPV,最怕的不是感染,而是无知。很多人把HPV等同于“性病”,觉得说出来不好意思。这种偏见不仅误导公众,更让很多人错过了最佳防控时间。
HPV不是“羞耻病”,而是可以预防的常见病毒。接种疫苗,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未雨绸缪”。男性不是局外人。共防HPV,从接种开始。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4)[EB/OL]. http://www.ncc-cancer.net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 HPV疫苗接种及安全性监测数据报告(2023)[EB/OL]. https://www.chinacdc.cn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宫颈病变协作组. HPV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6):401-407.
来源:误入凡间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