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肠癌从不声张。它不像突发心梗那样轰轰烈烈,也不似阑尾炎般一夜高烧。它是那种你以为只是肚子不太舒服、排便有点怪、肠胃闹点“小情绪”,结果一查,已是晚期的病。
结肠癌从不声张。它不像突发心梗那样轰轰烈烈,也不似阑尾炎般一夜高烧。它是那种你以为只是肚子不太舒服、排便有点怪、肠胃闹点“小情绪”,结果一查,已是晚期的病。
它太擅长伪装,甚至能在身体里潜伏五到十年。很多人发现时,癌细胞早已越过肠壁,蔓延到肝脏、腹膜、淋巴系统。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超过一半初诊即为中晚期。这不是吓唬你,是临床上的冰冷现实。
所以今天,不讲虚的,只说实的。结肠癌有多“狡猾”?身体若频繁出现下面这7个异常,别再当是“消化不良”这么简单。肚子总是“闹情绪”?别小看“腹痛”这回事。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情况:饭后肚子胀,像塞了堵棉花;偶尔会左下腹隐隐作痛,像被钝刀子慢慢划过。你觉得只是吃多了、太油腻、着凉了。
但如果这种腹痛固定出现在某一个位置,尤其是左下腹,总在饭后加重,甚至会放射到腰背部,就要警惕是结肠肿瘤引起的肠腔狭窄或黏膜溃烂。
这种疼痛不同于胃痛的“烧灼感”,更像是肠子在拧巴打结。当肿瘤越长越大,肠道被压迫,蠕动变慢,气体积聚,痛感就会越来越明显。
大便变了样?颜色、形状、频率都在说话。
“医生,我觉得我这段时间大便老不对劲。”临床上,很多结肠癌患者最早的信号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变细、颜色发黑或带血、每天排便次数增加但总觉得没排干净,这些都可能是肠道局部肿瘤影响了正常排便通道。
尤其是“铅笔样大便”——粪便变细如筷子,往往是癌块压迫造成的。别总觉得是“上火”或者“吃辣了”,真正的火,可能在肠道深处已经烧了很久。贫血不是女人专属,男人要警惕“隐匿失血”
很多中老年男性查体时发现“轻度贫血”,不痛不痒,也不乏力,就忽略了。但肠道肿瘤常常以“慢性失血”的方式悄悄进行,一点点渗血混入粪便,肉眼根本看不出。尤其是右侧结肠癌,更容易“无声地失血”,等到人出现明显乏力、头晕、心悸时,血红蛋白可能早已跌破90克每升。
这种贫血就像屋顶渗水,看着干净,实则早已腐蚀梁柱。成年人,特别是男性,若无明显外伤、无痔疮出血、饮食正常却持续性贫血,一定要追查肠道原因。
体重莫名下降,别总以为是“吃得少”
“医生,我最近三个月瘦了十斤,但我也没怎么节食。”体重快速下降是肿瘤性疾病的典型特征之一。肠癌细胞会消耗大量身体能量,同时释放炎性因子,导致食欲减退、代谢紊乱,即使吃得不比以前少,体重也会直线下降。
这不是“减肥成功”的喜悦,而是身体在用肉眼看不见的方式对抗内部异常。如果你不是刻意控制饮食,却持续性掉秤,尤其是腰围明显变小,千万别自欺欺人。
肠道总“堵车”?频繁腹胀、排气减少不是小事
很多人都会经历腹胀,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容易胀气,饭后肚子像吹气球,甚至连屁也少了,背后可能是肠道部分堵塞。尤其是肿瘤靠近乙状结肠或直肠时,气体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在肠腔中堆积,引起不适。
就像马路上的车堵住了,汽油还在燃烧,自然就越来越热、越来越胀。这种“堵车型腹胀”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但背后可能是一场慢性危机。
肝区隐痛、黄疸、眼白发黄?可能已经转移如果结肠癌再“进一关”,它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肝脏。肠道的静脉血直接汇入肝门静脉,这就像是癌细胞搭上了“直通车”。
一旦转移到肝脏,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黄疸、眼白变黄等“肝病样表现”,这时候再去查结肠,往往已是晚期。
肝脏是个“沉默器官”,等它发出信号,往往问题已经不小了。尤其是有家族史、超过50岁、又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人群,更应早做肠镜筛查。
夜里“低烧”、盗汗?别只盯着肺结核。长期低热、盗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肺结核或风湿病。但部分晚期结肠癌患者也会因癌细胞释放“致热因子”而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夜间反复、体温在37.5至38.5度之间波动,吃退烧药只能暂时缓解。
这种“癌性发热”像是身体在悄悄对抗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如果你近期没有感染、也无其他慢性病,却总在夜里醒来、出汗、体温偏高,建议查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必要时做肠镜。
别再把“肠镜”当成洪水猛兽了
说到底,结肠癌不是无药可救,而是“发现得太晚”。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能超过90%。而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早筛手段之一,不仅能发现早癌,还能直接切除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
相当于你在它变坏之前就把它摘掉,连祸根都没留下。现在无痛肠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检查过程仅需十几分钟,麻醉状态下人几乎没有痛感。别再因为“怕尴尬”“怕疼”“怕麻烦”而推迟了唯一能救命的机会。
听听真实数字,会更清醒一点
2023年《中华肿瘤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升至所有癌症的第二位,且呈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另有研究证实,40岁以上人群中,结直肠癌的筛查阳性率高达7%,其中不少人并无明显症状。
所以别再觉得那是“老年病”“别人家的病”。如果你是40岁以上、家族有大肠癌史、长期便秘、爱吃烧烤红肉又不爱运动——你,确实就是高危人群。
这不是吓唬你,是提醒你
人到中年,最怕的不是忙碌、不是焦虑,而是身体出问题还被自己轻描淡写地忽略了。结肠癌就是这样一个慢性伪装者,它不会敲锣打鼓地来,但会在你最疏忽的时候给你重创。
别拿“怕查出问题”当借口,真正值得怕的,是问题早就存在,只是你没发现。每一个“异常”都不是孤立的信号,它们串联起来,可能就是身体在拼命提示你:我撑不住了。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请记住这7个信号,也请为自己、为家人做一次排查。不是今天,也请在今年之内。别等到它变成“晚期”的时候,才想起身体早就给过你无数次机会。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2):121-127.
[2]刘燕.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现状与防控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0):561-566.
[3]张立.右侧结肠癌早期临床表现与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8):812-815.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