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茶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又慢又卷。先说慢吧,一年已经过掉3/4,同年份的绿茶已经变成陈茶了,但是今年的好岩茶都还没有上市;再说他卷吧,岩茶对于工艺极限的追求,似乎写到了每一个武夷山茶人的DNA里,我认识的每一个武夷山茶人对别人的工艺都只有两个字“不行”。
岩茶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又慢又卷。先说慢吧,一年已经过掉3/4,同年份的绿茶已经变成陈茶了,但是今年的好岩茶都还没有上市;再说他卷吧,岩茶对于工艺极限的追求,似乎写到了每一个武夷山茶人的DNA里,我认识的每一个武夷山茶人对别人的工艺都只有两个字“不行”。
而这个又慢又卷的矛盾体放在一起,就是每年年底的岩茶斗茶季
这几年岩茶的斗茶赛属实越办越多了,曾经也有朋友问过我,斗茶赛多了之后,这些状元、茶王的含金量是不是会有下降啊。但是实际上斗茶赛越多,经典的斗茶赛的含金量反而会更高!
就比如10月13日马上又开始收样的第23届“朱子杯”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就是武夷山制茶高手一定会参加的一个经典赛事。
今年的比赛和去年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比赛依然分为四个组别,经典的肉桂、水仙、大红袍分组,每组收样13斤,状元奖金13万元。
去年新增的陈茶组,收样3斤,状元奖金3万元,具体的赛事规则可以自行解读详细的比赛章程。
三大经典规则打造经典赛事
一户一品送样机制确保比赛含金量
其实作为老牌的制茶高手,对于这样经典的比赛已经不需要过多解读章程了,毕竟这是一个2001年创办,举办23届的经典赛事。
贾平凹写的大红袍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坚持得久了,便是岩骨花香。”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子杯”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是斗茶赛里最具备“岩韵”的斗茶赛了。
而构成这些经典的基础,便是能够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能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一些经典规则。从我们这么些年的观察来说,这些经典的赛事规则可以说奠定了武夷山,乃至全国斗茶赛的基础规则。
其实从消费者买茶的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经典的比赛规则,毕竟现在市场上的状元、茶王多如牛毛,从中间选出具有含金量或者具有工艺参考价值的佼佼者也算是每个岩茶爱好者的必修课吧。
我们整理了“朱子杯”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创立的三条经典规则,按照推广程度的从高到低为大家一一解读。
首先,最重要,也是推广得最多的规则,就是建立了双密码的审评机制。这个双密码的送样号的运转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茶农在送样的时候会获得一个送样号,叫作明码,而每个明码则会随机附一个暗码,而在审评前又会单独生成一个公开的审评号。
专家评委根据审评号进行打分,比出结果后再根据暗码找到茶样,并通过相应的明码通知厂家。
这套暗码体系的发明人刘国英老师对此颇为得意。这套密码系统堪称斗茶赛体系里的“双盲试验”,在那个信息化还不发达的年代就能充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同时还兼顾了效率。
刘国英
即使在当下移动互联网已经接入到几乎每一个领域的今天,绝大部分的信息化斗茶系统的底层设计依然还是采用了这一套逻辑。而在武夷山如果没有采用这样的双密码体系的斗茶赛基本上可以一票否决了。
其次就是专家审评+大众审评的双层评审结构。“朱子杯”首届即采用了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共同参与打分的审评模式,专家评委的打分权重占80%,大众评委打分占20%。
而这个大众评委并不是谁都能上的小白,朱子杯的大众评委大部分来自于参赛的厂家和茶农,这套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在其他领域都会被骂出翔来,但是偏偏在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这个领域,这种既当又立的矛盾逻辑被发挥到了极致。
其中的原因第一当然是因为双密码的机制保障了即使是有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也能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在这样的赛制下对参赛者而言,用参赛选手原话说就是,“赢得理所当然,输也输得心服口服”。
大众评审团
而更有意思,因为这些大众评委大部分来自于生产厂家,对于市场的反应很敏感,这就让这样比赛结果既考虑了市场的因素,又有来自专家对市场的引导。
比如这几年岩茶市场“大桂”的潮起潮落就能明显地看出斗茶赛这个系统评选出来的结果保持了对市场“领先半步”的结果。
专家评委+大众评委的审评机制在武夷山的斗茶赛中运用得没有那么广,有一部分企业收茶为主的斗茶赛会主动屏蔽大众审评这个效率比较低的参与方式。
而绝大部分外地茶企举办的“茶王赛”则根本就没有这个选项。据说有没有大众审评以及大众审评的“热闹程度”也是一个斗茶赛算不算是武夷山顶流斗茶赛的标志之一。
在朱子杯2001年沿用至今的比赛规则中,被借鉴得最少的一条规则大概就是“一户一品”这个门槛了。一户一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每一组只能选送一个样品。
Y老师参加过很多厂家比赛的选品会,不得不说,对于武夷岩茶这样个性化的门类来说,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选择。
而对于活动的举办方来说,由于通常会在比赛中收取几斤的样品,所以大部分的主办方其实是乐于参赛者多送几个样的,尤其是这几年以外地企业为主牵头举办的企业行为为主的茶王赛。近年来也动不动也出现了动辄5千-6千个茶样的斗茶赛。这一个类型的斗茶赛也成为企业变相收茶的一种行为。
对于这个问题,朱子杯的赞助商熹茗茶业的朱陈松董事长是这么看的,他觉得一户一品的送样机制对于斗茶赛的赞助商来说肯定是一个限制。但是对于一个做了20几年的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而言,这样的规则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他会鼓励茶农选好茶来参赛。如果不限制送样数量,也许茶样的数量会多很多,但是参赛茶的平均品质一定会下降。熹茗茶业介入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后,依然尊重传统,坚持一户一样的送样机制,其实就是在“多”和“好”之间选择了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武夷岩茶坚守的价值观。朱陈松还补充说,也正是因为对这个“好”的坚持和自信,让熹茗可以做到对朱子杯斗茶赛的原样封装销售。这在武夷山所有的斗茶赛里也是独一份的。
除了要选出好茶
还要把好茶传播出去
一场真正意义的斗茶赛,除了要把好茶选出来之外,还担负着把武夷山的斗茶文化传播出去的重任。
作为武夷山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经典的一场斗茶赛,“朱子杯”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在传播武夷山茶文化方面有着其他斗茶赛不能比拟的天然优势。
第23届“朱子杯”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是2025武夷山茶博会的唯一官方赛事,举办时间和场地都与这场武夷山影响力最大的茶届盛事同步。
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大众评委的专席也向参加茶博会的所有客商和茶业爱好者开放。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每年的大众评委席都是挤得水泄不通哦。
茶博会官方赛事
而除了茶博会的现场传播之外,“朱子杯”还有属于自己的传播之道。从2021年开始,朱子杯在获奖茶销售上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方式。首先就是获奖茶的原样封装。
确保斗茶赛茶样和包装后商品的完全一致性,不拼堆,不加工,完全尊重制茶者作品的独立,熹茗茶业的老板朱陈松也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茶友能喝到原滋原味的获奖茶,让更多的茶友感受、认识到武夷山的斗茶文化。”
熹茗茶业创始人朱陈松
这几年这样的原味封装也衍生出了很多新玩法,比如消费者可以购买获奖茶样,完美复刻比赛现场。
而且原样封装对于获奖茶的品质要求也更高了,很多岩茶粉丝在比赛半年一年后喝朱子杯的获奖茶,会惊喜地发现这些茶叶的状态依然很好。完全不像某些市场传言说的那样“斗茶赛的茶焙火都很轻,一两个月就一定返青”。
另外在原味封装的基础上,熹茗茶业还非常大格局在把每一位获奖茶人的信息都标注在产品溯源卡上,后期消费者喝到喜欢的,可以直接联系厂家,对其销售市场推广也起到积极作用。
这对于获奖茶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大好事。
2025“朱子杯”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暨武夷山市民间斗茶赛将于10月13日正式开始收样。
各位看到这篇文章的武夷山茶人们,赶紧地,把你家的当家好货精挑细选一下,挑出一个真正能代表你家制茶工艺的好茶。
参加这场历史最悠久的斗茶赛,实现真正的“名利双收”!
来源:岩茶教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