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未来战车”解析——MMP多用途反坦克导弹与“美洲豹”装甲侦察车的集成(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4-06-13 05:51 1

摘要:在法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新面貌"中,"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就外形而言,该车头大身小,样子呆萌可爱,犹如动漫中的Q版创作。但实际上该车却是扮猪吃老虎的典型,拥有着异常强大的火力,而在"美洲豹"的全部武装中,MMP多用途反坦克导弹的

在法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新面貌"中,"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就外形而言,该车头大身小,样子呆萌可爱,犹如动漫中的Q版创作。但实际上该车却是扮猪吃老虎的典型,拥有着异常强大的火力,而在"美洲豹"的全部武装中,MMP多用途反坦克导弹的高效集成是其拥有远距离重型打击能力的关键,也是其网络中心战能力的典型体现之一。

与"美洲豹"装甲侦察车的集成

法国武器装备总署(DGA)早在2005年就对具有"发射后不管"功能的中程反坦克导弹进行了方案预研。当时有两种技术路线,其一是全自主式的红外焦平面凝视成像制导("标枪"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其二是红外成像制导/光纤/"人在回路"中的复合技术方案。两种方案都能实现发射后不管,但后一种方案的部署方式更为灵活,且成本也较低。

2009年,DGA选定了第二种方案,并在2011年与MBDA公司签订了风险性降低合同:MMP中程反坦克导弹计划就此诞生。弹体主要结构有导引头、战斗部、电池装置、主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发射控制单元则包括发送命令装置、观瞄装置。观瞄装置白天配备有10倍倍率;视场的光学瞄准仪;夜晚则使用3.5倍倍率、10°视场的热成像仪。

就MMP导弹本身来说,采用了很多前沿性的技术。如下一代彩色电视(TV)/非冷却型红外(IR)双波段被动寻的头总成,可实现在各种能见度条件下攻击热目标和冷目标;新型多用途战斗部;导弹微型机电系统(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可实现精确导航,借助新型实时光纤数据链实现在飞行中瞄准目标和瞄准新目标;新型交互式发射器,支持网络使能攻击模式和独立攻击模式以及全天候侦察和威胁评估功能等等。

由于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MMP具有一些特别的作战能力。比如,MMP有2个可选的弹道方案:低飞弹道,用于直接攻击;高飞弹道,用于顶部攻击。此外,MMP还有2种发射模式:发射前锁定(LOBL发射后不管),借助新的图像相关软件实现寻的头的目标自动锁定,用于攻击可见目标;发射后锁定(LOAL),借助人在环内能力,用于非瞄准线(NLOS)攻击。就LOAL攻击而言,目标能够由第三方指定。

另外,MMP战斗部是SBDS公司所开发,重量仅2千克多一点,采用115毫米口径串列成型装药战斗部,辅助装药设在主火箭发动机的前面,主装药设在发动机的后面,战斗部有2个可选择的模式——反装甲和反建筑设施,2种模式均具备人员杀伤能力。不过,MMP计划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或许并不在于上述这些技术能力,其整体规划中自顶而下的宽泛应用场景才是关键。

事实上,MMP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种多平台武器,而不只是一种单兵携带的法国版"标枪"或是"长钉"。为此,MBDA公司为MMP的车载版本专门设计了一个所谓的BEIM装置(弹药电子接口盒),它能够很方便地连接车辆的人机接口、指挥控制或战斗管理系统,还有车辆上的观瞄系统。比如,在BEIM装置的研制过程中,MBDA公司就评估过用MMP取代雷诺卡车防务公司"夏尔巴人"3A全地形装甲车上所配备"西北风"地空导弹,以及在使用相同光电组件情况下用于提供地面战能力的可行性。

MMP/MPCV的配置是4枚MMP装在转塔上的各自发射筒内,另有4枚MMP存放在车辆内。MBDA还尝试着将其集成到非专用型轻型车辆的上部平台/顶部,赋予轻型侦察部队和特种部队反坦克能力。在2016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的雷诺卡车防务公司展台上,在1台供特种部队用的"夏尔巴人"上就展示了这种配置。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性,MMP从一开始就被法国陆军指定集成到新一代的"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武器站中。

"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是法国陆军现代化的"蝎子"计划的核心装备。也是是"蝎子"计划下最复杂的轮式装甲战车,由奈科斯特系统公司、雷诺卡车防务公司和泰勒斯通信与安全公司组成的团队联合开发。"蝎子"(SCORPION)就是英语"多能和信息化接触作战系统"或法语"以多功能和信息增量加强的接触作战"的首字母缩写词。

"蝎子"计划旨在重塑法国陆军的网络中心战能力,也就是所谓"通过多能化和信息化加强接角式作战的协同作战能力"。大体来说,这是一项综合性的计划,主要包括构建数字网络化战场空间、全面更新法国陆军的主要装备、部分改进现有系统以及在机动性、独立性、防护性和火力等方面优化作战行动。通过大规模更新陆军装备,使法国陆军达成更高的一件化作战水平,应对宽频谱和精细化作战任务。

2014年末,法国陆军通过一份采购两种新型6x6车辆的订单,终于正式启动了"蝎子"计划的第一阶段工作。而这两种6x6车辆中的一种便是集成有MMP反坦克导弹的"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装甲侦察车。

在"蝎子"计划的框架下,法国陆军共计划采购248辆"美洲豹"来替代AMX-10RC、ERC-90这两种轮式装甲侦察车以及VAB这一种轮式反坦克导弹歼击车。第一阶段将采购110辆,已经从2020年年底开始交付,到2022年6月左右,完成对ERC-90和VAB轮式反坦克导弹歼击车的替代;从2023年开始,"美洲豹"将陆续替代AMX-10RC,全部248辆"美洲豹"将在2023年前交付。"美洲豹"装甲侦察车的战斗全重高达25吨,乘员3人。

车体和炮塔将采用铝装甲焊接结构。基于通用性考虑,"美洲豹"将采用"蝎子"计划中另一种6x6车辆,也就是"狮鹫"多用途装甲车的许多部件,这些部件包括前轴和后轴、车轮、自动变速箱以及许多其他主要元件。该车具有很好的公路、越野机动性能。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为一整体,可从车后装拆。

该车配备泰勒斯公司提供的轮轴,Quiri公司的半主动液气独立悬挂。半主动液气独立悬挂使其车底离地间隙可调,在运输时,车底离地间隙可降低至330毫米,作战时可升至400~500毫米。车体还可调节前、后、左、右的倾斜角度。车上配备第3个轮轴的反转装置,可实现全轮动力转向,以缩小车辆低速行驶时的转弯半径。该车的最大公路速度9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800千米。涉水深1.2米,爬坡度60%,侧倾坡度30%。"美洲豹"装甲侦察车的炮塔具有和车体相同的弹道防护水平,车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增强了整车的装甲防护力。

底盘对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防护力已经达到北约STANAG4569标准4级,即车底中心部位和车轮都可以抵挡10千克级地雷的爆炸冲击波。其车体和炮塔正面的弹道防护力可以抵御200米外,以911米/秒的速度来袭的14.5;114毫米穿甲弹的攻击,以及30米外155毫米榴弹破片。

作为新一代侦察车,"美洲豹"配有先进的侦察系统,包括昼用摄像机、热像仪、人眼安全激光测距机、精确地面导航系统和先进的通信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可以把数据实时传递到下一指挥链或高一级指挥层。"美洲豹"装甲侦察车还是与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整个侦察、监视和目标捕获(RSTA)组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整体设计而言,"美洲豹"突出强调的一个原则却是重火力的武装。

法国历来有小车抗大炮的传统,不但在轻型坦克中建树颇丰,而且非常注重提升装甲侦察车的火力,甚至将装甲侦察车当成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来使用。这体现在AMX-10RC、ERC-90这些轮式装甲侦察车以相对不大的车体,抗上了90毫米甚至105毫米口径的巨炮。而作为它们的替代者,"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不可能放弃这一传统。不过时代的基调在变化,这意味着"美洲豹"有条件以更巧妙的方式来实现这一传统。

事实上,在AMX-10RC、ERC-90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法国人是以相当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实现其重武装化,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如射击稳定性不佳、机动性下降、武器使用缺乏灵活性等等。而在打造新一代"美洲豹"EBRC型6×6轮式侦察车的过程中,法国陆军终于有条件来解决上一代轮式装甲侦察车存在的这些问题。

其采取的方法之一,是在TM40M双人炮塔中塞入一门CT-40 40毫米埋头弹火炮。一般来讲,埋头弹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成本低,而使用埋头弹的火炮系统则结构紧凑、全寿命费用低,后坐力小。CT-40采用70径倍身管,使用寿命为1万发,发射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散布精度小于0.35密位。该炮不含弹药时重218千克,与博福斯40毫米车载炮的365千克重量相比,下降40%左右。前者炮尾体积仅为后者的55%。

如果算上相同储弹量的弹舱体积,前者在炮塔内占用体积仅为后者的40%。"美洲豹"正是通过CT-4040毫米埋头弹火炮,以较少的系统开销来达到并且超过了此前AMX-10RC、ERC-90的90毫米和105毫米低膛坦克炮的火力(CT-40据称能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150毫米厚均质装甲板),并且在机械可靠性、俯仰角度方面优势明显。不过,法国陆军认为,CT-40也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CT-40的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2000米,而在越来越强调非接触式作战的今天,"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如果对于2000米外的目标无能为力是不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CT-40打击非装甲目标和软目标的能力不足。比如同样是曳光榴弹,CT-40配用的弹丸内装120克炸药,而博福斯40毫米高炮榴弹装填115克炸药,差距仅有4%。而且多出来的5克炸药还是将弹丸头部曲线从传统的尖锐流线改为半球形后,才获得的装填空间。如此改变弹丸头部外形,会对外弹道产生多大影响,研发CT-40的CTAI公司绝口不提。从该公司文宣中只拿25毫米、30毫米榴弹和CT-40比较来看,其榴弹真实威力可能与博福斯40毫米榴弹相差无几。

TM40M双人炮塔右侧装有2套可俯仰的MBDA MMP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法国陆军对CT-40的能力和局限都是十分清楚,也正因为如此,才在"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研制伊始,就明确要求在其TM40M双人炮塔中集成MMP反坦克导弹系统,以获得远距离的精确打击火力,作为对CT-4040毫米埋头弹火炮的补充和增强。正如前文所述,拥有4000米以上射程的MMP,不但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战斗部多用途能力出色(其串列成型装药反坦克战斗部可击穿爆炸反应装甲保护下的1000毫米钢装甲和2000毫米的混凝土,而且还具备破片效应),更在顶层设计中就考虑了作为车载武器使用的要求。

从一开始,MMP与车辆的集成及由此带来的机械挑战就被纳入设计和试验范畴。MMP采用开放式软件架构和国际数据标准,可简化其与地面车辆炮塔计算机和战斗管理系统的集成。导弹的软发射系统消除了因为热和排气压力而对车辆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而且导弹被设计成能经受住炮塔应用环境下的冲击和震动。这使其集成到TM40M双人炮塔武器站中,具有高度的技术可行性。2015年2月,MMP导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试射,导弹摧毁了固定目标。2017年4月的最后一次试射,检验了MMP导弹具备了法国军队所需的性能。随后,法国军队在2017年11月接收到第一批步兵便携式MMP导弹,包括20个发射器和50枚导弹。

而得益于MMP的整体规划、结构紧凑的弹体、发射箱以及BEIM装置,这种出色的多用途精确制导武器也迅速在2017年年底出现的"美洲豹"EBRC型6x6轮式侦察车样车的TM40M双人炮塔武器站配置中找到了它的位置(炮塔右侧装有2套可俯仰的MBDA MMP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