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风,把他们吹来了云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1:28 1

摘要:9月5日,2025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年会在昆明开幕。来自中、柬、老、缅、泰、越、印、斯、孟、尼、巴、印尼等12国的主流媒体、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商媒体发展大计,共话联盟合作未来。

9月,清风徐徐、金风阵阵,吹拂云南昆明。

三场国际盛会,先后在七彩云南举行——

9月5日,2025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年会在昆明开幕。来自中、柬、老、缅、泰、越、印、斯、孟、尼、巴、印尼等12国的主流媒体、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商媒体发展大计,共话联盟合作未来。

9月6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来自110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60余家机构约500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9月16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明开幕。87个国家地区、200余位外方代表同场对话。

什么风,把他们吹来了云南?

这,是开放的风,是发展的风,是合作的风

云南,中国的西南大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背靠14亿多人口的国内市场,连接25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

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了云南开放包容的基因。

风,吹拂过一条路。

它让云南和世界紧紧相连——2000多年前,云南的马帮“以茶为媒”,走出了闻名世界的茶马古道,并开拓了国际商业贸易通道之一的南方丝绸之路。

风,见过一群人。

开放的决心,让云南和世界紧紧相拥——620年前,云南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友好交往的佳话。

立足当下,放眼当今世界。

如今,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当然一员,与全球南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使命。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云南,发展向上,开放向南。

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由末梢,成为中国向南开放的重要前沿。

云南,努力发展自身,带动周边,在参与唱响“南方声音”、壮大“南方力量”过程中作出贡献。

在云南,“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怒江,变身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典范。

在云南,万物可爱,草木有情,全省上下护绿添美,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刻进行动、写入山川大地。

在云南,从“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到“黄金大通道”中老铁路,两条路写着“以和为贵”的坚守,写着“和和美美”的携手发展。

近年来,云南深度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主动服务和融入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老、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度参与澜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边区域合作,积极推进云南—老挝北部、云南—越南北部、滇缅、滇泰、滇柬等双边合作机制建设。

目前,云南已与9个国家搭建了12个多双边合作机制,与37个国家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06对,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友城总数达70对。

如今,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种商品,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名旅客搭乘钢铁丝路——中老铁路,物畅其流、人享其行。

中老铁路开通近4年来,货运已覆盖19个国家,运输商品超过3300种。

云南已成为中国向南开放的重要前沿,云南开放之路也越走越宽。

在9月5日,2025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年会“滇池咖会”主题发言和圆桌论坛上,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阿贝赛克拉·因德拉南达分享了前后到访云南30余次看到的变化。

“我亲眼见证了云南如何一步步向世界张开双臂,不断促进与各国的文化、教育、贸易和人文交流。在许多方面,云南已成为中国与斯里兰卡,乃至与更广阔世界之间的桥梁。”

这,是22℃ 的风

今年入伏以来,全国多地处于持续高温,但云南凭借19℃-24℃的清凉夏天,已经成为全国甚至周边各国游客避暑出游的热门选择。

气候、多元文化与惬意的生活方式,吸引不少外国朋友前来旅居。

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接待海外游客超600万人次,其中30%选择长期旅居,成为“新云南人”。今年前7个月,旅居云南人数已超330万人,同比增长46.3%。

他们走进云南、读懂中国,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自己也成为了“云南生活家”。

外国青年文森特是一位城市旅行家,在探索体验了不同城市之后,他爱上了彩云之南,爱上了中国文化。

如今他已在云南生活10年,现在的身份,是一名云南女婿。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定居大理喜洲多年,对当地的美景和老友如数家珍。

现在,他在中国成为一位“洋村长”。

乌兹别克斯坦小姐姐维多利亚旅居昆明半年,在昆明国际爱乐乐团用短笛吹奏“丝路新故事”。

如今,她成为了乐队的“小笛仙”。

缅甸友人龙威,加入了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

他在德宏遮放闻过稻香,在瑞丽跑过跨国马拉松,在普洱孟连品尝过牛油果咖啡。如今,他用镜头和笔触传播“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2℃的风,还把带着发现眼光、期待探索云南美的外国友人,带到了云南。

他们被云南的22℃的风吸引,被云南的文化纷呈与市集烟火吸引,怀着好奇走进云南。

论坛期间,嘉宾们在云南的昆明、大理、曲靖、文山、红河等地,开启了兼具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的参访之旅。

黎巴嫩《报章报》国际新闻部主任查贝尔·巴拉卡特说:“我们被这里美丽的自然景观所吸引,这样美丽的风景是自然景观与现代科技的一个完美融合。”

俄罗斯嘉宾德米特里·巴赫京表示,“云南既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有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

三场论坛期间

云南向世界,吹出了什么风?

这,是友谊的风

在2025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的开幕式上,多位亲身参与者深情讲述了这些充满温暖的“南方故事”,使在场的每一位与会者都深刻听到全球南方国家间命运相连、共同进退的友谊故事。

参与缅甸地震救援的中国云南医疗队队长穆树元,现场讲述缅甸地震救援现场动人故事,深情地分享了那段跨越国界的深情握手,传递出真挚的胞波情谊。

这股友谊的风更在媒体盛会中愈发醇厚。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云南共识》的发布,《云南共识》以“凝聚共识、促进相知相亲”锚定友谊底色,“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合作传播伙伴网络”让95国机构从对话走向协作。缅甸与云南签署媒体合作意向书,每一份共识都是友谊和信任的升温。

这,是面向未来的风

在云南举办的这几场论坛,主题都聚焦现实议题,论坛成果也指导未来媒体合作的内容和方向,包括将共建新闻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联合采访长效机制、开展媒体人员交流培训、合作制作影视节目等。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报》总编辑哈尼·瓦法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沙中媒体经验交流,拓展联合制作、技术共享等合作路径,共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巴林《海湾消息报》总经理阿卜杜勒马吉德·哈吉表示,我们不只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民族发展进程的影响者。文明之所以繁荣,在于搭建桥梁而非筑起高墙。我们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巴林和中国有非常深厚的交往历史,巴中两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团结一致。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与会嘉宾一致表示,期待以论坛为契机,继续健全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形式,进一步打开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新空间。

这,是媒体担当的风

“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媒体是记录者,是弘扬者,是推动者。多年来,各国媒体积极践行和传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书写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故事,汇聚合作、互利、共赢的正能量,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

三场论坛,共建国家、全球南方国家朋友相聚云南,带着为和平、发展、友谊与创新贡献力量的共同愿景,开展对话。在云南,多位与会嘉宾发出富有责任感的声音:媒体要做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媒体是建立信任的桥梁,更是全球南方国家争取话语权的关键力量。”缅甸宣传部部长吴貌貌翁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会议上表示,论坛期间,缅甸信息部将与云南省相关部门签署合作意向书,围绕新闻节目交流、联合制作、能力建设展开合作,“这是‘南方媒体’携手的重要一步,我们还要邀请更多伙伴参与,促进相互理解。”

马来西亚星报媒体集团执行总编辑布莱恩·马丁认为:“我们需要求同存异,充分尊重不同文化,通过媒体,使用多渠道、多平台,真实客观地传递东盟各国形象,减少误解,增加各国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共担媒体责任、推动文明互鉴,助力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让不同文明相互滋养、相互成就,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活力叙事。

来源:秀拥五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