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月十六,附中开学第一天。空气中还充斥着淡淡的年味,偶尔能听到远处零星的鞭炮声。
寒假过得飞快,仿佛昨天还在吃年夜饭,今天就要开学了。
正月十六,附中开学第一天。空气中还充斥着淡淡的年味,偶尔能听到远处零星的鞭炮声。
孟融穿着宽大的校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进教室。一个寒假过去,同学们好像都变了样。有的长高了,有的变胖了,还有的穿了新衣服新鞋。
“孟融!新年好!”王倩第一个冲过来,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北京好玩吗?给我带礼物没?”
孟融点点头,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北京特产茯苓饼。”
王倩高兴地接过来:“谢谢!你真好!”
其他同学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
“北京冷吗?”
“去长城了吗?”
“故宫是不是特别大?”
孟融被围在中间,有点不好意思地一一回答。她发现,经过一个寒假,大家对她更热情了。也许是因为期末的好成绩,也许是因为她去了北京。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才散开。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笑:“新年好!看大家都长胖了啊!”
底下响起一阵笑声。
“新学期新气象。”李老师接着说,“这学期课程会更紧,大家要加油。”
第一节是数学课。数学老师一上来就考试,说是要“收收心”。同学们叫苦连天。
孟融做得还算顺利。寒假里她没放松学习,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
下课收卷时,斜前方的程佳佳转过头来:“孟融,最后那道选择题你写的多少?”
程佳佳是班里的文艺委员,长得漂亮,穿得时髦,平时很受男生欢迎。但她和孟融没什么交集。
孟融有点意外,还是回答了:“我做的15根号3。”
程佳佳皱皱眉:“我做的12。完了,又错了。”
这是开学以来程佳佳第一次主动和孟融说话。
下午体育课,老师让大家自由活动。女生们三五成群地玩跳绳、踢毽子。
孟融可太熟悉这些了,她想起了小学的五个好朋友,想起了曾经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不知不觉就站在一旁走了神。
“捡一下!”程佳佳喊。
孟融捡起毽子,走过去还给她们。
“一起玩吧?”程佳佳意外地邀请。
孟融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玩了一会儿,大家累了,坐在操场边休息。不知怎么的,聊起了寒假去哪玩。
“我去海南了!可暖和了!”
“我去香港了!买了好多东西!”
“我去了新马泰!”轮到孟融,她小声说:“我去北京了。”
“北京啊?”程佳佳挑眉,“没出国啊?”
孟融摇摇头。
“北京也好,就是太土了。”程佳佳撇撇嘴,“都是些老古董建筑,没意思。”
孟融想说故宫长城很有意思,但没敢说出口。
又一个女生问:“孟融,你老家是哪的啊?”
孟融老实回答:“我妈是农村的,后来才搬到城里。”
“哦——”程佳佳拖长声音,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怪不得。”
孟融不明白“怪不得”什么,但直觉不是好话。
这时,上课铃响了,大家跑回教室。孟融把那个“怪不得”抛在脑后。
几天后,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家乡》。
孟融写得很用心。她写了妈妈老家的村庄,写了金黄的麦田,写了清澈的小河。虽然没真正在那里长大,但听妈妈说过很多次。
作文交上去后,语文老师特别表扬了她:“孟融的作文很有真情实感,描写生动具体。”
下课后,程佳佳走过来:“喂,你作文写的什么啊?老师这么夸你。”
孟融把作文给她看。程佳佳翻看着,表情越来越古怪。
“你就写这个?”她语气里带着不可思议,“农村有什么好写的?脏兮兮的。”
孟融小声辩解:“农村很美的......”
“美什么美!”程佳佳打断她,“我去过我奶奶家,农村又脏又破,厕所都在外面,恶心死了!”
几个女生围过来看作文,发出窃窃私语。
“原来孟融是农村的啊?”
“怪不得土里土气的。”
“穿的衣服都是旧的。”
孟融脸涨得通红,一把抢回作文本:“农村怎么了?没有农民种地,你们吃什么?”
程佳佳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随即冷笑:“哟,还护上了?本来就是,还不让人说?”
三个字如银丝一般钻进孟融心里。她愣在原地,说不出话。
周围安静下来,同学们都看着她们。
程佳佳似乎也意识到说得过分了,但碍于面子,不肯道歉,扭头走了。
其他同学也散开了,留下孟融一个人站在那,手里紧紧攥着作文本。
那天剩下的课,孟融都没听进去。耳边反复回响着”三个字。
放学时,王倩过来找她:“走啊,一起回家。”
孟融摇摇头:“我有点事,你先走吧。”她一个人慢慢走着,心里堵得难受。......原来在同学眼里,她是。
回到家,陈燕看她脸色不对:“怎么了?不舒服?”
孟融摇摇头,没说话。
晚上吃饭时,她也心不在焉。陈君华摸摸她的额头:“没发烧啊?是不是学习太累了?”
孟融突然问:“妈,农村不好吗?”
陈燕愣了下:“怎么突然问这个?”
“同学说农村脏,说我是”
陈燕的脸色一下子沉下来:“谁说的?哪个同学?”
孟融不肯说名字:“就是同学......”
陈燕放下筷子,认真地说:“农村怎么了?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城里人吃什么?你外婆就是农村出来的,靠自己的努力在城里立足。这有什么丢人的?”
孟青阳也插话:“就是!你奶奶家往上数三代,也是农民!谁瞧不起谁啊!”
陈君华叹口气:“有些人就是忘本。融融,农村不丢人,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到哪里都挺直腰杆。”
孟融听着家人的话,心里好受了一些。但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生中那些不好的的经历就像刻在桌子上的刀痕一样,永远不可能被抚平。
第二天到学校,她明显沉默了许多。程佳佳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主动和她说话:“喂,数学作业借我看看?”
孟融没理她,自顾自看书。
程佳佳碰了一鼻子灰,嘟囔:“小气鬼。”
课间,孟融听见程佳佳和几个女生在聊天:
“有些人就是开不起玩笑。”
“就是,说说怎么了?”
“农村来的就是敏感。”
孟融握紧拳头,又慢慢松开。她想起妈妈的话,想起外婆的经历。
是啊,农村不丢人。丢人的是那些看不起农村的人。
但她还是很难过。为什么非要分城里人乡下人?大家都是同学,为什么要有这些区别?
下午放学,她一个人去了图书馆。在书架间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看到一本书:《中国乡村地理》。
她抽出来,翻开。书里介绍了中国各地的乡村,有精美的照片,有详细的介绍。
原来农村这么美。有梯田,有竹林,有小桥流水,有古镇老街。
她看得入迷,直到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响起。
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天边一片绚烂的晚霞。孟融突然想通了。
有城里人就有乡下人,这很正常。
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不是别人怎么看你。她加快脚步,心里轻松了许多。
到家时,妈妈正在做饭。孟融走过去,轻声说:“妈,周末能带我去外婆老家看看吗?”
陈燕惊讶地回头:“怎么突然想去那儿?”
“就是想看看。”孟融说,“看看妈妈长大的地方。”
陈燕笑了:“好,周末妈带你去。”
那天晚上,孟融在日记本上写下:
“有人说我是。我不生气了。不是骂人的话,就像城里人也不是夸人的话。”
“重要的是,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写完后,她合上日记本,给心上的划痕盖上了一层薄纱。这天,阳光透过教室窗户照进来,在课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英语老师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下个月有全校英语演讲比赛,每个班要派两名同学参加。”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窃窃私语。演讲比赛是附中的传统,获奖者能在期末评优时加分,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有兴趣参加的同学下课来找我报名。”英语老师说完,开始讲课。
孟融心里动了一下。她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上次期末考了95分。也许可以试试?
下课铃一响,几个同学就围住了英语老师。
“老师,我想报名!” “我也要报名!” “选我选我!”
孟融犹豫着,也走了过去。但她挤不进去,只能站在外围。
英语老师被围在中间,忙着记录名字:“好好好,一个一个来。”
程佳佳声音最大:“老师,我去年暑假去了美国,口语可好了!”
另一个男生说:“我参加过少儿英语大赛,有经验!”
孟融默默听着,心里有点打退堂鼓。和这些同学比,她好像没什么优势。
最后,英语老师记下了七八个名字,包括程佳佳和那个参加过大赛的男生。孟融终究没敢开口。
第二天,英语老师宣布了初步筛选方式:“报名的同学准备一段三分钟的演讲,周五课上展示,大家投票选最好的两个代表班级参赛。”
接下来几天,课间经常能看到报名的同学在走廊练习演讲。有的对着墙壁喃喃自语,有的两两配对互相纠正发音。
孟融看着,心里痒痒的。她其实很擅长背诵和朗读,语文老师经常夸她朗读有感情。
但她又怕失败。万一没选上,多丢人啊。
周四晚上,她终于忍不住,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偷偷练习了一段。对着镜子,她试着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
妈妈说老家虽然偏僻,但山清水秀。她用不太流利但发音标准的英语描述着:绿色的山,清澈的河,金黄的麦田......
练了几遍,感觉还不错。她想着,明天要不要鼓起勇气去找老师补报名?
周五英语课,演讲展示开始了。
程佳佳第一个上台。她穿着漂亮的裙子,自信满满。演讲内容是关于她的美国之行,虽然有不少语法错误,但很流利,还配上手势。
同学们鼓掌很热烈。
接着是那个参加过大赛的男生。他的演讲很专业,发音标准,内容有趣。讲的是他养宠物的经历。
又一个女生上台,讲的是她最喜欢的电影。虽然有些紧张,但内容很生动。孟融听着,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报名是对的。这些同学都这么厉害,她肯定比不过。
所有报名者都讲完了。英语老师问:“还有同学想试试吗?”
教室里安静下来。孟融的心怦怦直跳。她的手微微抬起,又放下。
英语老师的目光扫过教室,在孟融身上停留了一瞬。孟融赶紧低下头。
“那好,我们开始投票。”英语老师说。
投票结果,程佳佳和那个男生票数最高。
“那就由程佳佳和李伟代表我们班参赛。”英语老师宣布,“大家鼓掌祝贺他们。”
掌声中,程佳佳得意地扬起下巴。李伟倒是很淡定,只是笑了笑。
孟融轻轻拍着手,心里有点失落,又有点庆幸。还好没报名,不然肯定选不上。
接下来的日子,程佳佳和李伟经常被英语老师叫去特训。有时在课间,有时放学后。
同学们都很羡慕:“佳佳真厉害,能代表班级参赛。” “得奖了请客啊!” “肯定能得奖,佳佳口语那么好!”
程佳佳更加得意了,走路都带风。
孟融默默看着,偶尔会在心里模拟如果是自己参赛,会讲什么主题。
演讲比赛的日子到了。全校师生聚集在大礼堂里。舞台上方挂着红色横幅:“附中英语演讲比赛”。
聚光灯下,一个个选手上台演讲。有的讲梦想,有的讲环保,有的讲亲情。
程佳佳是第七个上场。她穿着崭新的裙子,妆容精致。演讲主题是“我的美国见闻”。
讲得还算流利,但内容有些浮夸,说美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差。底下有老师皱起了眉头。
李伟是第十个上场。他讲的是“科技改变生活”,内容充实,发音标准,获得热烈掌声。
最后颁奖时,李伟得了二等奖,程佳佳只得了鼓励奖。
回到班级,程佳佳脸色很难看。同学们围着她安慰:“没关系,已经很好了。” “就是,能参赛就很厉害了。” “下次再努力!”
程佳佳一把推开众人:“少假惺惺了!我知道你们在笑我!”
大家面面相觑,散开了。
英语老师总结这次比赛:“李伟表现很好,为班级争了光。程佳佳也很勇敢。以后还有机会,大家继续努力。”
下课了,孟融正在收拾书包,英语老师突然叫住她:“孟融,你等一下。”
孟融心里一紧,跟着老师来到办公室。
英语老师看着她,温和地问:“这次比赛,你为什么没报名?”
孟融低头不语。“我记得你英语成绩很好,发音也标准。”老师说,“如果参赛,说不定能取得好成绩。”
孟融小声说:“我觉得......我不行......”
老师叹口气:“不要妄自菲薄。下次有机会,要勇敢尝试,知道吗?”
孟融点点头,心里却想:下次?下次还会有机会吗?
晚上回家,她把这事告诉了妈妈。
陈燕一听就急了:“你这孩子!怎么不报名呢?多好的机会啊!”
孟融小声辩解:“同学们都那么厉害......”
“厉害什么!”陈燕提高声音,“那个程佳佳不就去了趟美国吗?嘚瑟什么!你比她强多了!”
孟青阳也插话:“就是!下次有机会必须报名!”
只有陈君华摸摸她的头:“不想去就不去,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融融开心最重要。”
但孟融自己心里却开始后悔。尤其是看到程佳佳那个鼓励奖的证书后——虽然只是个鼓励奖,但至少人家尝试了。
第二天英语课,老师宣布了一个新消息:“学校要组建英语辩论队,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报名。这次不是投票,由我直接选拔。”
几个同学跃跃欲试。程佳佳又举手了:“老师,我报名!”
英语老师点点头,目光扫过教室:“还有其他同学吗?”
孟融的心又怦怦跳起来。她想起昨天老师的鼓励,想起妈妈的失望,想起爸爸的期望。
她的手微微抬起。
英语老师看见了,微笑:“孟融,你想试试?”
所有目光聚焦在她身上。孟融还是点了点头。
“好,下课来找我。”老师说。
下课后,孟融跟着老师来到办公室。还有其他几个报名的同学。
英语老师简单介绍了辩论队的要求:“每周训练两次,可能要参加校际比赛。需要很好的英语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她让每个同学即兴用英语回答一个问题。
轮到孟融时,老师问:“如果你有机会改变世界,你会做什么?”
孟融想了想,用不太流利但发音清晰的英语回答:“我会让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能改变命运,就像它改变了我妈妈和我的命运。”
她讲得很简单,但很真诚。英语老师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
最后,老师选了孟融和李伟加入辩论队。程佳佳落选了。
回到教室,程佳佳脸色很难看。当得知孟融入选时,她哼了一声:“不就是会死读书吗?有什么了不起。”
孟融没理会。她心里既兴奋又紧张。终于,她抓住了一次机会。
晚上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陈燕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我就说我闺女行!”
孟青阳也笑了:“不错!给我长脸了!”
倒是陈君华提醒她别太累着,注意身体。
睡前,孟融在日记本上写:
“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抓住了一个机会。原来被忽略的资格,需要自己去争取。”
“下次,我不会再犹豫了。”
窗外,月亮很圆很亮。像一只鼓励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她。五月的天,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下午就阴沉下来,飘起了毛毛雨。
教室里却比天气还闷。班主任李老师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下周要评选三好学生了。这次不只是看成绩,还要看平时表现,民主投票。”
底下顿时骚动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孟融心里一动,上学期拿了三好生,这次应该也有机会吧?
李老师继续说:“每个同学都可以自荐或者推荐别人。周五班会课投票。”
下课铃一响,教室里炸开了锅。
“肯定选张晨浩啊!他当班长多负责!”
“杜薇也不错,学习好还经常帮人。”
“我觉得体育委员该选,每次运动会都组织得好。”
孟融默默听着,心里有点期待。会不会有人推荐她呢?
但直到放学,也没人提起她的名字。大家讨论的都是那些活跃的、人缘好的同学。
回家路上,王倩挽着她的胳膊:“孟融,你肯定能选上!你学习那么好!”
孟融笑笑,没说话。她想起围着她转的那些同学,现在好像都没想起她。
第二天,情况有点微妙的变化。
课间,程佳佳突然凑过来,递给她一根棒棒糖:“请你吃糖。”
孟融愣了一下:“谢谢,不用了......”
“拿着嘛!”程佳佳硬塞给她,“草莓味的,可好吃了。”
孟融只好接过糖。程佳佳笑嘻嘻地说:“孟融,你学习真好,以后多帮帮我啊!”
下午,又有几个同学来送小零食。这个给块巧克力,那个给包薯片。
“孟融,下周投票我肯定选你!”
“你当三好生最合适了!”
“学习好,人品也好!”
孟融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不知所措。她看着桌肚里越来越多的小零食,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
周四,程佳佳的行动升级了。
早上一到教室,孟融就看见程佳佳抱着一大袋棒棒糖,挨个分发给同学。
“来,吃糖吃糖!”程佳佳笑容满面,“都是我爸妈从国外带回来的,可好吃了!”
同学们嘻嘻哈哈地接过糖,有的当场就拆开吃了。
“佳佳真大方!”
“这糖真甜!”
“谢谢佳佳!”程佳佳分到孟融这里,特意挑了个最大的:“孟融,给你最大的!你学习最好了!”
孟融接过糖,心里别扭得很。
她小声问王倩:“程佳佳怎么突然这么大方?”
王倩撇撇嘴:“这还不明白?拉票呗!她也想选三好生。”
孟融愣住了。用零食拉票?这也可以?
果然,接下来的一天,程佳佳逢人就发糖,嘴上说着“都是同学别客气”,但眼神里的意思明明白白:吃我的糖,投我的票。
有些同学坦然接受,有些推辞几下也收下了,还有几个像孟融一样,拿着糖不知所措。
放学时,孟融看见程佳佳和几个女生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
“佳佳,明天肯定投你!”
“就是,这么大方,不当三好生谁当?”
“比某些书呆子强多了!”
孟融知道“书呆子”说的是谁。她捏了捏书包里那根没吃的棒棒糖,心里不是滋味。
晚上回家,她把这事告诉了妈妈。
陈燕一听就生气了:“这不成贿赂了吗?小小年纪就搞这一套!”
孟青阳不以为然:“小孩之间送个糖怎么了?别想太多。”他看看孟融,然后皱起眉头又接着说,“你也学学人家,人家能当众送糖拉票说明她胆子大啊!”
他叹了口气,字里行间尽是对女儿胆小的嫌弃。
“是啊,人家那是有本事。”陈燕跟着附和。
陈君华叹口气:“现在的小孩啊,比我们那会儿精多了。”
第二天班会课,投票开始了。
李老师拿出选票:“每人可以选三名同学。写好了交上来。”
孟融犹豫着。她该选谁?选程佳佳吗?可是那种拉票方式让她不舒服。选自己?又不好意思。
最后,她写了张晨浩、杜薇,还有一个平时不太起眼但很认真的同学。
选票收上去后,李老师叫了几个同学帮忙唱票。
“张晨浩,一票。” “杜柯,一票。” “程佳佳,一票。” “孟融,一票。” ......
黑板上,名字后面的“正”字越来越多。程佳佳的名字出现频率很高,孟融的也不少。
唱票到最后,程佳佳和孟融的票数不相上下。
李老师看着结果,有点意外。她推推眼镜:“程佳佳35票,孟融34票。”
底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程佳佳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李老师想了想,说:“三好生选三名。票数最高的三位是:程佳佳,孟融,张晨浩。”
同学们鼓掌。程佳佳鼓得最起劲,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下课了,程佳佳立刻被一群同学围住。
“佳佳恭喜啊!”
“我就说你能选上!”
“糖没白吃吧?”
程佳佳大方地说:“周末我请客!咱们去唱KTV!”
另一边,也有几个同学来恭喜孟融。
“孟融,你实至名归!”
“我就投的你!”
“下次还找你问题啊!”
……
放学路上,王倩愤愤不平:“程佳佳就是靠发糖拉票的!太不公平了!”
孟融没说话。她想起自己桌肚里那些没吃的小零食,心里更堵了。
周末,程佳佳真的请了十几个同学去唱KTV。她在群里发照片,笑得灿烂。
周一,三好生的奖状发下来了。红红的证书,金色的字。孟融拿着,却觉得有点烫手。
程佳佳特意把奖状放在课桌最显眼的地方,逢人就展示:“看,我评上三好生了!”
有同学开玩笑:“是糖评上的吧?”
程佳佳也不生气:“那也是本事!你羡慕啊?”
课间,程佳佳又开始发糖,美其名曰“庆祝”。
发到孟融这时,她笑着说:“孟融,你也评上了,同喜同喜!”
孟融看着那根棒棒糖,突然不想接。
“谢谢,我不吃糖。”她轻声说。
程佳佳愣了一下,撇撇嘴:“不吃算了。”转身把糖给了别人。
那天晚上,孟融把三好生证书收进抽屉最里面。然后拿出那根没吃的棒棒糖,看了很久。
粉红色的糖球,透明的包装纸,在灯下闪着诱人的光。
她想起同学们接过糖时的笑脸,想起程佳佳得意的表情,想起黑板上那些“正”字。
最后,她把糖扔进。
“有些东西,再甜也不能要。”她在日记本上写道,“真正的荣誉,不是用糖换来的。”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滴滴答答,像是在为谁叹息。
来源:梦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