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修改单,其中包括首次发布的《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标准根据 CAC 等相关国际或区域组织标准文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适用
核心提示: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修改单,其中包括首次发布的《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标准根据 CAC 等相关国际或区域组织标准文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适用于采用精炼工艺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该标准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实施,伙伴网对该标准进行了解读,供大家参考。……(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修改单,其中包括首次发布的《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标准根据 CAC 等相关国际或区域组织标准文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适用于采用精炼工艺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该标准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实施,伙伴网对该标准进行了解读,供大家参考。
1、制定原因
3-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其在人体内可能水解生成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3-氯丙醇;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产物,其水解产物缩水甘油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分为2A类致癌物。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通常会伴随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缩水甘油酯含量也高。
近年来发现,市售植物油和鱼油中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出率偏高。研究表明,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在油脂加工原料和未精炼的油脂中含量极低,而精炼后含量显著增加。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油脂精炼过程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产生。随着精炼植物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控制其含量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领域的共识。新国标的出台,正是我国在此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2、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精炼食用油(包括食用植物油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
3、控制措施
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形成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油料原料和加工工艺。
3.1原料
在原料方面,食用植物油料质量、储存条件等因素会影响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前体(例如甘油二酯、含氯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影响精炼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企业需要对油料原料进行严格管理:
质量达标。食用植物油料需符合GB 19641的要求;
储存得当。建议在低温(如
优选低氯原料。宜对食用植物油料和鱼油原料中的含氯化合物进行检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前体物质”。
3.2制油
关于食用植物油料的处理,需要在预处理时控制蒸炒温度与时间;避免在压榨、浸出环节引入含氯物质;采用负压蒸发、汽提等工艺降低混合油处理温度,食用植物油料的处理具有多种作用,如有利于后续工序中油脂的提取、减少酸败、提高油脂质量等。
3.3精炼
油脂精炼脱臭是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主要产生环节。通过控制脱臭的温度和时间、提高真空度等工艺,可实现精炼油脂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有效管控。
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脱臭温度的升高和脱臭时间的延长都会促进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产生。标准要求植物油脱臭温度不宜超过240℃,鱼油脱臭温度不宜超过190℃,避免长时间高温操作,鼓励采用“低温长时”与“高温短时”相结合的优化工艺。
脱胶环节。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宜采用低浓度磷酸、柠檬酸脱胶等,宜控制脱胶温度以减少污染物前体物质的形成。
优化脱臭条件。通过增加蒸汽量、提高真空度,加速挥发性化合物的蒸发等方式降低脱臭温度。
3.4食品加工过程中食用油脂的使用
一些食品使用油脂作为食品原料,然而食用这些食品将摄入一定含量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因此对此类情况也作出了规定,如在食品配方设计中,可选择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低的植物油和鱼油。
优选原料油。食品企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应查验所用油脂中这两种污染物的检验报告。
科学煎炸。控制煎炸温度和时间,及时更换煎炸用油,避免反复使用。
合理用盐。宜在加工烧烤或煎炸食品烹调加热完毕后再加盐,避免过早加入盐渍配料,因氯化物在高温下可能促进3-氯丙醇酯的形成。
4、小结
《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基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在精炼油脂加工环节产生的途径、机理,制定此标准,一方面可有效引导油脂加工企业优化工艺参数、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行业上下游联动,从种植、采收、加工等多方面推进,降低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水平,为进一步制定限量标准或相关政策管理措施提供技术基础,更全面地保障公众健康。
相关报道: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5)等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修改单的公告(2025年 第6号)
来源: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