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铭记抗战烽火 传承民族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在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举行。活动汇聚北京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同题共答”,聚焦抗战精神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
9月23日,“铭记抗战烽火 传承民族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在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举行。活动汇聚北京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同题共答”,聚焦抗战精神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以课为纽带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从而推动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北京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郗戈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依托多学科、人才、资源、实践优势,打造研究高地、枢纽平台与育人品牌,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助力“北京样板”建设。
“红色资源与思政素材是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载体,必须打破学段分割与区域壁垒,构建全域协同、精准适配的资源供给体系。”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在致辞中表示,中心依托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立全市资源统筹协调机制,系统整合各区特色资源与高校优质成果,形成“市级统筹、分区联动、校际共享”的资源网络。同时,中心通过直播授课、在线互动等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思政课堂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
近年来,北京市以系统思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机制-资源-示范-队伍”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机制建设方面,北京市出台《指导意见》,提出48项举措,构建市委统筹、高校牵头、区县协同、学校落实的工作体系。在资源供给上,北京市打造数字地图整合200余个实践基地,开发虚拟展馆、示范视频及1.3万个教学微视频。在示范引领方面,北京市通过教育家精神讲述、最美书信等活动促进学段融合,推动100余个高校党支部与中小学结对共建。在队伍建设上,北京市制定五年全覆盖培训规划,开展同课异构同备一堂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跨学段协作。
多学段示范课分层衔接 立体化传递抗战精神
在示范教学环节,来自石景山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分校、北京市第九中学、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6位思政课教师紧扣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呈现出学段衔接、主题贯通的示范课。
石景山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李晓颖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序厅“铜墙铁壁”雕塑为切入点,从中国军队、人民英雄、中华儿女三个维度解读“全民族抗战”内涵。“纪念馆展陈能直观呈现抗战历程,具象传递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李晓颖说。
“为何用长城代表抗战精神?抗战精神何以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分校教师陶正阳通过展示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标识,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军事防御与精神象征双重意义。他以长城为主线贯穿课堂,讲好抗战精神。同时,他借助AI赋能思政课,帮助学生对抗战精神力量的感悟真实且具象化。
北京市第九中学教师陈盼盼以“中国精神”为主线,厘清“抗战精神—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三者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推动学生从“历史认知”向“价值认同”“躬身践行”升级。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教师陈虹面向旅游专业学生,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怀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通过探访身边的抗战遗迹、发掘真实历史故事,在情境中感悟精神,在实践中深化情怀。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杨围绕“情境—探究—共情—升华”路径,搭建历史、时代、未来三维场景,讲透抗战精神内涵与当代传承,明确职教学子践行方向。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方霁则以抗战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引入,通过对比国共抗战路线、区分“抗战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凸显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意义。他还充分利用北京的红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易懂。
“各守一段渠,渠渠又能够相连相通,互为统一。”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茂林在点评中表示,活动体现了大中小学一体化进阶式教学设计,教师均能结合学段特点融合抗战精神与育人内容。他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伟大抗战精神的育人价值,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
石景山借区域资源打造“景行”思政品牌
石景山区拥有八宝山革命公墓、首钢园区、法海寺壁画等多样的文化资源。石景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琳在致辞中表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扛起“以史育人”的责任,把历史事件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石景山区通过“集团+”思政工作模式,形成各教育集团高中校牵头,联动集团内中小学、联系大学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同研一主题共备一节课”、思政资源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等方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
据介绍,石景山区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打造“景行”思政品牌,构建“1+5+3”新格局——聚焦思政课核心作用,联动德育、学科、心育、党团队、家校社思政形成育人集群,搭建活动、社团、实践类平台,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讲授”向“全域浸润”,“碎片化推进”向“体系化构建”跨越。
依托区域资源,“景行”品牌打造“五维十径”思政实践路线,围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五大主题,串联“区域—北京—全国”资源,该区按“区级统筹+学校自主”模式,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实践基地,至今已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千余场,覆盖学生10万余人次。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