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市经开区林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的锋利切割装置快速掠过玉米秸秆,将青贮玉米连茎带穗精准卷入机身,粉碎、揉搓装置高速运转,原本粗壮的玉米秸秆顷刻间被加工成细碎均匀的青贮饲料,顺着出料口源源不断地洒落入一旁等候的运输
本报记者 周林 通讯员 李院红
近日,在市经开区林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的锋利切割装置快速掠过玉米秸秆,将青贮玉米连茎带穗精准卷入机身,粉碎、揉搓装置高速运转,原本粗壮的玉米秸秆顷刻间被加工成细碎均匀的青贮饲料,顺着出料口源源不断地洒落入一旁等候的运输车厢。
“今天是我们第一天采收青贮玉米,采收了约500亩,预计一周内采收完毕。”该合作社负责人魏林义介绍,合作社共种植青贮玉米6000多亩,预计总收贮量约2万吨。这些青贮玉米已通过订单模式直供沙河市一家肉牛养殖场。双方根据秸秆实际长势定价,每亩收购价在1300至1500元之间。
以往,合作社使用收割机收割玉米、再脱粒、运输,一亩地还要额外支出120元成本,收完玉米等到真正变成现钱还要等到第二年春天。魏林义说:“现在,直接按长势销售青贮,由收购方负责采收,省去了中间环节,省工省力,效益也更快更稳。”
优质的青贮饲料是肉牛产业提质增效的“营养源”。收割时,将玉米棒穗在内的整株玉米一次性完成收割、粉碎、装车,再经过青贮发酵,成为牲畜过冬的营养饲料。今年,林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青贮玉米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肉牛养殖场积极组织大型机械农机投入到青贮玉米收割工作中,为牲畜越冬备足“口粮”。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