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团为青稞发展传经送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1:14 1

摘要:金秋时节,祁连山高海拔地区的风里裹着清甜的麦香。在古浪县古丰镇的百亩青稞示范基地里,金灿灿的青稞穗压弯了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穿梭田间,轰鸣声中满是丰收的喜悦。这片由国家科技特派团古浪县大麦青稞组牵头打造的“试验田”,今年交出了平均亩产660斤的亮眼成绩单,较当

金秋时节,祁连山高海拔地区的风里裹着清甜的麦香。在古浪县古丰镇的百亩青稞示范基地里,金灿灿的青稞穗压弯了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穿梭田间,轰鸣声中满是丰收的喜悦。这片由国家科技特派团古浪县大麦青稞组牵头打造的“试验田”,今年交出了平均亩产660斤的亮眼成绩单,较当地传统青稞产量足足提升10%,为沿线农牧民捧出了“增收粮”。

“选种、播种时专家蹲地头,每周来指导田间管理,就连收割机怎么调都手把手教,科技种粮就是不一样!”看着满仓新粮,古浪县绿源之洲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尚硕笑得合不拢嘴。他坦言,过去种青稞凭经验,容易倒伏、病虫害多,收成没个准数。如今有省农科院专家上门送技术、送种子、送农药,种粮省工又省时,成本降了近两成,收益却涨了一大截。

冯尚硕所说的“不一样”,源自科技特派团带来的“陇青1号”新品种。“你看这穗子,颗粒饱满还抗风,机器收割时不掉粒,太适合这里的气候。”古浪县草原站站长安耕蹲在田埂上,扒开青稞穗介绍。从选地测土到播种间距,再到水肥管理,他和古浪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俞海全程跟着特派团专家“取经”,亲眼见证了新品种从试种到丰产的全过程。

“陇青1号”是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大麦青稞团队自主选育的青稞新品种,产量较高,品质优异,粗蛋白含量达10.2%,β-葡聚糖含量高达5.68%,总淀粉含量60.57%,属于高附加值的青稞。

“今年在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100亩核心示范地实测,青稞亩产达750斤,较当地主栽品种亩均增产120斤,以当前市场价估算,亩均可为农户增加收益240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大麦研究室主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专家包奇军副研究员介绍,长期以来,抗倒伏能力差、不适合机械化收获是制约我省青稞产业发展的难题,而“陇青1号”株型挺拔,抗倒伏能力强,适宜机械化大规模收割,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投入,提高了种植效益。

在古浪县青稞田,科技带来了高产,还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包奇军深有感触:“科技是连接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的桥梁,我们不仅要让青稞增产,更要让农民掌握科技种粮的本领。”特派团在古浪县培养了20余名基层农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户种青稞增收入。

作为祁连山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粮”,青稞是当地农牧民的主食,还是酿造青稞酒、喂养牲畜的重要原料。随着国家科技特派团的持续助力,古浪县的青稞产业正从“靠天吃饭”向“科技丰产”转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