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白血病患者初诊时病情看似可控,可短短半年内,治疗效果突然下滑,甚至发展为 “难治性白血病”。很多患者和家属不解,明明一直在治疗,怎么会突然失控?其实,关键问题可能出在 “基因层面”—— 没及时做基因检测,就像打战没摸清敌人的 “底牌”,治疗自然容易走弯路。摘要:在临床中,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白血病患者初诊时病情看似可控,可短短半年内,治疗效果突然下滑,甚至发展为 “难治性白血病”。很多患者和家属不解,明明一直在治疗,怎么会突然失控?其实,关键问题可能出在 “基因层面”—— 没及时做基因检测,就像打战没摸清敌人的
今天必须提醒大家:以下三类白血病患者,一定要尽早做基因检测,这不仅能预判病情走向,更能帮我们找到精准治疗的方向,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如果初诊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远超正常范围(比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超过 10×10⁹/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超过 50×10⁹/L),别只盯着 “降白细胞” 治疗。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特定基因异常,比如 FLT3、NPM1 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让白血病细胞增殖速度更快,若不针对性干预,很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耐药,原本有效的化疗方案也会失效。基因检测能提前揪出这些 “危险基因”,让我们在治疗初期就加入靶向药物,把病情控制在萌芽阶段。
有些患者第一次治疗后能达到缓解,但没过多久就复发,甚至缓解期一次比一次短。这种情况千万别盲目重复化疗,很可能是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存在 “耐药基因”,比如 TP53 突变、BCR-ABL 融合基因变异。这些基因会让肿瘤细胞对常规化疗药产生 “抵抗力”,反复化疗不仅无效,还会加重身体损伤。通过基因检测找到耐药基因,我们才能及时调整方案,比如换用新型靶向药或免疫治疗,避免陷入 “治疗 - 复发 - 再治疗” 的恶性循环。
老年白血病患者(尤其是 60 岁以上),或本身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的患者,身体耐受力较差,经不起 “试错式治疗”。这类患者常存在 IDH1/2、TET2 等基因突变,这些基因不仅影响病情进展速度,还会决定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 比如有些基因突变患者更适合温和的靶向治疗,而非高强度化疗。若不做基因检测就贸然用强方案,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而选对了针对性方案,即使是老年患者也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生活质量也能保障。
最后想强调:基因检测不是 “可选项目”,而是白血病精准治疗的 “基础步骤”。它能帮我们看清病情的 “本质”,避免因盲目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如果您或家人正处于白血病治疗阶段,不妨主动和主治医生沟通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早检测、早明确、早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 “难治” 风险,为康复争取更多可能。
来源:血液病医生李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