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时代主题催人奋进。大理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市教育体育局推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苍洱红烛育人先锋”系列报道,聚焦苍洱大地扎根讲台的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的
金秋九月,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时代主题催人奋进。大理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市教育体育局推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苍洱红烛育人先锋”系列报道,聚焦苍洱大地扎根讲台的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的故事,展现教育家精神在基层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致敬每一位点亮学子未来的“红烛先锋”。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十:《周建华、欧真艳:以AI为笔,为百年名校绘就青春科创图》。
在大理一中,百年书院的古朴韵味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奇妙交融。这份独特景象的背后,是周建华、欧真艳两位老师的辛勤耕耘。他们借助“AI在未来”公益项目,用创新教学为学生开启科创大门,让青春科创之光在百年校园熠熠生辉。
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发起的“AI在未来”无人车公益项目落地大理一中,周建华、欧真艳主动挑起课程教学的重担。面对学校此前在AI教学领域的空白,他们从零开始搭建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大理一中信息技术教师
欧真艳
项目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稀缺的人工智能课程与宝贵的实践平台,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教学中,两位老师秉持“激发潜能、鼓励创新”的理念,通过大屏集体播放教学视频,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便暂停视频组织讨论,从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鼓励大家“天马行空”地畅想。当学生提出新奇想法时,他们会用经典案例论证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与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计的“奖励函数”千变万化、创意十足,也让原本高深的AI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大理一中信息技术教师
周建华
我们的学生从全校选拔产生,日常教学中特别鼓励大胆创新,学生设计的奖励函数千变万化,满是想法,这是最让我们欣慰的。
为检验教学成果、锤炼学生能力,周建华、欧真艳牵头打造了特色赛事体系。每年学校都会举办无人车竞赛,同学们以持续创新应对挑战,以正视失败积累经验,以反复优化完善设计。正是这一系列探索与突破,不仅让他们在赛事中斩获佳绩,更将无人车项目打造成了学校科技教育的“金字招牌”。
在两位老师的悉心培育下,大理一中项目成果丰硕。截至2025年,已有超过180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2022年,4名学生获“全国最佳学员”,周建华获评“全国最佳导师”,学校荣获“全国优胜学校”;2023年,董园梅、郭美婷在上海峰会赛事中获奖;2024年,“米奇妙妙屋队”摘得全国赛最佳“团体奖”;2025年,学校在宁夏银川赛事中捧回“全国三等奖”“最佳表达奖”。
大理一中高508班学生 宁夏银川赛事“全国三等奖”“最佳表达奖”获得者
朱思源
小学科技馆启蒙、初中探月拍星,让我对科技满怀向往。高中的AI比赛是关键突破,从构思方案到调试模型,每一次攻坚都让我真切触摸到智能的魅力。这场比赛不仅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与协作能力,更让我对AI从向往转为深耕的热爱,坚定了探索人工智能的方向。
大理一中信息技术教师
欧真艳
我在培训中和周老师一起引导学生从代码编写到实车调试,亲眼见证了他们将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神奇过程。这种跨学科融合的“做中学”模式,正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形态,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在实践中得到了扎实的淬炼。
更可贵的是,两位老师的教学绝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以AI课程为支点,撬动学生对科创的深层热爱与主动探索。
大理一中信息技术教师
周建华
从“菜鸟”到“高手”,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实现蜕变。无人车项目不仅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技能,更点亮了职业规划——毕业的两届学生中,已有多位同学考入同济、北航、北理工、哈工大等高校,攻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周建华、欧真艳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他们常说,要让百年名校跟上时代步伐,就得让科技教育扎根校园。如今,在两位老师的推动下,“AI在未来”项目已成为大理一中的特色课程,得到师生一致认可。
大理一中校长
李瑞
周建华、欧真艳老师他们争取到这个项目之后,我们在国家、省、州的比赛里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们平常在校内也经常开展这项活动,争取获得更广泛的影响,我们会把这一项活动一直坚持下去。
记者:鲍亚颖 杨振飞
来源:大理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