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务员真香定律”:为何年薪百万,仍不如一个编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2:56 1

摘要:晚上和好友聊天,他最近有点烦。毕业多年来,他在互联网大厂干得风生水起,年薪早已逼近百万大关,却还是逃不过父母的每日唠叨:“赶紧回家考个公务员吧,稳定最重要!”

文/古池

晚上和好友聊天,他最近有点烦。毕业多年来,他在互联网大厂干得风生水起,年薪早已逼近百万大关,却还是逃不过父母的每日唠叨:“赶紧回家考个公务员吧,稳定最重要!”

“我真的想不通,”好友无奈地说,“明明我现在的收入是公务员的好几倍,为什么在他们眼里,还是不如一个铁饭碗?”

听完他的抱怨,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在就业选择的天平上,一边是看似风光无限、收入丰厚的年薪百万工作,另一边是看似平淡却安稳的公务员岗位,而父母们似乎总是毫不犹豫地倾向于后者。这种观念让不少年轻人感到困惑,甚至引发两代人之间的激烈讨论。

那么,为何父母总认为考公务员比年薪百万更重要呢?

01 无与伦比的稳定性

我们的父母大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期,目睹过下岗潮的冲击。他们亲眼看见昨天还好好上班的同事,今天就可能失去工作,全家陷入困境。

家父就常提起1998年国企改革时的事情:“厂里那个八级钳工,技术一流,说下岗就下岗了。后来只能去街边摆修车摊,生活一落千丈。”

这种集体记忆深植于他们心中,形成了对工作的认知,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这种对“充实”的理解,父母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对他们而言,心灵的充实首先来自于生活的稳定。

相对而言,公务员职业正好提供了这种稀缺的稳定性。一个人进入这个系统,只要不犯大错,就能一直干到退休,不用担心哪天会突然失业。而且,退休后的保障也相当不错,养老金替代率往往能达到80%-90%,远高于企业职工。

02 隐性福利的价值

很多人对比公务员和企业薪资时,容易只比较明面上的工资数字,却忽略了许多隐性福利。注意,这里说的福利可不是“灰色收入”,而是合法正当的好处。

大家常说的公务员“铁饭碗”,福利确实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包揽一生。从吃饭、交通有补贴,到孩子看病、上学能优惠,再到公积金交得比企业高出一大截,还有各种说不上名目的津贴,简直全方位覆盖。

以公积金为例,一位月薪6000的科级公务员,每月公积金可能就有二三千,加上各项补贴,实际收入可能远超账面数字。更别提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企业员工退休金可能只有在职时工资的40%-50%,而公务员却能拿到80%以上。

03 无形却宝贵的资源

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重要资源。公务员岗位往往能够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对自己有用,对整个家庭都有价值。

老张是市教育局的一名普通科员。他儿子快上小学时,和所有家长一样面临择校焦虑。不同的是,老张因为工作关系,和市内各所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都打过交道。他不需要去求人“走后门”违规操作,但却能获得最真实的一手信息,比如A小学新换的校长抓素质教育特别厉害,B小学的语文教研组是全市标杆,C小学虽然名气不大但新老师多、很有活力。这种高质量的信息,是外面家长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在一次工作交流后,A小学的校长得知老张的孩子即将入学,基于对老张工作能力的认可,主动表示欢迎孩子来报名。这个过程水到渠成,没有一分钱利益输送,却为老张的孩子争取到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种社会资源无法用金钱衡量,却实实在在提升了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相比之下,年薪百万可能意味着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还要回工作微信,根本没有时间构建和维护自己的社会网络。

04 工作是为了生活

年薪百万的背后,往往是996的工作模式、随时待命的状态、以及不断透支的健康。很多高薪职场人用健康换金钱,到头来又用金钱买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凡人歌》中那隽就是鲜明的例子,他是清华大学高才生,深耕IT行业多年,拥有企业千万期权,收入已经吊打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可是,由于长期熬夜加班,从事高强度工作,年轻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他先是耳朵短暂失聪,后又患上了抑郁症。直到有一天,他眼睁睁地看着一位同事倒在了办公室地板上,再也无法控制住紧绷的神经,整个人瞬间崩溃了。

相比较而言,普通公务员的工作虽然也可能忙碌,但整体工作节奏相对规律,休假更有保障,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培养兴趣爱好。

笔者的一位大学同学原本在某大厂做程序员,年薪八十万,却因长期加班导致健康出了问题。去年,考上老家的公务员,虽然工资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但是他说:“现在每天能陪孩子吃晚饭,周末能带父母出去转转,这种幸福感是以前没有的。”

05 不同的时代体验

父母那辈人经历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见过太多起伏跌宕。他们深知今天的风口行业,明天可能就面临整顿或衰退。

教培行业的遭遇就是个鲜活例子——曾经备受追捧的高薪行业,一纸政策下来,无数人瞬间失业。曾经教英语起家的新东方,现在都开始网络直播带货了。互联网行业也开始出现增长放缓、裁员优化的现象。

面对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整,公务员的抗风险能力更强。疫情三年间,当许多私营企业裁员降薪时,公务员收入却基本保持稳定。

这种对风险的不同认知,导致了两代人对职业选择的差异。年轻人更看到机会,父母更看到风险。

写在最后,人生不是单行道,幸福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选择公务员的稳定,还是追求高薪的挑战,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能够带来自我实现和长久幸福感。

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真正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能让内心安定、让生活充实的平衡点。

来源:古池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