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人民党列城办公室的浓烟与焚烧的警车,映照着拉达克年轻人无法遏制的愤怒。一场为期15天的和平绝食如何演变为致命冲突,揭示了印度最北端边境地区深层次的政治危机。
印度人民党列城办公室的浓烟与焚烧的警车,映照着拉达克年轻人无法遏制的愤怒。一场为期15天的和平绝食如何演变为致命冲突,揭示了印度最北端边境地区深层次的政治危机。
9月24日,印度拉达克地区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者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导致至少4人死亡、超过70人受伤,包括20多名安全人员。
这场被活动家索南·旺楚克称为 “Z世代革命” 的抗议,源于当地居民对自治权和宪法保障的长期诉求。暴力事件发生后,旺楚克结束了自己为期15天的绝食抗议,呼吁年轻人“停止这种无益的暴力行为”。
印度内政部则指责旺楚克的“挑衅性言论”煽动了暴力,并特别点明他提及的“阿拉伯之春式抗议和尼泊尔Z世代抗议”对人群的影响。
这场抗议最初由知名活动家索南·旺楚克领导,以绝食等形式要求中央政府关注当地诉求。转折点发生在9月23日,两名参与绝食的老年人因健康状况恶化被送医治疗,这一事件激起了年轻抗议者的愤怒。
9月24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大批年轻抗议者离开绝食现场,转向暴力行动。他们袭击了列城的印度人民党办公室以及拉达克自治 hill 委员会政府办公室。
现场画面显示,抗议者焚烧了至少一辆警车或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车辆,浓烟从建筑物后方滚滚升起。年轻人向警察投掷石块,警方则以催泪瓦斯和警棍回击。
冲突最终导致4人死亡。伤者中包括22名警察人员,总受伤人数估计在50至70人之间。
拉达克地区的政治不满可追溯至2019年。当时,印度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特殊自治地位,并将拉达克分离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属地。
与同时成立的查谟和克什米尔联邦属地不同,拉达克没有设立立法机构,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许多当地居民认为这种安排使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自治权。
拉达克居民的主要诉求包括三方面:恢复完整邦地位、纳入宪法第六附表(为部落区域提供特殊保护),以及获得更大的地方自治权以保护其独特的部落文化和脆弱生态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抗议促成了拉达克不同宗教社区的空前团结。佛教徒占多数的列城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卡吉尔地区政治团体,共同组成了联合平台——列城最高机构和卡吉尔民主联盟——共同争取拉达克的邦地位。
事件发生后,各方对暴力责任认定存在严重分歧。印度内政部直接指责索南·旺楚克的“挑衅性言论”煽动了暴力。
内政部声明特别指出:“某些政治动机的个人对高水平委员会取得的进展不满意,一直试图破坏对话进程,尽管许多领导人呼吁停止绝食,但他继续绝食,并通过挑衅性地提及阿拉伯之春式抗议和尼泊尔Z世代抗议来误导人民”。然而,旺楚克否认了这些指控,他将暴力事件归因于“年轻一代的挫折感爆发”,并强调这是对中央政府未能履行承诺的回应。
旺楚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表示:“我的和平信息今天失败了。我呼吁年轻人请停止这种无益行为。这只会损害我们的事业”。他同时请求政府倾听人民的和平诉求。
为控制局势,当地政府迅速采取了多项措施。列城地区发布公告,禁止示威、公众集会和煽动性言论。当局在列城实施了宵禁,并禁止五人以上的集会。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暴力事件进一步升级。
印度内政部同时强调,中央政府一直与拉达克地区代表保持沟通,包括列城最高机构(LAB)和卡吉尔民主联盟(KDA)。对话已取得一些进展,如将部落保留配额从45%提高至84%,承认博提和普尔吉为官方语言等。
下一次中央政府和拉达克代表之间的会谈已定于10月6日举行,这被视为解决当前危机的重要机会。
随着宵禁的实施和临时禁令的发布,列城街道恢复了表面平静。然而,拉达克年轻人在冲突中喊出的“Z世代革命”口号,已经引起了印度全国的关注。10月6日的谈判将检验双方是否能在谈判桌上解决争议,避免暴力重演。对于地处战略边境地区的拉达克而言,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在于满足当地人对自治和宪法保障的合理诉求。
拉达克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历史上是西藏阿里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拉达克随之成为吐蕃政权组成部分。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拉达克设官置守,清查户口,修建驿站,行使有效行政管辖。1279年,元朝将拉达克纳入“纳里速古鲁孙元帅府”管辖范围。
明朝继元之后,于洪武八年(1375年)在包括拉达克在内的阿里地区正式设立“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进行管理。
清朝通过驻藏大臣对拉达克实施有效治理。历史记录显示,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年年向西藏进贡。1829年,道光皇帝还赏给拉达克部长五品顶戴花翎。
19世纪30年代,历史发生转折。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支持的查谟土邦入侵拉达克,拉达克王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未获积极响应。经过几次反抗与镇压,到1840年,拉达克被完全侵占。
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英国殖民者单方面划定的边界。1846年,英国通过《阿姆利则条约》将拉达克划入克什米尔土邦,清政府当即拒绝承认这一非法划界。
从更深层面看,拉达克的动荡暴露了印度边境治理的结构性矛盾。该地区与中国接壤1600公里,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已造成20名印军死亡,战略敏感性极高。莫迪政府的2019年改革虽旨在强化中央控制,却制造了“内部威胁”,加剧与克什米尔类似的不满。若不尽快回应诉求,失业青年主导的“Z世代”浪潮可能扩散,影响印度整体稳定和社会凝聚力。历史先例如1989年抗议(3人死亡)和1981年示威(2人死亡)提醒,忽略地方自治需求往往酿成长期冲突。未来,10月6日的谈判将成为关键,若仍无实质进展,这一“革命”恐将延续。
来源:瞩望云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