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级别裁判!从广东连州“嫖娼猝死案”看法院如何精准释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09:17 1

摘要:9月22日,据上海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消息,9月18日,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法院对男子谢某“嫖娼猝死案”作出一审判决。裁判文书网显示,5月21日,谢某主动联系罗某要求发生性行为,两人见面后,谢某冲凉后准备发生性关系时突然身体抽搐,罗某见状后,立即到客厅拨

舆情概述

9月22日,据上海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消息,9月18日,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法院对男子谢某“嫖娼猝死案”作出一审判决。裁判文书网显示,5月21日,谢某主动联系罗某要求发生性行为,两人见面后,谢某冲凉后准备发生性关系时突然身体抽搐,罗某见状后,立即到客厅拨打110报警。医护人员赶到后对谢某进行抢救,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认定谢某死因为“猝死”,对罗某的卖淫行为,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事后,谢某的妻子和女儿将罗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误工费等共计约131万元。连州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谢某死因为“猝死”,属自身疾病导致,无证据显示罗某有任何加害行为;罗某在事发后当即报警并配合120抢救,已尽到合理救助义务;原告方未能证明罗某的行为与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据此,该法院驳回谢某妻子和女儿的全部诉讼请求。

此案被报道后,“@中国新闻周刊”、上观新闻、封面新闻等媒体接力传播,推高舆情热度,微博话题“#男子嫖娼前猝死家属索赔卖淫女131万#”登上热搜榜第2位。

(热搜话题截图)

此案判决获得舆论普遍认可和肯定,极目新闻评论称,在一起不太“体面”的案件中,司法判决有力地打破“谁死谁有理”的错误观念,向社会传递“谁错谁担责”的明确信号。微信公众号“三湘都市报”发文称,这份判决的价值早已超越个案输赢,它以法律的刚性清晰传递出一个基本共识: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惩处,但违法者的基本人权不容剥夺。认证为“媒体人”的“@我是霁月呀”在微博发文称,这个判决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依法裁判,在法治社会,正义不会向无理索赔低头。“@买家张俊”“璨然烟云”等部分微博大V亦发文称赞法院判决合法合理,带动“违法者不可转嫁责任”“法律不替‘自甘风险’买单”“责任认定只看证据与因果”等正面评论刷屏。截至9月25日12时,全网相关信息1.2万余条,“#男子嫖娼前猝死家属索赔卖淫女被驳回#”等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8亿。

舆情点评

违法行为与猝死后果的戏剧性冲突,使该案一经裁判文书网披露就受到媒体关注,离奇案情虽引发一定猎奇式讨论,但判决结果还是受到多数舆论好评,这与审理法院判决公允、释法充分有密切关系。连州市法院在裁判文书中以精准到分的时间线,详细还原案发全过程,“女方报警约10分钟后医生到场”等细节性描述,使“罗某已尽到救助义务”的认定事实经得起推敲,以证据完整的事实链压缩非理性遐想空间。同时,法院还从法律的因果关系层面阐明罗某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法理依据,点明罗某卖淫行为已受到法律惩罚,被赞为“释法逻辑严密、责任界定清晰”的标杆式案例。另外,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媒体以裁判文书为脚本,全面呈现案件“情法理”,鲜明指出“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为舆论定下主基调。具有一定粉丝影响力的微博大V从“责任划分”“价值导向”等方面接力发出肯定声音,促使正向评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裁判文书上网后,媒体援引裁判文书案例进行报道成为新闻常态,每个司法案例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热点。这启示办案机关案件既要判得好,还要说得好,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阐述法律和事实依据,综合运用媒体评论、专家评点、大V参评等第三方的传播优势,扩大理性声音,促使每一起案件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来源:开封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