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8万,日产把“合资”两个字按在地上摩擦,顺便给国产车递了张纸条:我降价,你跟不跟?
8.98万,日产把“合资”两个字按在地上摩擦,顺便给国产车递了张纸条:我降价,你跟不跟?
这张纸条写在2025款轩逸真心版的价签上。
比老款一口气砍掉15%,直接杀到8.98万,比朗逸入门便宜四千,比卡罗拉1.2T便宜六千,离秦PLUS DM-i的7.98万只差一万。
日产不是做慈善,它把算盘珠拨得噼啪响:先拿经典版5.98万去抢网约车,再拿真心版8.98万去堵家用代步的门口,一条线把六到九万的价格带全封死。
合资车标在十万元以内依旧好使,很多人就看中那个标,日产赌的就是这个心理。
配置表像被刀削过。
LED自动大灯和主动进气格栅给配上,省油3%,市区跑一年能省出两箱油钱。
反手把方向盘换成硬塑料,中控屏砍到8英寸,无钥匙进入和备胎直接消失。
日产算得精:大灯是别人一眼能看见的,塑料方向盘是车主每天摸但不好意思发朋友圈的,备胎一年用不上一次,省下的成本全部砸在可见的地方,让进店的人先喊“真值”,再喊“真香”。
动力还是那台1.6L自吸,116马力,扭矩比朗逸1.5L少10%,比卡罗拉1.2T少15%。
数据不好看,但日产知道目标人群不飙车,只问油耗。
WLTC 5.87L,实测市区7L出头,跑网约车一天三百公里,油钱比纯电充电省时间,比插混省保险。
司机要的是“不坏、不喝油、配件便宜”,这三点轩逸过去十年已经证明给自己攒下口碑,日产懒得再花冤枉钱换新机器。
北美版给2.0L+ProPILOT,折合人民币16万起,国内不引进。
日产不是没技术,是不想在国内下放。
真把L2和独立悬挂全给齐,价格抬到12万,立刻撞上自家轩逸e-POWER和天籁的枪口,也失去“最便宜合资轿车”的招牌。
日产宁可把2.0L留给北美,让那边消费者多掏七万,也要守住中国8万档的护城河,利润薄,但走量大,经销商年底返点照样吃饱。
上市一周订单8000台,经典版占六成,白色真心版要等两周。
数据说明两件事:一是网约车市场还在扩张,六万裸车价+低维修成本就是硬通货;二是家用买家仍认“合资+便宜”,哪怕配置简陋,只要比国产车贵得不多,就有人为“省心”两字买单。
日产用两款车把两个世界隔开,互不打扰,销量却一起算进轩逸家族,报表好看,股价稳得住。
保值率65%,低于卡罗拉的72%。
日产不回避,直接让经销商把三年残值写进销售话术:你少花一万买车,三年后就算多折一千,还是省。
算法简单粗暴,现场很多大爷听得懂,当场掏定金。
日产把金融方案一起打包,首付两万出头,月供一千七,手机分期一样的玩法,年轻人也敢签字。
国产阵营被挤得难受。
秦PLUS DM-i 7.98万送绿牌,逸动PLUS 1.4T 160马力,配置单更长,但“电池以后换不换”“涡轮会不会坏”两句话就能让一部分顾客转身回日产展台。
日产不吵不闹,只把一辆白车放在门口,车标擦得锃亮,就是最有杀伤力的广告。
8.98万买一辆合资轿车,大灯自动亮,空调自动吹,后排能跷腿,后备箱能塞三个行李箱,动力够用,保养两百多块。
日产把“够用”做成一把刀,一刀一刀削掉国产车的价格护甲,也削掉自己曾经的溢价。
它不再谈技术,只谈“省下来的钱是真金白银”;不再谈驾驶乐趣,只谈“开十年不会把你扔在路上”。
这套打法土,但土得有效,像超市门口十元均价的喇叭,喊得你忍不住进去逛一圈。
真心版不是来让你心动,是来让你算完账以后发现“退而求其次”其实最划算。
日产把“将就”包装成“理性消费”,再递给你一支笔,让你自己把配置缺口写成“我不需要”。
这笔买卖,它赢的不是技术,是心理。
八万出头,合资车标,省油,空间大,保养便宜,这些词堆在一起,你会为缺了个备胎转身离开吗?
来源:乖巧西柚N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