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曾占据央视综艺舞台核心位置的 “综艺一哥”,李咏曾是春晚舞台上的熟面孔,其幽默灵动又不失专业的主持风格,陪伴了几代观众的成长。2018 年 10 月,在与癌症抗争 17 个月后,这位深受喜爱的主持人遗憾离世,享年 50 岁。时隔七年,李咏的名字再次频繁出现
作为曾占据央视综艺舞台核心位置的 “综艺一哥”,李咏曾是春晚舞台上的熟面孔,其幽默灵动又不失专业的主持风格,陪伴了几代观众的成长。2018 年 10 月,在与癌症抗争 17 个月后,这位深受喜爱的主持人遗憾离世,享年 50 岁。时隔七年,李咏的名字再次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起因则是他 23 岁的女儿法图麦 —— 从 2023 年宣布以演员身份出道引发争议,到 2025 年 8 月官宣恋情登上热搜,法图麦的每一步选择都牵动着外界目光,也让人们再次回忆起那位逝去的主持人。
李咏的传奇轨迹:从新疆少年到央视综艺标杆
李咏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骨子里带着西北人的爽朗与执着。年少时,他便对传媒行业充满向往,1987 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从此踏上追逐传媒梦想的道路。
大学期间的李咏已然展现出对专业的热爱与韧性。大二暑假,他争取到上海新闻台的实习机会,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整理素材,常常忙到晚上十点多,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为他亮到最后。实习期间,他不仅参与新闻播报,还尝试撰写短讯,扎实的基础让他在同期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大四那年,李咏又成功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当年央视对外招生中唯一一位被录取的播音员,顺利敲开了央视的大门。
进入央视后,李咏的主持才华逐渐绽放。他先后主持《欢聚一堂》《非常 6+1》《咏乐汇》等经典节目,其中《非常 6+1》以 “砸金蛋”“梦想舞台” 等创新环节风靡全国,李咏标志性的手势、幽默的语言风格,让节目收视率常年稳居前列。他的主持从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总能根据现场氛围灵活调整节奏 —— 面对紧张的选手,他会用玩笑缓解对方情绪;遇到突发状况,他能从容救场,这种 “接地气” 的风格,让他收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除了综艺,李咏还多次担任春晚主持人,从 2002 年到 2013 年,他十次站上春晚舞台,成为观众心中 “春晚记忆”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校园到职场:李咏与哈文的温情相伴
在事业起步的同时,李咏也在大学校园里收获了一生的伴侣 —— 哈文。两人同为北京广播学院学生,最初并不相识,一段 “画画结缘” 的经历,让他们的人生产生交集。
一次专业课上,李咏偶然瞥见邻座女生的侧脸 —— 柔和的轮廓、专注的眼神让他瞬间驻足,他下意识拿出画纸和铅笔,悄悄将这一幕勾勒下来。此后,只要上课遇到这位女生,他便会忍不住多画几笔,厚厚的画纸渐渐攒下了十几张不同角度的侧脸速写。“总不能让这些画一直压在抽屉里”,抱着这样的想法,李咏主动走到哈文面前,将一叠画纸递了过去。哈文看着画纸上自己的模样,又惊又喜,两人就此开启了交流。
大学期间,他们一起泡图书馆查资料,一起在操场散步讨论专业问题,一起为期末考试熬夜复习。李咏总会细心地为哈文占座,帮她整理笔记;哈文则会在李咏因实习忙碌时,提前帮他打好饭菜。毕业季来临,当许多情侣因异地、工作等原因分手时,李咏和哈文却选择共同留在北京,一起为事业打拼。
婚后,两人的默契延伸到职场 —— 哈文后来成为央视导演,曾担任春晚总导演,而李咏则是舞台上的主持人,妻子在幕后统筹,丈夫在台前发光,这样的 “夫妻搭档” 在圈内十分少见。李咏曾在采访中笑着说:“哈文是我的老板,我的工资都由她‘审批’,家里家外她都是主心骨。” 最初,两人曾公开表示要做 “丁克家族”,婚后十年专注于事业,直到 2001 年,32 岁的李咏突然对哈文说:“咱们家要是有个孩子,应该会很热闹吧?” 这个想法改变了两人的计划,不久后,哈文成功怀孕。
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李咏欣喜若狂。在哈文怀孕三个月时,他第一次通过产检仪器听到胎儿的心跳声 —— 微弱却有力的 “咚咚” 声,让他瞬间红了眼眶。从那天起,李咏开始写 “宝宝日记”,每天晚上不管多忙,都会坐在书桌前,用钢笔记录下对孩子的期待:“今天给你妈妈买了她爱吃的草莓,希望你以后也喜欢”“想象你出生后会是什么模样,会不会像我一样爱说爱笑”。他原本计划将这本日记一直写下去,直到女儿出嫁那天,作为最特别的礼物送给她,却没料到命运会提前按下终止键。
抗癌 17 个月的遗憾:李咏的离去与家庭的阵痛
2017 年中旬,李咏在录制节目的间隙突然晕倒,被工作人员紧急送往医院。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出现喉咙不适、体力不支的症状,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始终强撑着,只简单吃些润喉药缓解。这次晕倒,让隐藏的病情彻底暴露。
在医院的全面检查中,医生发现李咏的喉咙部位存在异常病变,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喉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肺部和淋巴系统,治疗难度极大。当哈文从医生口中听到 “晚期” 两个字时,整个人瞬间僵住,扶着墙壁才勉强站稳,医生后续的话语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她只反复听到 “治疗风险高”“预后不明朗” 等字眼。
为了避免外界打扰、让李咏能安心接受治疗,夫妻俩经过反复商量,决定前往美国求医。在国外的 17 个月里,李咏经历了无数次化疗、放疗,曾经意气风发的他,渐渐变得消瘦,头发也因治疗脱落,但他始终没在家人面前表露过痛苦。哈文则放下所有工作,全程陪伴在丈夫身边,每天为他准备清淡的流食,陪他散步锻炼,在他因治疗副作用难受时,轻声安慰鼓励。
尽管付出了所有努力,李咏的病情还是没能得到控制。2018 年 10 月 25 日,李咏在家人的陪伴下离世。第二天,哈文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四字消息 ——“永失我爱”,没有多余的文字,却道尽了无尽的悲痛。这条消息迅速刷屏,无数观众才得知李咏抗癌的经历,纷纷留言悼念,感叹 “天妒英才”。
而当时年仅 16 岁的法图麦,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父亲的离去让她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更让她难以承受的是,外界的误解与指责接踵而至 —— 有人看到她在父亲治疗期间晒出的生活照,留言谩骂 “你父亲病重,你还有心情玩乐”;还有人误解李咏赴美是 “为了安享晚年”,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法图麦身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法图麦选择关闭社交账号的评论功能,默默承受这一切。哈文为了保护女儿,特意将自己的社交账号名改为 “法图麦的妈妈”,用这种方式对外宣告 “会守护女儿”,渐渐平息了部分舆论。
法图麦的成长:从学霸少女到归国演员的争议之路
在父亲的影响下,法图麦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与自律。她精通英语、法语、日语、汉语四种语言,不仅能熟练进行日常交流,还能独立完成双语写作;在艺术领域,她 5 岁开始学习钢琴,10 岁接触琵琶,指尖流淌出的旋律流畅动人;写作方面,她更是早早显露才华,16 岁时便出版了中英双语小说《刘小姐》,这本书以外婆的人生经历为灵感,文字细腻生动,上市后获得不少读者好评,李咏生前还曾帮她修改稿件,父女俩在书桌前讨论情节的画面,成为哈文心中珍贵的回忆。
父亲离世后,法图麦将悲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了实现父亲 “接受良好教育” 的期望,她每天保持 10 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长,清晨 6 点便起床背记心理学专业术语,深夜仍在电脑前整理脑神经科学的论文资料。2020 年,她成功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选择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双专业。在校期间,她不仅提前一年完成学业,还利用课余时间选修戏剧与表演课程 —— 每次上课,她都会提前到达教室,认真记录老师讲解的表演技巧,课后反复琢磨经典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埋下伏笔。
2023 年 7 月,法图麦正式宣布签约经纪公司,以演员身份出道。这一决定再次将她推向舆论风口:支持者认为她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值得肯定;质疑者则表示,作为 “星二代”,她拥有更多资源优势,“回国出道” 是为了 “借父亲名气捞金”,更有人指出 “她尚未有作品便获关注,对其他新人不公平”。面对这些声音,法图麦没有公开回应,只是默默投入到表演训练中 —— 从基础的台词发音到肢体动作控制,她每天反复练习,甚至主动申请参与小成本短片的拍摄,积累实战经验。
23 岁官宣恋情:私人生活与公众审视的碰撞
2025 年 8 月 2 日,法图麦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晒出一组与男友的亲密照片,正式官宣恋情。照片中,两人的互动充满甜蜜:一张是在街头逛街的画面,法图麦穿着浅色连衣裙,挽着男友的手臂,笑容灿烂;另一张则是在餐厅的合影,她依偎在男友肩头,男友轻轻揽着她的腰,两人对着镜头比出 “心” 形手势。男友穿着简约的白色衬衫,腕上佩戴的某品牌名表,隐约透露出不俗的家境。
这组照片很快登上热搜,网友的讨论分为两派:不少曾经喜爱李咏的观众留言祝福,“看到法图麦找到幸福,李咏在天有灵应该会欣慰”“23 岁谈恋爱很正常,希望她能一直开心”;也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她 “出道后未出作品先官宣恋情,态度不专注”“每次选择都像临时起意,缺乏规划”。
事实上,在争议背后,法图麦始终在按自己的节奏前行。她没有因舆论压力隐藏恋情,也没有放弃对表演事业的追求 —— 官宣恋情后不久,便有媒体拍到她前往剧组试镜的画面,她穿着简单的休闲装,手里拿着剧本,认真与导演沟通角色细节。对于 “星二代” 的标签,她虽未正面回应,却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努力:私下里,她会反复研究剧本,将角色的情绪变化标注在台词旁;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向圈内前辈请教,丝毫没有 “娇生惯养” 的姿态。
如今,23 岁的法图麦仍在事业与生活的道路上探索,她的每一步选择或许仍会引发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正从 “李咏的女儿” 逐渐成长为 “法图麦”。傍晚时分,有媒体拍到她与男友在公园散步的画面,夕阳下,两人并肩走着,偶尔停下讨论路边的花草,轻松惬意的氛围里,藏着属于她这个年纪的简单与美好。
来源:抚快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