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张召忠,懂点军事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位曾在央视讲军事的专家,总说些让人觉得“离谱”的话——比如“海带能缠住潜艇”“雾霾能挡激光武器”,网上不少人吐槽他“忽悠”,可他偏偏火了快30年,从90年代到现在,粉丝从老一辈传到年轻人,连B站直播首秀都能挤到卡顿,高峰时
提到张召忠,懂点军事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位曾在央视讲军事的专家,总说些让人觉得“离谱”的话——比如“海带能缠住潜艇”“雾霾能挡激光武器”,网上不少人吐槽他“忽悠”,可他偏偏火了快30年,从90年代到现在,粉丝从老一辈传到年轻人,连B站直播首秀都能挤到卡顿,高峰时有300万人围观。你说怪不怪?
他的履历其实特别“硬核”。1952年生在河北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18岁参军进海军,后来靠努力考上北大念阿拉伯语,还去过伊拉克当翻译,亲眼见过两伊战争的残酷。回国后他没闲着,自学英语、日语,一路做到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还升了少将。按说这种“根正苗红”的军事专家,说话该一板一眼,可他偏不,上节目就爱用大白话,讲航母编队比作“小区保安队”,航母是队长,驱逐舰是小弟,听着就像街坊大爷聊天。
说到这个,就得提他那些“名场面”。2013年他说中国沿海养海带,绳子密密麻麻,潜艇钻进来准被缠住,当时网友笑他“没常识”。结果2016年,美国一艘核潜艇真在中国近海被渔网缠住,不得不浮出水面修,成了国际笑话。2014年他说雾霾能挡激光武器,又被吐槽“胡扯”,可后来有科学报道说,高浓度颗粒物确实能散射激光,就是得达到军用烟雾弹的级别——等于他说对了一半,不是完全瞎编。
我觉得张召忠的“火”,本质是戳中了普通人对军事科普的“刚需”。 九十年代到2000年初,军事知识特别“小众”,专家要么讲得太专业,满是术语听不懂,要么端着架子不接地气。他倒好,用老百姓能懂的话拆解复杂军事问题,还带点幽默,就像把“硬菜”做成了“家常菜”,一下拉近了距离。比如他讲潜艇,不聊专业参数,而是说“就像水里的捉迷藏,海带绳就是绊脚石”,普通人一下就get到了。这种“降维科普”,在当时几乎没人能替代,自然能圈住第一批粉丝。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他那些被骂“不靠谱”的话,不少后来都有“反转”。比如2009年前,他公开说“中国造不出第四代战机,只能改改现有飞机”,美国信了,当年就停了F-22生产线,2011年最后一架交付。结果2011年1月,中国歼-20首飞,性能还不差,美国这才反应过来“可能被忽悠了”。网友后来戏称他这是“战略忽悠”,甚至给他起了“局座”的外号——这外号里有调侃,但更多是觉得“这人不简单”。
我推测,张召忠能跨时代火这么久,还因为他特别会“跟年轻人玩到一块”。 2015年退休后,别人都在家养老,他偏偏扎进新媒体,2016年去B站开直播,还会跟粉丝互动“弹幕别刷太快,我看不过来”。要知道,当时很多老专家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溜,他却能适应短视频时代,把军事科普做成年轻人喜欢的“下饭内容”。数据也能说明问题,他B站账号粉丝很快破百万,不少00后都是看他视频才开始关注国防的——这相当于把“老IP”盘活了,拿到了新的流量密码。
当然,他的话也不是全对。比如“海带缠潜艇”,更多是巧合,不能当成正经军事策略;“雾霾防激光”也得特定条件,不是随便有点雾霾就行。但老百姓其实不较真这个,大家喜欢的是他不装、接地气的样子——比起那些满嘴“战略威慑”“区域拒止”的专家,他更像“邻居家懂军事的大爷”,说话实在,还带点烟火气。
说到底,张召忠的“爆火”,是军事科普领域的一次“破圈”。他证明了专业知识不用端着讲,也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未来说不定会有更多“张召忠式”的专家出现,用更有趣的方式讲军事、讲国防。你对他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觉得他是真“忽悠”,还是藏着“小心思”?评论区聊聊呗!
来源:豆娘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