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的先进因子,深刻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价值导向和独特气质,深刻诠释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思想方法和成功密码,是我们乘风破浪、开创未来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和力量所在
□河南日报社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的先进因子,深刻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价值导向和独特气质,深刻诠释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思想方法和成功密码,是我们乘风破浪、开创未来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和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提供了遵循。河南红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红色精神厚重,孕育出融入中原儿女血脉的红色基因。这一抹最深沉、最艳丽的红,成为亿万河南人民奋斗的鲜明底色。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高四着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为践行“两高四着力”提供精神力量,既是需要关注的理论问题,又是必须解决好的实践课题。
传承红色基因是践行“两高四着力”的必然要求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事业。河南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南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工作,在河南考察的足迹遍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河南省委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刘宁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只有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红色基因彰显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提供强大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红色基因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是在峥嵘岁月血与火的考验中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后的精神结晶,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可以说,红色基因的灵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信心。回顾河南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河南发展的每一项成就、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跃升,无不是党的科学理论正确指引的结果。思想犹如灯塔,为发展指引航向。当前,聚焦“两高四着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持续提升思想引领力。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大干部群众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背后的深刻道理和时代要求,可以更好认识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从而增强学思想的主动意识和内生动力,做好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更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红色基因锻造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驱动力,筑牢坚实育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深刻揭示了红色资源独特的育人功能,阐明了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可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红色基因注入灵魂,可以锤炼坚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化为行动,可以促使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确保伟大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筑牢践行“两高四着力”的育人根基,必须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其在思想武装、精神引领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一大批理论素养高、党性修养强和履职能力扎实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当下,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加需要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树立远大志向、明晰责任担当、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省委书记刘宁在南阳市调研时,来到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看望一线教师代表,勉励大家牢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好大先生,做好引路人,培养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而言之,红色基因蕴含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红色基因蕴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点燃强劲红色引擎。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长期实践中淬炼出来的。在河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红色基因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河南人民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强大动力。特别是河南人民的诸多创新性经验探索,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例如,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工作方法、远大追求,激励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起源于河南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多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成为在全国推广应用的成熟模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增强河南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推动形成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省委书记刘宁在信阳市调研时,拜谒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调研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时间紧、任务重,离不开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能力作风的持续转变与有效提升。要大力发扬红色基因里蕴含的拼劲、闯劲、干劲,以思想意识的转变推动管理革新、制度创新,以红色基因赋能高质量发展,为践行“两高四着力”点燃强劲红色引擎。
把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
“两高四着力”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大视域下,为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而提出的重大要求和战略指引,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必须在这一重大要求的驱动下,在河南丰富的红色基因库中找准传承的关键点,用红色基因为“两高四着力”蓄势赋能、保驾护航。
传承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夯实政治保障。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作为河南红色基因的优秀代表,作为一代又一代中原奋斗者的精神图谱,始终高扬着党的光辉旗帜,始终诠释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诉说着“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必须忠诚于党的事业,根据党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做到围绕中心更紧密、服务大局更有力。在河南发展历程中,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作为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做到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以忠诚之心守护了党的革命事业;杨贵作为红旗渠的总设计师,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多少质疑,始终不改修渠之志,最终在悬崖绝壁间造就人工天河,也源于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忠诚。对党忠诚的宝贵政治品质,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至关重要。当前,河南发展的时代任务和总体环境,对中原儿女的赤诚之心、忠诚之志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书记刘宁在河南各地调研时反复指出,要以坚决听党指挥铸牢政治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进一步传承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抓好政治忠诚教育,才能确保全体中原儿女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时刻对标对表,主动根据“全景图”细化“施工图”,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夯实践行“两高四着力”的强大思想政治保障。
传承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突出民本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传承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两高四着力”作为河南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要求,将人民至上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多环节。从目标上来看,“两高四着力”为河南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方向,就是为了回应人民更高的期盼和希望;从内容上来看,不管是以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两高”,还是以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主要内容的“四着力”,都是为了从方方面面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推动河南人民稳步实现共同富裕;从方法上来看,“两高四着力”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落实,需要传承弘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从焦裕禄精神中,能够切实感受到人民至上理念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始终亲民爱民,以为人民服务为崇高追求,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正是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兰考人民发挥聪明才智,终于解决了风沙、盐碱、内涝三大灾害,让曾经贫瘠的土地开满梧桐花,新征程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河南是人口大省,既有不可回避的压力挑战,又有非常显著的人口优势。新形势下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必须持续赓续红色血脉,持续站稳人民立场,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造福谁”的根本问题,将民本导向鲜明镌刻在中原大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
传承苦干实干的红色基因,推进改革创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苦干实干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素养,也是党员干部的宝贵品质。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严重缺水的问题,林县县委领导人民在设备落后、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苦干十年,没有石灰就自己烧、没有水泥就自己制、没有炸药就自己造,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悬崖峭壁间开凿,以汗水铸就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召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当前,河南面临的形势是,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把“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贯彻到底、落实到位,必须拿出“跑在前”的信心、“等不起”的决心,以苦干开路、以实干破局,化问题难度为事业高度、变困难阻力为前进动力,不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总而言之,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美好蓝图要变为现实图景,“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要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必须传承苦干实干的红色基因,发挥行动派、实干家的模范带头作用,拉满弓、绷紧弦、铆足劲,以拼抢姿态推动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早。
传承求真务实的红色基因,锻造过硬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坚持求真务实,基础在于求真,关键在于务实。所谓求真,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认清事物本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所谓务实,就是在获取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焦裕禄同志特别注重求真务实,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为治理兰考县“三害”,焦裕禄同志先后抽调120名干部、技术人员组成调查队,跋涉数千公里,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摸索出“贴膏药”“扎针”等土办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把遍地黄沙变成了千里沃野。当前,我省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前进道路上还可能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挑战。省委书记刘宁在长葛市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调研时要求,河南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深入群众、求真务实、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范,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真正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全过程。新形势下践行“两高四着力”,必须传承求真务实的红色基因,坚持“四下基层”制度,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工作,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
传承团结协作的红色基因,凝聚强大合力。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在河南党史演进中,团结协作始终是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已超过十年,穿山越河,奔流千里,深刻改变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供水格局,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省委书记刘宁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时强调,要站在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跨区域、跨流域的世纪巨制,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多地多部门多领域的通力协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河南作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融入对接多个重大国家战略,具有融汇天下、便利四方的优越条件。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其底气既来源于区位与产业“双重实力”,更发轫于团结协作的红色基因。新形势下践行“两高四着力”,必须传承团结协作的红色基因,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协同中发力,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征程以传承红色基因赋能现代化河南建设
新征程上,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推动红色资源与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红色精神引领作用,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红色精神是河南在新时代开拓创新、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的精神源泉。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全省上下要持之以恒学思想,将红色精神相关内容纳入理论学习重要议题,深刻领会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接续奋斗中推动“两高四着力”行稳致远。二要做好精神引领,推动实践转化。省委书记刘宁在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调研时指出,要从愚公移山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赋予崭新时代价值,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要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强化“两高四着力”各项要求的落实。三要建立健全传承红色基因的长效机制。建立红色资源普查机制,定期开展革命文物排查,征集线索、摸清底数,对普查到的革命文物进行挂牌保护,完善河南红色文物数据库。发挥宣传、党史、文物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每年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征集、评选、讲述等活动,收集口述史料,守护鲜活的红色历史记忆。
扩大红色教育覆盖范围,淬炼实干先锋。红色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红色基因融入中原儿女血脉,是淬炼践行“两高四着力”实干先锋的关键之举。一要强化党员干部红色教育,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充分利用河南的红色资源,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组织党员干部前往红色教育场所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红色资源以数字化、立体化形式呈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性教育平台。二要深耕青少年红色教育,培育推动河南发展的未来生力军。要将红色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深入讲述河南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开展红色文化节、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歌曲传唱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让青少年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三要拓展基层群众红色教育,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河南红色精神深深扎根于基层群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将红色文化送到基层群众身边。通过覆盖广泛、及时有效的红色教育,让人民群众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高效能治理的实施者,为践行“两高四着力”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释放红色资源经济价值,激发发展动能。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红色资源是精神财富,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等产业,可以更好发挥河南红色文化的比较优势,为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拓宽新渠道。一要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红色资源开发。整合高校、企业、文艺工作者等主体力量,创造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产品。特别是扩大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先进技术等,纳入社会化运作机制,加快布局河南文旅产业,利用新媒体企业助力河南文旅智慧营销。二要推进数字赋能转型,加快红色资源转化。推动数字技术在革命文物采集、保存、修复以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整合河南红色资源,建立红色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纪录片、红色文献、声音等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借助VR/AR、全息媒体、5G技术等数字体验手段,推动根据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活起来”,吸引更多人打卡河南红色旅游地,加快红色资源转化。三要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省委书记刘宁在信阳市新县调研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资源禀赋,突出乡风乡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好做法,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红色资源,兼顾游客和村民需求,将红色遗存与传统建筑保护相结合,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宜游、宜居、宜业的红色乡村。
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能,营造良好环境。传播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化传播越有力,推进“两高四着力”的氛围就越浓厚、场域就越广泛、效果就越显著。一要讲好红色故事,深化红色基因传承。系统整理河南的革命遗址、英雄人物、红色事件等,构建完整的历史叙事框架。将红色故事与河南民俗、方言、艺术结合,增强亲和力。发挥好宣讲作用,将历史叙事与时代命题相结合、与人民需求相结合,围绕“两高四着力”讲透政策、讲好故事、讲深道理,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家喻户晓。二要拓展传播平台,加快完善传播体系。借助主流媒体平台打造河南特色红色文化品牌,围绕宣传主题和群众需求,加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产品制作与发布。借助融媒体传播矩阵,获得更多官方媒体、网络媒体的关注,扩大传播面。重视河南红色文化官方平台建设,运营好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做到推送及时、内容丰富、反馈精准。三要充实人才队伍,提升传播效能。要大力培育河南红色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完善培训体系,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红色文化高效能传播提供人才支撑。
策划:万川明赵士红
统筹:杨文才杨晓东楚向红
执笔:尚方超郭星星赵志阳徐世豪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