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觉得被窝里有个什么东西,躬身拿出来拉着灯一看,是个半尺多高、做工精致的花布娃娃。他捅醒她:“你往被窝里放这个干啥?”她羞赧地说:“听人说:不生孩子,就做个布娃娃放在被窝里——这和往鸡窝里放‘引蛋’的作用一样。”他嘻的一声笑了:“照这么说,放了‘引蛋’,就不用
他觉得被窝里有个什么东西,躬身拿出来拉着灯一看,是个半尺多高、做工精致的花布娃娃。他捅醒她:“你往被窝里放这个干啥?”她羞赧地说:“听人说:不生孩子,就做个布娃娃放在被窝里——这和往鸡窝里放‘引蛋’的作用一样。”他嘻的一声笑了:“照这么说,放了‘引蛋’,就不用求医吃药了?”她说:“我也不信,可是——”他理解她的心思,发誓般地宽慰她。
他俩多少次听到婴儿坠地的铿锵悦耳的哭声,笑醒后,原来是梦。
盼啊盼,在婚后的第七年年头,她生下个白胖小子!街坊邻里道喜,亲戚朋友祝贺;陈爷赐名叫“盼”,大家连声赞“好”。
盼给他俩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力量,带来了灿烂的希望!
冬天,她用温水袋将满被窝暖得热乎乎地才让儿子钻;夏夜,她扇着扇子让儿子睡觉,直到气温降下来,凉爽爽的。盼是在他俩笑容簇拥着、蜜语浸泡着、心血和汗水滋润着中长大的。
盼五岁那年的一天,他抱着手拿小铁锤的盼在街门口站着,爱开玩笑的邻居刘二婶说:“盼,你敢用小铁锤往你爹头上敲一下?”他忙说:“俺盼可懂话哩,不叫爹受疼。”二婶挑唆道:“我知道,盼怕爹,不敢!”这么一挑,盼非要敲,他攥着盼的小手不让。盼“哇”的一声哭了,他忙放开手说:“只许敲一下,要轻轻的。”可是,一锤下去,敲了个窟窿,鲜血直流。二婶后悔莫及。他一手捂头,一手举起,想给盼一巴掌,但转念一想:儿子挨了打,也替不了自己疼,何必呢?
盼在本村上小学时,每逢轮到值日——打扫屋地、院落,她便去代替;盼入本乡初中第二天,学校为垫操场,给每班划分了区域,让学生背土、拉土。盼蹬上“永久”飞回家,他便拉上排子车去顶替儿子劳动。
他俩吃萝卜条,让盼吃粉条;他俩吃山药蛋,让盼吃鸡蛋……
他俩还在人前明贬实褒盼的错误呢:
“俺盼,从小就鬼点子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老师批评了他。这小子,偷偷把老师的小尿盆钻了个眼,然后用泥糊住……”
“树大自直——捣蛋孩子聪明。”有人顺着他俩的心眼说。
他俩的眼便笑成了线。
盼考高中,名落孙山。
他俩劝盼:“别灰心。补习一年,把基础夯实……”
盼嫌补习丢人败兴,盼羡慕城里的学校,盼发誓般地说:“上了高中,我不再贪玩,决不辜负爹娘的希望……”
盼的话使他俩心里温温的熨帖。他到学校慷慨地交了“高费”,为盼领取了“入学通知书”。
他俩几次梦见儿子毕业后考上了名牌大学,中了“状元”,衣锦还乡,加上儿子白皙、俊俏的脸庞,两洼秋水似的聪慧灵动的眼睛,高条、利索、潇洒的身材,屯满街头的村里人,谁不啧啧称赞!
盼基础差,听课如同阴天中钻进无边无垠的高粱地,晕头转向,辨不清东西南北。
盼想辍学,但一想到养鸡房里刺鼻的味道,想到背朝烈日、面向黄土的劳动苦,便犹豫了。
盼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盼和十六名爱吃讲穿贪玩的同学磕头结拜为弟兄;盼偷看了不少书。书的封面上或是只穿小裤衩的男女搂抱画,或是杀气腾腾的武打图。书中的插图,更不堪入目。
离高考只有两个月时间了,盼捎信说为了迎考,学习很紧,星期日就不回去了,并让爹给送六百元,说是买复习资料和毕业留念品。他俩能干,又赶上了好年头,养鸡卖菜,家境富裕,儿子要钱向来不讨价还价。
第二天一大早,他用开水泡了三个馍,热乎乎吃下肚;往排子车辕中套上小毛驴;袄外杀了条带子,冒着呼呼的北风去城里卖白菜。卖完菜,他赶着排子车往学校走,碰上盼和一个衣着时髦的姑娘从县城装潢最漂亮的“幸福来”酒家出来。盼撒谎说饭铺掌柜的儿子是他俩的同班同学,有了病,看望了一下。他给了盼六百元。分手没多远,他隐约听得那姑娘问:“他是你父亲吗?你家不是挺富的,怎么他还穿补钉裤子?”盼说:“他是俺邻居,把钱给捎来了。咱俩有福同享,给,你要一半。”
“他是俺邻居”这句话他听得清清楚楚。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几乎晕倒。
这天晚上,他俩如患大病,长吁短叹,四肢无力,目不交睫,心头压着忧虑不安的云,觉得喘不过气来。黎明时分,当他俩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时,做了同样的梦:一伙畸形怪状的不法青年,正嘻笑着向盼招手呢;盼正慢慢地、慢慢地向他们走去。他俩出了一身冷汗,同时发出“快,救救盼”的惊天动地的呼声。
盼啊盼……
作者简介:刘丙绪,1937年生,邢台市南和区人,一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为河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邢台地区理事,生平事迹被载入河北省出版的《一代教育功臣》。2004年,国家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章。七十二岁结束教学生涯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为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散文《挥泪忆母德》获全国纪实散文”二等奖,被多家媒体转载。《挥泪忆母德》和诗歌《祭母文》分别被选入《邢台市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和诗歌卷。小小说《一个带夫改嫁的女人》、《这回结婚不算》均获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三等奖;《尖嫂送礼》得到国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兆胜先生的评介,被选入数十种书刊;《传染病》获“经典民间故事”奖;《三个不眠之夜》被选入《2023年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胖女人和瘦女人》入选《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邢台市电视台《牛城我最红》栏目和中共邢台市老干部局出版的《夕阳美》一书广播、刊登了其八十多岁高龄后的事迹。其著作有:小小说、散文、诗歌集《秋菊溢香》、《亲情交响》,散文和诗歌集《永恒的情愫》,小说集《黑黑和白白》、《一线霞光》和中篇自传体小说《永不飘逝的记忆》。
来源:半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