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东海遭F35咬尾?僚机救援真相曝光,美军高估自身实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08:03 1

摘要:近日,一则所谓“歼-20在东海上空被F-35咬尾,靠僚机支援才摆脱”的传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配上了看似专业的部队总结文字和模糊图片。然而,经过深入剖析技术和官方信息,这一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不仅高估了F-35的格斗能力,更低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和体系化作战

近日,一则所谓“歼-20在东海上空被F-35咬尾,靠僚机支援才摆脱”的传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配上了看似专业的部队总结文字和模糊图片。然而,经过深入剖析技术和官方信息,这一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不仅高估了F-35的格斗能力,更低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和体系化作战的现实。

从最基本的飞行性能来看,F-35想要“咬尾”歼-20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咬尾”,意味着需要先追上并紧紧跟随对手。公开数据显示,F-35作为一款以多功能性著称的战机,其最大速度仅为1.6马赫,在五代机中甚至被认为“最慢”。相比之下,歼-20作为双发重型战斗机,其最大速度超过2.5马赫,这意味着在直线加速和高速追击能力上,F-35根本无法追上歼-20。不仅如此,F-35如果进行长时间超音速飞行,其机身结构和蒙皮甚至会因此受损,这是一个连美国自己也承认的技术短板。

近距离格斗不仅考验速度,更考验战斗机的机动性和推力,F-35搭载的F135发动机确实是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高达18吨,但歼-20配备的两台涡扇-10B发动机,总推力超过了F-35至少10吨,这额外的推力相当于多出了一台多“枭龙”战斗机的发动机推力,为歼-20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动力优势。

在气动布局上,歼-20拥有包括鸭翼、边条翼在内的16个气动翼面,其中10个是可动翼面,使其能够轻松完成“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超高机动动作,其机动能力被认为不亚于F-22。而F-35由于追求“一机三型”的通用性,机身设计相对臃肿,其机动能力在美国军方的评估中仅介于F-16和F-18之间,甚至在其内部对抗演练中,F-35都曾多次被F-16“咬尾”。

这场传闻中的“东海接触”并非空穴来风,但其真相与传言截然相反。央视军事频道《砺剑》节目罕见地公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东海对峙细节。某日,一支外军战机编队突然转向,直扑我方领空。东部战区空军“王海大队”的多架歼-20战机挂着实弹紧急升空拦截。

节目中清晰显示,经过几次激烈的交会和抢位攻防,歼-20编队最终成功占据了有利位置,反而对“外军战机”形成了“咬尾”态势,并将其成功驱离。尽管节目中没有明确指明“外军机”的具体型号,但其轮廓特征与F-35高度相似。

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更是几乎揭开了谜底,其援引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话证实,防卫省已基本认定央视报道中的“外军机”正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35A战斗机。

更让外网沸腾的是,我方飞行员在节目中那句充满血性的话——“要有敢于‘空中拼刺刀’的一种精神”。这句话冲上了外网热搜,有外国网友评论道:“用最尖端的五代机进行贴脸式格斗?这种为保卫领空视死如归的决绝,哪个敌人能不畏惧?”

现代空战早已不再是战斗机的单打独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东海方向的态势感知能力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中国在东海地区部署了多个大功率岸基雷达系统,有效监控着该区域的动态。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的作战理念正在飞速进化。美国太平洋空军前司令曾公开承认,在一次东海遭遇中,为F-35A提供支持的E-3“望楼”预警机,竟然无法在有效距离上探测到歼-20。这一惨痛教训直接促使美军加速退役E-3预警机,与此同时,中国空军正致力于打造信息化作战体系。歼-20与空警-500预警机等节点通过数据链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战场感知和协同能力。

中国在空战体系上的探索已经走得更远。在2025年的长春航展上,公开展示了歼-20S双座战斗机指挥“忠诚僚机”进行作战的震撼场景,歼-20S后座的武器系统官(WSO)专门负责指挥无人机集群、管理战场态势和融合多域数据。

它可以同时指挥6架攻击-11隐身无人机,前出数百公里执行侦察、电子干扰甚至精确打击任务,这种“有人机指挥+无人机协同”的复合作战模式,标志着中国空军正从“平台中心战”向“体系中心战”跨越,重新定义着未来空战的规则。

所谓“F-35咬尾歼-20”的传言,更像是一个基于对F-35过度高估和对中国空军发展低估而编织出的故事。

从单纯的性能参数对比,到真实的东海交锋结果,再到面向未来的作战体系构建,事实都清晰地表明,中国空军有信心、有能力捍卫祖国的蓝天。对于关注军事科技的网友们而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更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的判断力,相信中国军工的实力与决心。

来源:三金武器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