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欧洲战斗机计划的分道扬镳吗?当时法国毅然退出合作,独自研制出“阵风”战斗机,而英德意西则联合搞出了“台风”战机。四十多年后,历史似乎正在重演。2025年9月23日,法国航空巨头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公然表示,该公司有能力不与其他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欧洲战斗机计划的分道扬镳吗?当时法国毅然退出合作,独自研制出“阵风”战斗机,而英德意西则联合搞出了“台风”战机。四十多年后,历史似乎正在重演。2025年9月23日,法国航空巨头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公然表示,该公司有能力不与其他欧洲国家合作而独立研制第六代战机。这番表态让本已陷入僵局的欧洲“未来空中战斗系统”(FCAS)项目雪上加霜,也让人不禁感叹:欧洲军工合作似乎总是难逃“始于团结,终于分歧”的魔咒。
FCAS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就被誉为欧洲防务自主的象征。这个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联合推进的项目,旨在开发包括第六代战机和配套无人机在内的下一代空中作战系统,以取代法国现役的“阵风”和欧洲多国使用的“台风”战机。然而这个耗资预计超过1000亿欧元的庞大项目,从起步就充满了坎坷与分歧。参与项目的达索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和英德拉公司分别代表法、德、西三国利益,但三方在技术共享、工作分配和项目主导权上的矛盾日益尖锐。
最核心的冲突集中在主导权分配上。以达索为首的法国企业要求获得更大主导权,甚至提出要占据项目研制工作大约八成份额。这种要求显然难以被德国和西班牙接受。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特拉皮尔对此抱怨道:“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主承包商,仅掌握三分之一的决策权,在规划工作流程、调配资源等方面,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协调各方意见,决策过程极为困难。” 更让法方不满的是,在技术合作方面,当达索公司向合作伙伴寻求技术支持时,对方常以技术保密、利益分配不均等理由拒绝。
德方对法方漠视跨欧洲合作的态度感到愤怒。德国议员克里斯托夫·施密德就表示,若巴黎坚持其要求,这可能成为压倒该联合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柏林无法接受此类要求,也无法继续用德国资金来资助一个法国主导的项目。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劳资委员会主席托马斯·普雷茨尔甚至直言:“我相信这个项目即使没有达索公司也会继续推进,欧洲有其他更有吸引力、更适合的伙伴。”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加剧FCAS项目的复杂性。比利时原本作为观察员参与项目并提供资金,但最近却因特拉皮尔的“傲慢”言论而重新评估是否继续参与。特拉皮尔曾放话,如果比利时继续采购F-35,就不能加入FCAS项目。这种表态反映了欧洲军备采购中的深层矛盾——许多欧洲国家一方面希望推动欧洲防务自主,另一方面却在实战需求面前选择购买美制装备。
纵观历史,欧洲多国联合研制武器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从1960年代美国和德国联合研制的MBT-70主战坦克,到1990年代英法意合作的“地平线”驱逐舰项目,几乎都败在了统一思路、统一标准的难题上。MBT-70坦克因为美国非要安装152毫米两用炮而德国坚持120毫米滑膛炮最终分道扬镳;“地平线”驱逐舰则因英国要求采用本国桑普森雷达而法意坚持使用意大利EMPAR雷达而合作破裂。这些案例证明,当任何一方的要求太过特殊时,多国联合开发都会遭到挫折。
技术层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六代机研发需要突破多项尖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系统、全方位隐身能力、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等。FCAS项目计划采用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目前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尚未进入工程验证环节。同时,高功耗电子设备带来的热信号管理问题尚待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无人机算法的可靠性仍未通过测试。这些技术难题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即使对法国这样的航空工业强国也是巨大挑战。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更增加了FCAS项目的不确定性。2025年7月,德国总理默茨就职后首次访问英国,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肯辛顿条约》,这是英德两国在二战后签署的首份防务条约。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正是另一款六代机项目“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的联合开发方之一。德国此时与英国加强防务合作,显然是为FCAS项目万一失败做铺垫,甚至可能考虑加入英意日的GCAP项目。
从时间进度来看,FCAS项目已经严重滞后。原计划2026年至2029年完成的第二阶段(即制造样机进行试飞)目前看来已经难以实现。达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尔也不得不承认:“2040年(服役的目标)无法实现,我们已经停滞不前,下一阶段的讨论肯定也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宁愿瞄准2050年代。” 这意味着到2050年FCAS才可能亮相,而届时中国的六代机可能已经服役多年,甚至七代机都可能出现。
从欧洲整体利益来看,FCAS项目的分裂将是“双输”的结局。虽然法国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自主研发包含发动机在内的完整战斗机项目,但也将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正如历史上法国独立研制“阵风”战机一样,虽然结果成功,但导致战机单价昂贵且需要持续大力推销。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失败将让欧洲再次失去推进防务自主的宝贵机会。
欧洲六代机项目的困境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深层矛盾——在国家利益与欧洲整体利益之间,各国往往优先选择前者。法国坚持“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不愿在关键技术上妥协,而德国和西班牙则不愿仅仅作为资金提供方而非平等合作伙伴。随着全球六代机竞赛日益激烈(美国已选定波音生产NGAD战斗机并命名为F-47,英意日推进GCAP项目,中国两款六代原型机也已试飞),欧洲如果无法团结一致,可能在下一代战机技术中彻底落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并非简单的重复。四十多年前法国退出欧洲战斗机项目时,欧洲航空工业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今天面对六代机的技术挑战,没有任何欧洲国家能够单独应对所有难题。FCAS项目的命运不仅关乎一种战机的研发成败,更将决定欧洲未来能否在航空工业和防务自主方面保持独立地位。特拉皮耶那句“我不在乎德国人是否在抱怨。如果他们想单干,随他们的便” 的豪言壮语背后,是欧洲防务自主梦想面临的残酷现实。
来源:三金武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