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淘书的乐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0:08 1

摘要:世界就是这么吊诡,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没钱,有钱的大多不读书。古代书生大多没钱,出身贫寒。家里省吃俭用,让他们读书,还要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大多要认真读,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还要向富人借书。明代的大学士宋濂经常向富人借书,“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其中的辛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喜欢淘书,只不过机缘总是稍纵即逝,不容易遇到。淘书有很大的乐趣,只有亲自去淘的人才能体会到,只是听别人讲是不行的。

世界就是这么吊诡,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没钱,有钱的大多不读书。古代书生大多没钱,出身贫寒。家里省吃俭用,让他们读书,还要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大多要认真读,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还要向富人借书。明代的大学士宋濂经常向富人借书,“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倘若找不到借书的富人,就要自己想办法淘书,还要访书。他们有可能遇到卖旧书的,也有可能到民间去访书。到了现在,有书商专门卖旧书,而旧书的来源很可疑,买书人不必问。旧书商的生意一般不会做得太大,而有了网络平台之后,旧书商的生意做得很大,打造了网络旧书买卖平台。民国时期根本没有网络,鲁迅、胡适他们经常逛北京琉璃厂旧书店,还要买一些古董。倘若他们淘了某些旧书,觉得非常珍贵,就要记在日记里,还要告诉朋友,好像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宝贝。而到了现在,一些城市夜市里经常出现旧书摊,农村的集市上也会出现旧书摊,和卖古董的在一起,好像旧书成了古董。喜欢淘书的人顺便看一看古董,喜欢古董的人顺便淘书。两者相得益彰,甚至很多古代的书已经掉了皮,一翻就掉掉渣,还卖得很贵,俨然成了古董。

淘书的人总是想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好书,而好书又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来说,读书人会读很多书,没有太多的限制,要完全打开自己的认知限度。淘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并不是想淘到什么书就能淘到什么数,而是遇到了自认为好的书就要买下来。读书人往往视书如命,到旧书摊淘书,看到好书或者以为是好书,就要买下来,和摊主讲价,有时候能砍下一半的价格,回去之后就说摊主不识货。也有可能读书人看走了眼,自己以为是好书,以比较高的价格买了,回家之后却发现不是好书。或者说读书人以为买到了珍本、善本图书,回家比对之后,却发现是伪作,或者说那样的版本在市面上流传很多,根本不值那个价格。就好像人们买古董,有可能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珍贵的古董,也有可能看走了眼,以很高昂的价格买到了假冒伪劣的古董。经常淘书的人有一定的眼力,知道什么书比较珍贵,知道什么书很普通。他们要尽量多读书,扩充自己的认知范围,要把所有书都纳入自己的视野。虽然他们不能读尽天下所有的书,但起码可以触类旁通,可以知道什么朝代的名人写过什么书,也知道自己的阅读范围,自己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

一般来说,旧收摊的摊主卖价比较高的书比较珍贵,当然也有假冒伪劣的,只是蒙骗外行人。读书人都是文化人,一般比较斯文,当然在讲价方面也是能手,要尽量少花钱,买到好书。旧书摊的书不少,但摊主阅历有限。很多旧书摊主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买了一部分从图书馆淘汰的书,就到市面上去卖。还有的在破烂摊上捡了一些品相比较好的书,到集市上买。当然也有私人藏书往外卖的,但毕竟比较少。淘书的人一眼就知道哪些书是自己喜欢的,但并不能露出非常喜欢的神色,不然摊主就会见机行事,直接涨价销售。有经验的淘书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拿过来翻一翻,就要讨价还价,以漫不经心的态度砍价,那意思是可买可不买,无关紧要,其实已经非常喜欢了,就要学大耳贼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一旦他们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这样的书,就非常高兴,简直捡到了宝贝,回家夜以继日地阅读。虽然现在有电脑和手机,网上的很多书都可以免费看,但喜欢读书的人并不一定通过电脑或手机来看电子书,认为那样读不仅费眼,而且没有什么韵味。其实只是他们读书时间长了,接受了读书的方式,还认为这种方式非常优雅。

借不到书就要买书,而买书人却往往囊中羞涩。他们认为新书太贵,根本买不起,就要买价格便宜的旧书,而现在一些旧书商在网上搭建平台,已经把生意做得很大了。有了这样的平台规范,也有了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旧书的品相以及内容等作出综合评价,加入数据化处理模式,当然就不会存在旧书商看走眼的情况,只能出现读者看走眼的情况。读者买平台推出的旧书,会根据价格来看品相和内容,决定自己是否购买。看似价格透明,比较公道,但缺少了捡漏的心态,总是觉得不是那么地道。倘若一大堆旧书摆在地面,让淘书人自己去挑拣,那么他们就像发现了珍宝一样,两眼放光,这本翻翻,那边看看,都想据为己有,却往往兜里没多少钱,只能选几本自己心仪的所谓好书。而这几本所谓的好书会受到他们认知限度的约束,不一定真的是大知识分子认为的好书,有可能只是他们自认为需要的书,甚至在别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书。这种选书方式和他们的文化修养有关,和他们的读书习惯和兴趣也有关系。有读书人到民间访书,就是到有珍藏图书的家里买书,虽然价格比较贵,但真能淘到珍本、善本图书,当然也有假货。淘书人一旦以很便宜的价格淘到了自认为的好书,就感觉非常高兴,比在城里买房子还要高兴,有的甚至比结婚还要高兴。因为读书属于形而上的东西,书本属于精神文化产品,并不一定产生现实中的物质价值,可以让人精神获得愉悦,甚至让人产生持久的精神享受。

淘书人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旧书,还获得了和读新书一样的体验,甚至奉为珍宝,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更快乐的呢?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