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聚合效应易催生 “网红打卡地”,这类以乡村景点、影视取景地为代表的小众目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客流承载预案与配套设施。8 天长假的瞬时客流极易突破接待上限,引发排队限流、卫生间不足、停车难等连锁问题。由于年轻游客更倾向于在抖音、小红书即时分享体验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重点领域舆情风险分析及建议
一、假期舆情核心风险预判
(一)文旅出行:流量过载与服务失配引发集中投诉
1.新兴打卡地承载危机
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聚合效应易催生 “网红打卡地”,这类以乡村景点、影视取景地为代表的小众目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客流承载预案与配套设施。8 天长假的瞬时客流极易突破接待上限,引发排队限流、卫生间不足、停车难等连锁问题。由于年轻游客更倾向于在抖音、小红书即时分享体验,负面情绪会以 “图文 + 视频” 形式快速扩散,发酵速度较传统景点更快,且易形成 “XX城市旅游体验差” 的标签化认知。
2.交通与安全风险叠加
自驾出行高峰将加剧高速路网压力,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充电桩配套建设的滞后形成矛盾。
同时,2024年假期,被称为现实版“云南虫谷”的哀牢山景区爆火,社交平台传播的 “野生探险攻略” 催生野游热潮,未开发区域因缺乏安全标识与救援保障,易发生人员走失、意外伤亡事件,事故发生后舆论会聚焦 “监管是否缺位”“警示是否到位” 等问题,对景区乃至属地管理形象造成冲击。
3.票务与收费争议
游客对 “隐性消费” 的敏感度持续上升。景区拆分收费项目、接驳车强制加价等行为,易引发负面舆论。此外,各地旅行社或推出价格低廉的旅游套餐吸引消费者,然而“低价游”背后往往隐藏着隐性收费、强制购物,甚至涉嫌诈骗等,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旅游体验,被曝光后也影响着更多人对地域的负面刻板印象。
(二)消费市场:价格乱象与品质低下成投诉焦点
景区餐饮、特产销售因信息不对称,易出现价格虚高、分量不足等问题,这类 “价格刺客” 事件因贴近大众消费体验,极易引发舆论共鸣。同时,直播带货中 “榴莲月饼”“地方特产” 等商品的宣传与实际品质不符(如产地造假、产品配料表与宣传不符),会快速触发品牌信任危机,且可能从单一品牌波及整个品类,影响消费者对节日消费市场的信心。
(三)品牌营销:节日借势易踩 “文化雷区”
1.文案与产品合规风险
节日营销中,品牌若为追求噱头采用低俗谐音梗、不当关联历史文化元素等设计,易触碰公众文化情感底线。中秋作为传统节日,公众对文化内涵的关注度更高。
2.虚假促销反噬品牌
先涨后折、限量礼品不兑现等促销套路,在中消协重点监测与舆论监督双重作用下,风险被显著放大。个体投诉可能通过社交平台聚合为群体维权事件,舆论会以 “欺诈” 定性品牌行为,尤其对奶茶、美妆等依赖年轻客群的品牌,将直接影响用户忠诚度与市场口碑。
(四)旅游安全风险
1.景区设施隐患
部分景区老旧步道、观景台维护不到位,或特种设备(缆车、观光车)未按频次检修,假期客流激增导致设施超负荷运行,易发生坠落、坍塌等安全事故。事故曝光后,舆论会聚焦 “日常监管是否缺位”“隐患排查是否流于形式”,对景区运营方与属地监管部门形成双重压力,若存在瞒报、拖延处置情况,将进一步激化公众情绪。
2.自然灾害应对
山区、沿海景区可能遭遇台风、暴雨、山洪等突发灾害,若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疏散通道标识不清晰、应急救援力量调配滞后,易造成游客伤亡。舆论会重点关注 “预警机制是否健全”“应急演练是否有效”,对比同类灾害的处置案例,对管理能力提出质疑。
3.聚集踩踏风险
热门景区入口、网红打卡点、节日活动现场(如中秋灯会、庙会)易出现人流瞬时聚集,若未采取分时段限流、单向通行、警力疏导等措施,可能引发踩踏事故。此类事件社会影响恶劣,舆论甚至会上升到对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讨论。
二、分主体舆情工作建议
(一)政府与文旅部门:前置风险排查、加强响应与协调
1.前置风险排查
借助舆情系统(例如晓影)监测近2个月本地 “网红景点”“小众打卡地” 的讨论热度和关键词,对声量环比增长超 200% 的地点,提前开展承载力评估与应急演练,明确限流阈值与疏导方案。
2.建立 “1 小时响应” 机制
针对 “安全事故”“价格投诉”“游客滞留” 等敏感关键词设置进行7x24小时监测,同时在舆情系统(例如晓影)上设置自动预警推送。旅游、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对突发舆情,需在 1 小时内通过社媒平台官方账号发布权威信息,避免谣言滋生与情绪升级。
(二)企业:合规优先,重点排查
营销活动前开展文化合规审核,重点排查节日元素使用、宣传话术等潜在风险点;直播带货需公示产品溯源信息、促销规则细则,避免夸大宣传,从源头降低合规风险。节假日期间,对各大平台进行7x24小时负面监测,发现突发舆情后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
(三)舆情管理技术支撑
全渠道监测覆盖:重点抓取抖音(占假期舆情来源的超40%)、小红书笔记、投诉平台,对这类平台的负面舆情保持更加高频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同时兼顾本地论坛、分行业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渠道,确保舆情信息无遗漏。
通过晓影ECHO等AI舆情管理功能,快速定位关注旅游、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核心事件,精准提取疑似首发信源、大 V 观点、重点舆情节点等关键信息,清晰还原传播路径和关键节点,并自动生成多套处置预案,助力政府机构及时介入、精准施策。
通过舆情系统热搜监测,实时监测与国庆中秋假期相关的话题热度变化和讨论情况,尤其关注旅游、公共安全、交通等领域。
来源:数说玩家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