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大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一区Top期刊(IF=13.5)上发表研究论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23:59 1

摘要:近日,安徽农业大学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李晓玉教授课题组在《Biochar》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IF=13.5)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superiority of AMF and biochar in enhanc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李晓玉教授课题组在《Biochar》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IF=13.5)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superiority of AMF and biochar in enhancing rhizosphere microbiomes to support plant growth under Cd stress”的研究论文。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生物炭(BC)在修复Cd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显著潜力。然而,关于AMF和BC对土壤微生物群在Cd胁迫下影响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研究尚缺乏。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AMF和BC配施后Cd污染植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差异特征,并从中筛选出关键功能菌株构建合成群落(SynComs)。结果显示,AMF和BC的共同施用有效缓解了Cd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贫瘠土壤中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肥沃土壤。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靶向发掘差异丰度类群和共现网络关键物种,并结合体外共培养实验,筛选出23株SynComs候选菌株。基于单菌株的优异促生长能力和其两两非拮抗相互作用,构建了8组替代SynComs。其中合成菌群SC3(以Bacillaceae菌属和Sphingomonadaceae菌属为主)作用效果最显著,在Cd污染条件下,在贫瘠土壤中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242.73%,在肥沃土壤中增加350.24%,具有显著的促生抗镉多重效应。本研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来源:学长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