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笨到极致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7 00:45 1

摘要:道光十二年的一个冬夜,湖南湘乡曾家书房还亮着油灯。14岁的曾国藩把《岳阳楼记》翻得卷角,可背了半夜,还是磕磕巴巴。窗外,一个小偷蹲在房梁上打盹——他早就把全文背熟了,这孩子居然还没记住。

道光十二年的一个冬夜,湖南湘乡曾家书房还亮着油灯。14岁的曾国藩把《岳阳楼记》翻得卷角,可背了半夜,还是磕磕巴巴。窗外,一个小偷蹲在房梁上打盹——他早就把全文背熟了,这孩子居然还没记住。


谁能想到,这个被小偷鄙视的"笨小孩",后来会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被梁启超称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他的逆袭,藏着普通人最该学的生存智慧。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是“晚清第一名臣、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笨",是出了名的。


他考秀才考了7次。道光六年,他第六次落榜,考官在试卷上批了个"文理太浅",贴在城门口示众,相当于当众宣布"这是个学渣"。换作旁人,早就弃学从商了,可曾国藩把那份试卷裱起来,天天对着研究——不是赌气,是真的在琢磨"到底哪里写得差"。
第七次考试,他终于中了秀才,却只是个"备取生"(相当于候补)。而比他小17岁的李鸿章,17岁就中了秀才;比他晚生26年的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妥妥的"学霸"。

可这"笨",反倒成了他的铠甲。

他读书不搞"小聪明",一句没读懂,就绝不往下读。做笔记不用花架子,只写"每日得失":今天跟人吵架了,记下来;看书走神了,记下来。这套"笨办法",他坚持了34年,写了130万字的《曾国藩日记》。

后来带兵打仗,他更是把"笨"发挥到极致。别人打仗讲"奇谋妙计",他偏搞"结硬寨,打呆仗"——攻城时先挖两道壕沟,一道防敌人突围,一道防援兵,把城围得水泄不通,活活耗死对手。太平天国的李秀成,用兵如神,却偏偏败给了曾国藩的"笨办法"。
他自己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哪是笨?是把"死磕"刻进了骨子里。

宋万正(曾国藩十六字箴言)隶书

年轻时的曾国藩,可不是什么"圣人"。

28岁中进士后,他在京城当官,天天喝酒吹牛,跟人比谁的轿子更气派。看到同事升职比自己快,就背后说人坏话;被上司批评一句,能郁闷好几天,甚至在日记里骂上司"不通情理"。

30岁那年,他突然醒悟了。
那天,他去拜访理学大师唐鉴,唐鉴问他:"你这辈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答不上来。唐鉴说:"学做圣人,从写日记开始,每天反省自己。"

从此,曾国藩的日记里多了些"狠事":
——见了朋友家的小妾长得漂亮,多看了几眼,当天日记里骂自己"禽兽不如";
—— 跟人打牌输了钱,回家就把牌烧了,发誓"永不再碰";
—— 同僚来串门,他不耐烦应付,事后反省"太傲慢,要改"。

他不光自己改,还拉着朋友一起"互相监督"。他有个老乡叫倭仁,俩人约定每周见面一次,把日记互相交换着看,谁偷懒了就当众批评。

这种"刮骨疗毒"式的自律,让他在官场里慢慢站稳了脚跟。42岁时,他已是朝廷二品大员,可依旧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吃饭只准做一个荤菜,被人笑"曾抠门"也不在乎。


别人当官靠钻营,他靠的是"日拱一卒"的自律。就像他说的:"余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打仗输到想跳河,却成了"续命功臣"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壁江山,清廷的正规军不堪一击。41岁的曾国藩临危受命,回老家办团练——也就是后来的湘军。
可他打仗的"开局",堪称惨不忍睹。第一次带兵出征,就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他跳河自杀,被部下捞了上来;休整半年再打,又输得精光,部下哭着劝他"留得青山在",他才作罢。
最惨的时候,他给皇帝写奏折,说自己"屡战屡败",幕僚劝他改成"屡败屡战"——就这四个字,让咸丰帝看到了他的韧劲,反而加了他的官。

湘军招兵,专挑农村老实巴交的农民,不要油滑的城里人;训练时,他亲自编教材,把战术写成顺口溜,比如"扎营要学狗拉屎,散漫开来占实地",让大老粗们一看就懂。
打安庆时,他围了整整两年,每天只推进几尺,活活把城里的太平军耗得弹尽粮绝。别人骂他"磨洋工",他却说:"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就是这支"笨军队",最终攻破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给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续了命。当时有人说:"无湘不成军,无曾不成湘。"

曾国藩去世时,李鸿章千里迢迢赶来送葬,哭着说:"师事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这个比他聪明百倍的学生,终究还是服了他。
梁启超更是直言:"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可回头看看,他哪有什么天赋?考学考不过别人,打仗赢不过对手,甚至连记性都比不过小偷。
他的逆袭,不过是:
——笨人用笨办法,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错了就认,认了就改,改了就坚持;
—— 不贪捷径,不耍聪明,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这世上,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都是像曾国藩这样的"笨小孩",可偏偏是这种"笨",藏着最稳的成功密码——不是不跌倒,是跌倒了还能爬起来;不是不犯错,是错了还能改过来。
你说,这样的曾国藩,算不算普通人最该追的"顶流"?

来源:郁金香里畅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