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山西丨时光埋下阅读的种子!山西的图书馆撑起百年书香,你去过几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3:52 1

摘要:1909年,清宣统元年,山西巡抚宝棻在《晋省创设图书馆折》中提及的省城学务公所以西新馆,为山西播下了公共阅读的第一粒种子,开启了知识普惠的序章。

是什么

能跨越一百多年风雨

在三晋大地的不同角落

持续为人们输送着温暖心灵的精神养分

答案

藏在一座座从时光中走来的图书馆里

它们或始于清末奏折的擘画

或立于古城庙宇之侧

共同织就了山西的文化脉络

1909年

1909年,清宣统元年,山西巡抚宝棻在《晋省创设图书馆折》中提及的省城学务公所以西新馆,为山西播下了公共阅读的第一粒种子,开启了知识普惠的序章。

1921年

1921年,大同县府在大北街龙王庙外设立的公立图书馆,将书香延伸至晋北。庙宇旁的馆舍,成了当时大同人汲取精神力量的去处,为古城增添了厚重墨韵。

1954年

1954年1月1日,太原市图书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文瀛公园万字楼成为其最初的馆址。园林中的书香,成了太原市民最早的阅读记忆。

1970年代

1970年代,山西省图书馆的送书小车穿梭于街巷村落,将书籍送往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让知识跨越距离,成为流动的“精神补给站”。

1980年代

1980年代初,太原市图书馆那台唯一的手动油墨复印机,是当时为读者复制阅读宣传材料的必备设施,每一次油墨印染,都传递着服务读者的热忱。

1992年

1992年,计算机书目检索的实现,为图书馆带来了技术革新,海量书籍不再依赖人工查找,指尖轻触间便可精准定位,大幅提升了阅读效率。

1996年

1996年12月25日,山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山西公共阅读迈入数字化门槛,屏幕光影与纸质墨香开始交相辉映。

百余年的时光流转

山西的“精神食粮”从零星馆舍到全域覆盖

从纸质典籍到数字资源

如今

图书馆已进化为

集阅读、学习、交流、创新

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

这缕书香跨越世纪

正以更开放、更智慧的方式

为三晋大地注入面向未来的文化活力

特别鸣谢

太原市档案馆

来源:生活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