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深化双拥传统推动少年国防教育的探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23:53 1

摘要:这是今年“六一”前夕的一堂特殊课程。孩子们走进军史馆,翻看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在训练场,触摸锃亮的钢枪,追问“子弹能飞多远”;在宿舍,学着把被子叠成方正的“豆腐块”;最后,把亲手制作的迷彩勋章、写满拼音祝福的“英雄卡”郑重送给解放军叔叔,爱军拥军的种子在心田

近日

《海峡通讯》刊发报道

福州市深化双拥传统

推动少年国防教育的探索

▽▽▽

红领巾映迷彩服 “少年军校”育新人

——福州市深化双拥传统推动少年国防教育的探索

文|《海峡通讯》记者 吴晨倩

“敬礼!”稚嫩而坚定的口令在军史馆回荡。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新队员们在驻榕某部的营区里举起右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队礼。

这是今年“六一”前夕的一堂特殊课程。孩子们走进军史馆,翻看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在训练场,触摸锃亮的钢枪,追问“子弹能飞多远”;在宿舍,学着把被子叠成方正的“豆腐块”;最后,把亲手制作的迷彩勋章、写满拼音祝福的“英雄卡”郑重送给解放军叔叔,爱军拥军的种子在心田悄然萌芽。

“六一”前夕,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小学组织一年级学生走进驻榕某部开展“铸牢强军印记 启航红星征程”少先队入队教育活动。

厚植沃土,赓续双拥传统

福州与双拥,有着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1991年,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屏东小学作为参观点,成为红色记忆的见证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饱含深情地写下《军民情·七律》,寄托“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真挚情怀。1992年,福州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25年4月23日,双拥之花在有福之州再次绽放,福州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从首届到“十连冠”,三十余载间,军政军民团结的血脉在榕城奔涌不息,深深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

这种血脉相连,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制度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军地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部队需求优先研究、官兵困难优先解决,建立起军地“双清单”制度,帮助部队协调解决各类急难问题600余项,营区水电设施改造、土地置换整合等都走在全军前列。福州还投资近2亿元启动光荣院新院建设,既作为平时服务官兵的保障阵地,也是战时支撑部队的后勤枢纽。

在支持部队练兵备战的同时,福州同样用心用情托起军人军属的幸福生活。军转干部实行“阳光安置”,无工作随军家属纳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体系予以统筹,并每月发放700元生活补助金;军人子女教育实现百分百优待入学,“实验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让军娃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军人关爱基金”已累计发放1600余万元,帮助3000多个困难军人家庭渡过难关。

意义更为长远的是机制上的创新。福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军人关爱基金”,首创“双拥+退役军人”工作法,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十大示范工作法”。同时,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党建+双拥”一体化工作体系,通过构建市县两级联盟,整合44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资源,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链条推进。这一经验被誉为“福州模式”,多次在省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向全省其他设区市复制推广。

军民共建的形式也不断创新拓展。福州在全方位推进新时代“三共”(共学、共建、共发扬)活动中,持续深化“城舰共建”“城连共建”“村连共建”“连企共建”,不断丰富“情系边海防官兵”“关爱戍边女军人”“同升一面国旗”等活动内涵,建成西藏戍边营区全国海拔最高的双拥图书馆,联合海军“福州舰”建设全国首个“海上双拥图书馆”,使鱼水情深的故事在边海防线上传唱。

“我们始终把部队的事当作头等大事,用心用情去落实。”福州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在去年,市里就协调解决10多个部队急需的训练和保障项目,确保一声号令、保障到位。

新时代新征程,双拥沃土不断厚植,也为国防教育进校园提供了坚实支撑。“少年军校”正是在这片双拥沃土上生长出的新芽。

制度探索,播撒国防种子

5月17日,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与驻榕某部完成全市首场“少年军校”军校共建签约。仪式上,陆军宣传片《脚踏着祖国的大地》震撼亮相,孩子们的文艺表演《我喜欢红色》铿锵有力。签约后,学生们走进营区,观摩刺杀操、学习军人内务,还与官兵一同体验了非遗软木画与茉莉花茶制作。

7月10日,福州第十六中学与海军某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这是福州市“少年军校”在海军部队的首次落地。军事夏令营里,刺杀操、枪械拆装、模拟射击、战术绳结训练,让学生在汗水与坚持中点燃强军梦想。

这一幕幕的生动实践,源自制度化顶层设计的有力推动。今年4月30日,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双拥办)、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印发《福州市少年军校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七个一”工作法:创建一批军校共建学校、打造一套国防特色课程体系、聘任一批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开展一系列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培育一批国防教育实践队伍、开展一系列学军拥军主题活动、搭建一个国防素养展示平台,把“少年军校”建设纳入双拥工作全局统筹推进。

为推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州市少工委主动“穿针引线”,统筹学校、宣传部门、驻榕部队等多方力量,联合组织“少年军校进军营”“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少年军校大汇演”“少年军校观摩推进会”等系列活动,努力实现活动融合办、队伍融合建、资源融合用,推动“少年军校”建设整体跃升。

与此同时,福州市还着眼于长远建设,健全完善“少年军校”的组织、制度、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推进“四级联动”机制,探索在校级层面参照部队建制开展“营、连、排、班”式组织实践;在课程层面,推动国防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统筹利用每周固定课时;在资源层面,依托驻榕部队、学生军训基地、青少年宫和红色文化场所,打造集体能训练、野营拉练、军史学习于一体的综合育人阵地矩阵。

“‘少年军校’的创建,让中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更规范、更系统。”福州市少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训练生活条例、荣誉激励体系和积分进阶机制,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实践中树立国防意识,增强担当精神。”

薪火相传,接续鱼水深情

短短数月,福州“少年军校”的实践已初见成效。相关活动先后被央视军事频道、央视少儿频道、省台《福建新闻联播》等报道近60次,主题歌《远航》唱响全国少工委平台,退役军人事务部权威平台也专题推介福州经验,评价其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防教育新模式”。

“少年军校”不仅延续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折射出福州双拥工作不断推陈出新的生动探索——从军地“双清单”制度解决部队急难问题到“军人关爱基金”兜底解困,从“党建+双拥”一体化工作体系的全国首创到“情系边海防官兵”共建品牌的广泛传播……双拥沃土上的每一次创新,都在为军队练兵备战提供坚实保障,也温暖了军人军属的生活。

更可贵的是,福州把这份鱼水深情转化为青少年心田里的种子。红领巾与迷彩服交织的课堂上,孩子们稚嫩的队礼与军人庄重的敬礼交汇,成为国防教育最生动的一景。英雄情怀融入少年儿童血脉,爱党爱国爱军的信念刻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年轮。一个个少年在军校活动中锤炼意志、增强体魄、涵养品格,成为双拥传统的“接力者”,更是强国强军的“预备队”。

随着一批批“少年军校”在榕城校园落地生根,军民同心的基座将更加坚实。未来,福州将继续以“六个有”(有组织、有机制、有阵地、有活动、有品牌、有比拼)为抓手,推进“少年军校”标准化建设,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国防教育品牌。

从屏东小学的历史见证到今日“少年军校”的创新实践,福州用行动证明:双拥的沃土不仅孕育了“十连冠”的荣光,更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军民鱼水情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新华章。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