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窗见绿、抬头赏景;一方庭院,满目风景;一户人家,一缕乡情。窗明几净、绿植环绕、家风淳朴的美丽庭院,扮靓了乡村,也润泽了人心,为乡村振兴铺就温暖的底色。近年来,山西省各级妇联持续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推出“晋风晋韵‘美’庭院”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一方庭院,满目风景;一户人家,一缕乡情。窗明几净、绿植环绕、家风淳朴的美丽庭院,扮靓了乡村,也润泽了人心,为乡村振兴铺就温暖的底色。近年来,山西省各级妇联持续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推出“晋风晋韵‘美’庭院”美丽庭院展播专栏,通过晒庭院美景、亮优良家风,生动展示各地“美丽庭院”建设的优秀成果。让我们共同走进专栏,欣赏庭院画卷,感受美好生活,也热切期待更多姐妹行动起来,从家出发,向美而行,用心用情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庭院”,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让巾帼智慧和力量在三晋乡村沃土上灼灼其华!
“美丽庭院”作为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妇女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不仅为群众生活增添了美好,更是提升乡村整体面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晋城市妇联高度重视“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创新,广泛动员妇女和家庭参与,通过创新模式、强化引领、健全机制,推动形成“庭院美、产业兴、家风正”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市妇联构建“全媒体矩阵+线下互动”宣传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讲述美丽庭院好故事,传播巾帼建功好声音,还通过举办“美丽庭院”现场观摩会,让妇女和家庭能够实地感受创建成果,学习优秀美丽庭院创建经验。开展事迹展播宣传活动,将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进行广泛传播。同时,发放倡议书,深入阐述“美丽庭院”建设对乡村发展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性;悬挂条幅标语,在乡村的大街小巷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庭院“方寸地” 致富“聚宝盆”》,进一步扩大创建工作影响力。
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创建内涵
积极探索“美丽庭院+”模式,将美丽庭院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家风建设等有机结合,全方位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创建品质。
庭院+经济:激活增收引擎。引导农户盘活房前屋后闲置资源,实现增收致富。泽州县“阳阿清居”民宿依托古镇张家院落群改造而成,占地6350㎡,设20个庭院、46间客房,通过“民宿运营+灵活用工+助农销售”模式,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年均助销农副产品超50万元,实现“一院带一村、一业富一方”。
庭院+文化:传承乡土文脉。挖掘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庭院。陵川县“母亲茶庄”位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客栈共有客房23间,能接待42人入。女主人许雪梅依托当地丰富的连翘资源,挖掘传统工艺,引进先进技术,成功开发了以野生连翘鲜叶为原料的连翘绿茶、红茶、黑茶等系列产品,建设制茶体验区及土特产展厅,将茶文化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庭院。
庭院+家风:涵养文明乡风。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融入“美丽庭院”创建,鼓励广大家庭积极参与“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带动更多的家庭见贤思齐、向善向美,在乡村形成“外有好形象,内有好家风”的良好氛围,让“美丽庭院”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精神内涵。泽州县下村镇史村村王朝霞家庭与丈夫共同打造的“陈家小院”,院内木雕作品与花卉绿植相映成趣,富有艺术感与生活气,两人秉持“勤勉持家、崇文重教”家风,培养博士、硕士子女各1名,成为全村羡慕的“书香之家”;以花卉种植美化庭院,“党员之家”张粉平家庭始终践行“服务群众、热心公益”的家风,主动组织乡村文艺活动,免费提供服装道具,以庭院为阵地传递正能量。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建立“四级联创”机制:农户自主申报→村级初审→乡镇复核→县级评定,推选出兼具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文化内涵的美丽庭院。建立健全“美丽庭院”评选标准,从庭院卫生、绿化美化、文化氛围、家风建设等维度进行量化考核。每年定期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对评选出的“美丽庭院”示范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生活用品奖励、在媒体上进行宣传表扬等,激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陵川县妇联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挂牌活动,上门入户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挂牌,增强示范户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广大农村家庭积极响应,妇女们纷纷化身“庭院设计师”,主动对庭院内外进行整治和美化。她们不辞辛劳地清理垃圾杂物,精心规划种植花草树木的区域,许多荒芜的院落摇身一变成为了“微花园”“微菜园”。原本杂乱无章的庭院变得整洁有序,花草繁茂,庭院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显著改善,一个个焕然一新的庭院成为乡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乡村增添了生机与美感。
乡村产业得到发展。结合“美丽庭院+”模式,众多农村家庭充分利用庭院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手工制作、乡村民宿等产业,成功拓宽了增收渠道。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杨琳对自家小院进行精心改造,将其打造成高端民宿,凭借独特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陵川县崇文镇谭卫莉在自己的庭院内开展陵川布贴画非遗项目公益培训辅导,不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还让众多家庭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这些案例带动了周边村民纷纷效仿,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庭院”建设不仅改善了单个庭院的环境,更带动了乡村整体面貌的全面提升。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村,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水电设施更加稳定、垃圾处理更加规范。公共服务也得到显著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晋城市妇联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资源整合,深化“美丽庭院+”模式,强化示范引领,提升妇女素质,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内涵,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更多的巾帼力量 。
2025年
《山西妇女报》《生活潮》
来源:山西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