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习| 品读经典《论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22:21 1

摘要:泱泱中华,文明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培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为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宣部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国家图书馆组织编撰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这是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读本。今天,阿图

品读经典

《论语》

经典传习

泱泱中华,文明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培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为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宣部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国家图书馆组织编撰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这是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读本。今天,阿图家将带你用现代的眼光研读经典,让经典焕发出时代生命力。让我们翻开典籍,去获取知识、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们带领大家研读的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之《论语》,该书采用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将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我们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

点击观看

(视频来源:央视频《典籍里的中国》)

关于孔子

孔子是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的创立者。儒学是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主干,孔子也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论语》上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学有所成,开始招收徒弟,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后又先后从政和周游列国,他整理了记载古代历史文件的《尚书》,还对《诗》做了编订,形成了现在人们读到的《诗经》;删修了当时鲁国史官记载的史书《春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了褒贬评价。晚年的孔子还很重视《周易》,常常阅读。

孔子画像

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孔子创立了儒学。汉代以后,儒学逐步成为后来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干部分,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于《论语》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言语和行事的一本书,也记有少量孔子弟子如有子、曾子等的言论。《论语》的“语”是指“谈说”,即与他人讨论应答中所说的话,“论”是指论纂、编纂;“论语”就是把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记录下来,编纂成册的意思。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是了解孔子思想的最基本的一本书,同时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一本书。

《论语》约在三国时期开始被列为经书。宋代理学家把《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放到一起,并称“四书”,作为学习入门的必读书,并取代五经成为儒学传承的主要经典。之后“四书”更是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材料,《论语》也就成为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了。

《论语集解义疏》十卷,(三国魏)何晏集解,清末刻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论语》的核心思想与主要内容

许多人认为《论语》的核心内容是讲政治思想、政治哲学,是历代统治者用来巩固其统治的学说,孔子确实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然而细读《论语》,却可发现,他最关心的还是人的完善。他希望通过人的提高和完善,来达到天下有道的目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的这句话就是对《论语》精神的最好的概括。正所谓“为政之本在正名,正名之本在正人,正人之本在正己”,无论为政还是教育,中心都是“正人”“修身”,此乃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同时,这也是整个儒学的核心思想。

《论语集注》五卷,由宋代朱熹注释,清末粤东羊城艺芳斋刻印的朱墨套印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论语》部分名句赏析

1.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第二》里孔子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境界进行了高度概括,千百年来被人们用来借鉴和对照自己。沧海桑田,现代社会与孔子的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中华儿女们依然在追求“立”与“不惑”中努力探索,把“知命”“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目标,活到老学到老,一步步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进。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语》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至理名言来自《论语·述而篇第七》,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人交往,随时随地可以向他人学习,无论其人善或不善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他人善,我们就学习他的善;他人不善,我们也可引以为戒。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语》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也是体现在为人之道上:“仁以为己任”“修己安人、安百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等这些道德要求,被后人所继承,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传统。

从社会精英层面看,它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支撑了民族的发展。世代传颂、家喻户晓、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些名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正是儒家倡导为人之道的集中体现。

《论语古训》十卷,由清代学者陈鳣所著,清嘉庆元年浙江书局刻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从社会普通人的层面看,中国民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风尚,也是儒学为人之道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它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使我们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名。

对于世界的文化发展,《论语》也功不可没。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也逐步传播到了中国以外的广大地区。最早是在朝鲜,而后经朝鲜传到日本,之后又随着欧洲来华的传教士,传入欧洲。朝鲜、日本等国引进学习儒学,在政治、文化发展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东亚文化圈”,也称“儒学文化圈”。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那里,孔子和儒学思想也曾是他们构建启蒙思想的重要资源。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