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区庆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2:26 1

摘要:9月24日,2025济南市章丘区庆祝第八个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明水街道西营村开启。活动以“喜庆农业丰收、乐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展现了丰收的盛景、幸福的光景、和美的图景。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5日讯秋雨过后,丰收在望。播种时的期待,耕耘时的辛苦,都化作五谷丰登、穰穰满家的喜悦。

9月24日,2025济南市章丘区庆祝第八个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明水街道西营村开启。活动以“喜庆农业丰收、乐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展现了丰收的盛景、幸福的光景、和美的图景。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85.5万亩,年育苗达到3亿株,农业总产值占全市近1/4;深入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打造乡村振兴主体队伍,乡村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多业态推动城乡融合,多维度深化乡村治理,多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明水街道西石河村、相公庄街道桑园村获批全国文明村,章丘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强县”……放眼章丘大地,“粮满仓”与“好丰光”交织成一幅画,画里藏着乡村振兴最质朴的答案——丰收。这不仅是“仓廪实”的底气,更是最动人的风景,还是日子红火的最好见证。

欢天喜地庆丰收

活动现场,歌舞《最爱家乡包楞调》声音淳朴,唱出了幸福生活;《共话新“丰”景》微访谈,讲述着丰收故事;为区第十三届民星才艺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农产品销售优胜企业负责人代表、第十一届齐鲁乡村之星代表颁奖,举行农业项目签约……一个个繁忙的身影,一张张喜悦的笑脸,表达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赞美。

明水街道西营村、文祖街道青野村、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等村的党组织书记,以及新农人代表向大家报告丰收的喜讯。

“春赏稻浪叠泉声,夏听蛙鸣伴荷风;秋观金穗映古居,冬品年味暖泉涌”,西营村党总支书记李鸿波勾勒着四季新图景,2025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600万元。

西营村是明水香稻的主产地。近年来,与省农科院联合成立香稻研发中心,流转土地600多亩,打造明水香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稻田鸭、稻田蛙等立体循环农业。联合杭州千拓文旅公司,建设运营“稻荷飘香景观区”,形成稻田观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等多种业态,再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图景。

“我们村是五音戏的发源地,建成五音青野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园,引进麦野星辰、知山野、一只白羊等特色餐饮企业,融入围炉煮茶、火锅等时尚元素,发展特色网红餐饮产业。”文祖街道青野村党支部书记马本利高兴地说,村里建成了“五音食府”,不仅为游客提供特色美食,更成为展示五音戏文化的窗口。

农文旅融合,为秋季丰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锦鲤养殖年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成为‘游动的金字招牌’;藕虾套养以小龙虾为媒,实现‘一水双收’;林下经济金蝉唱响、走地鸡欢跃,生态循环效益显著;蔬菜种植携手盒马鲜生,带动30多类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2025年村集体收入将超过230万元。”说起村里的变化,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党总支书记张恒起满脸的喜悦,正与济南市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对接,以锦鲤、龙虾、蔬果等产业为依托,打造文旅产业项目,今年国庆进入试运营阶段。还牵手龙山瓷文化创意园景区开展研学游合作,实现共富共赢。

老农民勤劳质朴,新农人创新引领。“我们是国家级科技小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纽带,在山东发展树莓种植2760亩,带动1072户农户;辐射甘肃临夏、新疆喀什等东西部地区种植1.2万多亩,惠及3000多农户。”章丘龙翔树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广磊喜上眉梢。

如何乘着丰收节的“东风”,让农民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此次丰收节持续到10月8日,目的之一就是活跃城乡消费,唱好促进消费“重头戏”。

在“沃野丰歌”乡村振兴成果展中,设置“泉水人家”综合展销区、“两城三地”农特产品产销区、“数智赋农”体验区等四个展区,真正把丰收节的“现场”打造成优质农产品的“卖场”,实现“庆丰收、促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邀请济南市商河县、淄博市周村区优质农特产品走进章丘,丰富市场供给,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促进区域协作。

活动期间,还举办“两城三地”庆丰收、迎国庆文艺演出、法律专场职工文艺演出、村歌村舞展演等活动,展现乡村新风貌,树立文明新风尚。举办“千人领航”招聘与洽谈会,组织“十链”企业、示范村现场发布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专业人才面对面洽谈,把“引才”落到实处。

农民节日农民乐,农民节日惠农民。雨过天晴,广袤田野犹如流动的金色画卷,与远处的青山、喷涌的泉水、热闹的人群相映成趣,铺展出丰收的画卷。

强村富民促丰收

秋意渐深重,果实正葱茏;枝头垂硕果,树下笑声浓。

普集街道鲁供丰农种植基地里,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800亩,覆盖5个自然村,预计玉米亩产1500斤,大豆亩产200斤,大豆每亩增收效益约500元。玉米与大豆立体共生,绘就了一幅科技助农的丰收画卷。

龙山小米,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平陵田园综合体内,金黄粟浪与远山青黛交相辉映。祥霞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士山说,自己流转了600多亩土地,专注于小麦、玉米和谷子的种植。今年种植春谷和夏谷80多亩,谷子长势很好,粒圆而大、金黄锃亮,预计比去年增产30%左右。

特色农产品,捧出家乡美。枣园街道千亩姜田绿意盎然。

“咱们村的生姜现在可是抢手货!”垛庄村党支部书记宁小芳说,村里生姜种植规模800亩,年产鲜姜超1000万斤,创造经济效益25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姜专业村”。如今枣园街道种植生姜1800亩,辐射13个村庄,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00多户农民增收。

最美金秋,处处丰收。垛庄镇里虎村猕猴桃园里,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猕猴桃挂满枝头。“今年光照好,猕猴桃饱满甘甜,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种植园负责人张汉林表示,基地依托党支部+东里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多亩,带动37户66人致富。

在刁镇街道张官村,丰收的含义被赋予了更广阔的维度。

“这几年,我们推进整村土地流转,激活土地资源,村民每年能获得1260元的土地收益。整合860亩土地,创办东方商人生态农庄,打造成集生产监测、生态养殖、休闲采摘、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村党委书记袁善进说,这样一来,大量劳动力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投身到蔬菜运输、市场销售、乡村旅游等产业中,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创业赚薪金”。

共话丰收,同享喜悦。南部山区官庄街道石匣村的景大叔拉着沉甸甸的谷穗赶往晒谷场,脸上掩不住喜悦,“今年家里种了3亩谷子,亩产能到600斤,真是难得的好年成!”

沉甸甸的丰收里,不仅凝结着农民的汗水,还闪动着党员干部奔波的身影:春季病虫害高发,农技员背着药械钻进田埂,手把手教农民,细细示范;谷子灌浆关键期,农业专家踩着晨露赶到地里,指导控水施肥的诀窍,传授防止倒伏的办法……滴滴汗水浇灌出全街道8000亩谷田的丰收。

“这黄澄澄、油润润的小米,品质上乘,能卖出10块钱一斤的好价钱。”景大叔扒拉着指头算账,心里亮得很。

幸福的光景里,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今年,我种了100多亩玉米,预计亩产900多公斤,比往年增产20%。”宁家埠街道种粮大户徐兆忠的底气,来自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与传统灌溉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明显优势:每亩地用电成本降低72%,节水率75%,水溶肥用量节省30%,实现了产量、效率、效益同步提升。

丰收章丘,生机勃勃。放眼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的增收致富路径渐渐清晰:

打造产业带动、创业发展、政策支持等“三个平台”,打通共富之路。确立“南部干鲜果品、中部精致蔬菜、中北部特色渔业、北部高效农业”发展格局。壮大种苗繁育产业、农文旅融合产业,吸引外来人才落地、在外人才返乡、在城人才下乡、在乡人才本土创业,打造三涧溪村青年党支部、青石山党建联盟等17个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筑牢共富根基……农村广阔天地焕发出盎然生机。

发展资源经济、合作经济、服务经济、物业经济、股权经济、飞地经济等“六种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双山街道木厂涧村成立“咱家的”餐饮合作社,开业一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垛庄镇长芳村流转70亩土地发展辣椒产业,2024年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黄河街道推行鲁供丰农社会化服务方式,托管2万亩土地,村集体分红500多万元。普集街道与济南优扶今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乡逢普集”飞地商务中心,邀请网红直播带货,2024年销售额5700多万元……一幅齐头并进求发展、乡村振兴共努力的画卷悄然形成。

拓展农业增效、稳定就业、财产入市、惠农政策扶持“四条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育40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双轮驱动,在全市率先推动镇、村“三变”改革,落实种粮补贴、农资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惠农帮扶力度……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端牢手里的饭碗,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今年,夏收粮食小麦78.8万亩,单产430.75公斤,总产33.95万吨;完成5万亩的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3万亩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初设工作……硕果盈枝的答案,就藏在千里沃野的幸福光景里。

物质精神双丰收

高水平农业托起农村迈向共同富裕新梦想,高标准治理引领农民走向美德健康新生活。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苗圃园、小公园等‘五小园’建设,实施道路提升和文化墙绘工程,收获了生态宜居、环境丰收。”白云湖街道清河村党组织书记李文芹说,如今,清河村主干道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利用村民房屋外墙,创作了生动精美的手绘墙,融合白云湖湿地风光、荷花元素、乡村记忆和文明乡风,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在圣井街道,黄土崖村对村内“三纵四横”的主街巷及100多条小街巷,进行清理整治沥青路面罩油,同时更换了6000多平方米的路沿石和3000多平方米的人行道花砖。启动6000平方米的黄土崖康养中心,打造2.0版“最美夕阳红”康养中心……村庄变美了,人气出圈了,农民的日子更有奔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章丘全力打造地净、水清、村绿、房美的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丰收,不仅是物质的富饶,更是精神的富足。

在双山街道三涧溪村的泉城书房,还能感受到和美乡村的文化新气象。

“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功能齐全。书房分为自助借还区、咨询服务区、成人阅读区、儿童阅读区、交流活动区,体现了温馨、宁静、时尚的阅读环境。”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藏书量10000多册,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阅读需求。书房还开展艺术沙龙、亲子阅读、手造体验、学术探讨、直播空间、读书会等系列活动,打造“人人想读书、时时可读书、处处有书读”的书香村庄。

和美乡村图景里,文明实践是一抹亮色。

“易风俗、除陋习,核心价值要体现……”在明水街道柳沟村德育长廊,村规民约宣传版面随处可见,朗朗上口的语句成了村民日常行事的“标尺”。

“请问以下哪种属于文明办婚礼的行为?”

“我知道!是简约办婚礼,不能大摆宴席搞排场!”

在章丘,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篷车载着“政策宣讲、文艺节目、为民服务”走进村居和社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讲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铺张浪费等理念,让群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把“破陈规、树新风”的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乡村治理也有“妙招”。

“在我们街道,村民们已经体验到‘指尖上的便利’。通过手机申请高龄津贴,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盖章的流程,如今只需上传身份证号,系统自动生成申请表,电子证照替代纸质材料,电子印章远程生效,全程不到10分钟。像这样的‘云服务’已覆盖计生奖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等十几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全程无需跑腿。”相公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文杰说。

2024年以来,章丘把握济南基层数据治理赋能试点区建设契机,针对村级事务民生服务效率低、村级管理决策难、基层履职无头绪等问题,基于数据要素融合赋能平台,上线本地化特色化“一件事”——“村里那些事”,打造34个民生服务应用、9个村级决策管理应用、14个基层报表应用,实现了群众的事高效办结、决策的事阳光透明、履职的事规范有序,也让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方便快捷的为民服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的不断提升,正是对丰收节主题“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最好呼应。

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是丰收的美好画卷,也是农民的热切期盼。如今,丰收的故事正在继续,就像百脉泉、绣江河,奔流向前,永不停歇。

闪电新闻记者 冯宜雯 通讯员 孟凡庚 曲晓明 刘召岳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