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家公司靠抖音卖洗衣液和保健品年入17亿,还要冲刺港股上市时,你很难不重新审视“电商代运营”这个被贴上“利润薄”“没前途”标签的行业。江西85后王玉和他的若羽臣,用14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代运营+自有品牌”的逆袭路——2025年上半年,其自有品牌在抖音渠道狂揽
当一家公司靠抖音卖洗衣液和保健品年入17亿,还要冲刺港股上市时,你很难不重新审视“电商代运营”这个被贴上“利润薄”“没前途”标签的行业。江西85后王玉和他的若羽臣,用14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代运营+自有品牌”的逆袭路——2025年上半年,其自有品牌在抖音渠道狂揽5.67亿销售额,占全渠道61.4%,硬生生把“流量生意”做成了“品牌复利”。
2007年,22岁的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王玉,在南昌大学城捣鼓出一个校园B2C平台“爱购网”,靠本土祛痘品牌的线上代理权赚了第一桶金。彼时的他不会想到,18年后自己会带着年入17亿的公司冲刺港股。
2011年若羽臣成立初期,正值电商代运营的“黄金时代”:淘宝、京东流量红利爆发,品牌方急需懂平台规则的“线上管家”。王玉带着团队南下广州,从操盘德国母婴品牌哈罗闪到服务合生元、美赞臣,靠“帮品牌卖货”迅速站稳脚跟,2020年还成了深交所的“电商代运营第一股”。
但2021年的利润下滑给了他一记警钟:代运营本质是“为他人做嫁衣”,品牌掌握定价权,平台掌握流量分配权,服务商只能赚“辛苦钱”。数据显示,头部代运营企业毛利率普遍在30%以下,净利率不足5%,王玉直言“不想做流量成本飙升下的数字民工”。
真正的转折点在2020年。若羽臣收购新西兰家清品牌Lycocelle,将其改名为“绽家”引入中国,瞄准高端香氛洗衣液市场;2022年又推出口服美容品牌“斐萃”,押注抗衰补充剂赛道。这两步棋看似冒险,却精准踩中了抖音内容电商的爆发期。
2024年,绽家零售额突破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2.6%;斐萃更猛,12个月销售额直接破5亿。2025年上半年,这两个品牌在抖音狂卖5.67亿,占公司总营收超六成。更关键的是,它们不依赖KOL/KOC带货——绽家65.1%、斐萃83.5%的抖音销售额来自“自然流量”,靠产品力和内容运营打动消费者。
在抖音这个“流量绞肉机”里,若羽臣的自有品牌为什么能突围?答案藏在“反套路”的运营逻辑里。
大多数品牌做抖音,要么砸钱投流买曝光,要么找头部主播冲销量,但若羽臣偏要“慢下来”。以绽家为例,它不打“性价比”牌,而是把洗衣液变成“家居香氛解决方案”:在短视频里展示“洗完的衣服晒在阳台像喷了祖玛珑”“宝宝的爬行垫用绽家清洁后能放心啃咬”,把产品嵌入具体生活场景。
斐萃则瞄准“口服抗衰”的细分需求,不喊“七天美白”“一月瘦身”的夸张口号,而是用实验室数据说话:“每片含500mg胶原蛋白肽,经临床验证吸收率提升300%”,配合用户真实的“素颜打卡”内容,在小红书、抖音形成“种草-转化”闭环。
这种“场景化+数据化”的打法,恰恰切中了抖音的流量算法逻辑:平台更愿意给“能留住用户”的内容加权。绽家的短视频平均完播率比行业均值高28%,斐萃的直播间停留时长超5分钟,自然流量占比越来越高,形成“内容引流-用户沉淀-复购提升”的正向循环。
财务数据印证了这套逻辑的成功:若羽臣自有品牌毛利率超过50%,是代运营业务的2倍以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7.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王玉曾说:“代运营是今天的面包,自有品牌才是明天的盛宴。”现在看来,这场“盛宴”已经开席。
若羽臣的逆袭,本质上是踩中了电商代运营行业的“结构性变革”。
过去十年,这个赛道经历了三次迭代:2010年靠平台流量红利“躺着赚钱”,2015年拼精细化运营“抠着赚钱”,现在则必须靠“代运营+自有品牌”双轮驱动“笑着赚钱”。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商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2029年将增至2.2万亿元,但单纯的代运营业务增速已降至个位数,而“代运营+品牌孵化”的企业平均增速超过30%。
为什么这套模式能跑通?核心是“资源复用”。若羽臣帮国际品牌做代运营时,积累了供应链管理、用户数据分析、全渠道操盘的经验,这些能力可以直接嫁接到自有品牌上:比如用服务美赞臣的供应链资源优化绽家的生产流程,用分析合生元用户画像的模型定位斐萃的目标人群,成本降低30%以上。
更关键的是“流量反哺”。代运营业务让若羽臣能第一时间捕捉行业趋势:2022年发现“香氛洗衣液搜索量年增200%”,立刻加码绽家;2023年看到“口服美容用户复购率超40%”,迅速扩充斐萃产品线。这种“代运营探路+自有品牌变现”的模式,让它既能赚“服务费”,又能吃“品牌溢价”,抗风险能力远超纯代运营企业。
若羽臣的案例,给想冲进电商赛道的创业者上了生动一课:不是所有生意都要“all in”爆款,找对细分赛道、用对方法论,小领域也能做出大市场。
避开3个坑:
别迷信“流量为王”:抖音上每天有10万+新品牌上线,靠投流砸出来的爆款活不过3个月,真正的壁垒是“用户心智”。绽家花两年时间打磨“香氛+清洁”的产品定位,斐萃专注“口服抗衰”一个场景,反而比啥都卖的品牌更让人记住。别当“二道贩子”:代运营不能只做“上架、发货、客服”三件事,要深入供应链。若羽臣帮哈罗闪做代运营时,连包装设计都参与优化,这种“深度绑定”让品牌离不开你,也为自有品牌积累了议价权。别忽视“合规红线”:尤其是食品、保健品赛道,斐萃从研发阶段就严格遵循《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每款产品都通过SGS检测,看似麻烦,实则是避开“一夜暴雷”的关键。抓住4个红利:
细分场景机会:家居清洁可以做“宠物专用除味剂”“羊毛衫洗涤剂”,膳食补充剂可以盯“男性防脱发”“中老年关节养护”,这些“小而美”的赛道竞争少、利润高,2024年宠物清洁市场增速就达45%。技术赋能红利:AI能帮你预测爆款——若羽臣用AI分析抖音用户评论,发现“留香72小时”是洗衣液的核心诉求,立刻调整绽家配方;合成生物学能做出差异化成分,比如斐萃用发酵技术提取的“胶原蛋白肽”,吸收率比传统成分高2倍。全球化红利:东南亚电商市场增速超30%,当地消费者既认中国供应链的性价比,又喜欢“天然成分”,绽家正在印尼测试“椰油精华洗衣液”,把国内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ESG红利:环保已经成了新消费“刚需”,绽家推出“浓缩型洗衣液”,一瓶顶三瓶,包装材料减少60%;斐萃用可回收玻璃瓶,这些举动不仅吸引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还能拿到政府的绿色补贴。若羽臣冲刺港股的背后,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电商企业如何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品牌”?
过去我们习惯了“代加工”“代运营”的模式,赚的是“辛苦钱”;现在像若羽臣这样的企业,正在用“代运营积累能力,自有品牌实现突围”的路径,告诉世界:中国企业不仅会卖货,更会造品牌。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中国自有品牌电商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增速是传统品牌的3倍;像绽家、斐萃这样的“新国货”,在抖音、快手的用户复购率比国际品牌高15%。这意味着,只要我们能沉下心打磨产品、深耕用户,就不怕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王玉在一次演讲中说:“做企业就像种果树,代运营是树干,要扎稳;自有品牌是果实,要香甜。”从南昌校园的“爱购网”到即将敲响港股的钟声,这个85后江西小哥用17亿营收证明:在电商这条赛道上,没有“过时的生意”,只有“过时的思维”。
未来十年,属于那些既能低头拉车(做代运营赚现金流),又能抬头看路(做自有品牌赚复利)的企业。而若羽臣的故事,或许只是中国电商从“流量红利”迈向“品牌红利”的开始。
来源:科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