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行政处罚消息在美妆圈悄然传开——至本品牌母公司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澄穆生物”)因税务问题被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以近130万元罚款。尽管金额在众多企业罚单中不算惊人,但对于以“低调务实”“技术流”形象深耕行业的至本而言,却显得格外刺
合规并非发展的“减速带”,而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近日,一则行政处罚消息在美妆圈悄然传开——至本品牌母公司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澄穆生物”)因税务问题被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以近130万元罚款。尽管金额在众多企业罚单中不算惊人,但对于以“低调务实”“技术流”形象深耕行业的至本而言,却显得格外刺眼。
企查查信息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沪税稽四罚[2025]151号》显示,澄穆生物因“扣缴义务人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在2025年9月19日被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个人所得税罚款129.93万元。
从行政处罚详情来看,很有可能是澄穆生物忘记给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了。然而面对清扬君的询问,一直未得到答复。不过澄穆生物答复其他媒体则略显被动:“下午才知道”“有异议,已提起申诉”。
澄穆生物的回应而税务部门12366热线的标准答复——“需查询文件才能详解”——更让事件蒙上一层迷雾。若真如企业所言“存在异议”,为何直到处罚公示后才启动申诉?税务合规的漏洞,是否早已埋下伏笔?
行政处罚书直指问题核心:澄穆生物作为“扣缴义务人”,未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罚款金额为应扣未扣税款的50%至3倍。以此反推,澄穆生物未代扣的税款本金或在43.3万元至259.8万元之间。
这一漏洞常见于企业发放工资、劳务报酬等场景。尽管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但此类问题常源于企业向临时人员支付劳务报酬时,未能明确约定并履行个税代扣义务,或者说财务人员经营不丰富。但无论如何,若涉及内部薪酬或外部合作费用的税务处理疏漏,无疑暴露出企业财务内控的短板。
回望至本的成长路径,其成功几乎与“成分党”崛起同步。从2014年推出舒颜精华油,到2022年,2022年,其单是淘系平台的销售额便突破十亿大关。洁面乳年销超510万支、卸妆膏更是增速超220%,至本凭借“皮肤屏障修护”理念与极致用户体验,在国货美妆浪潮中稳扎稳打。
至本亦确立了“相信至善方能至美”的品牌理念,强调以科学、安全的产品为基石,向内传递理性护肤理念,向外则致力于构建人与环境的信任关系,展现了一种理性与理想兼具的品牌哲学。
然而,此次税务罚单却撕开了一道裂痕:再扎实的产品力、再忠诚的用户群,若底层合规架构失守,品牌大厦亦可能倾覆。尤其在税务监管持续趋严的背景下,从近期的网络主播李呈祥,到MCN机构如湖南颜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楚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乃至国际美妆巨头资生堂,均曾因税务或海关合规问题被罚。若至本不能迅速厘清问题,其长期营造的“稳健”人设恐将面临反噬。
清扬君点评: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品牌生存的底线。
至本的申诉结果尚待观察,但事件已向行业发出警示:在“科学品牌”时代,技术壁垒与用户洞察固然重要,但税务、法律等基础合规建设同样是品牌生命线。当监管利剑高悬,任何“疏忽”都可能成为发展路上的暗礁。至本能否化危机为转机,不仅关乎一笔罚款,更关乎其能否真正践行所倡导的“长期主义”。
图源:天猫
来源:清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