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抬头仰望,一座三杆枪相依并峙指向苍穹的特殊纪念碑,高高耸立。眼前这座高台有19.37米高,寓意是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村的时间为1937年。三杆步枪相依而靠的造型,代表着八路军领导的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三支部队,同时也标志着八路军在这里部署指挥的平型关大捷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
运筹南茹 三战三捷
2025年6月5日,我随着“荣光之旅”的足迹,驱车直奔五台县南茹村,一路绕至南山脚下。
抬头仰望,一座三杆枪相依并峙指向苍穹的特殊纪念碑,高高耸立。眼前这座高台有19.37米高,寓意是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村的时间为1937年。三杆步枪相依而靠的造型,代表着八路军领导的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三支部队,同时也标志着八路军在这里部署指挥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和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三场战斗。
一座纪念碑,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站在碑下,肃穆之情油然而生。
88年前的1937年,山西省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的开明绅士金凤瑞得到一个消息,八路军从陕西来到山西,总部驻扎的第一站就是南茹村,并且选中了他家的院子作为驻地。虽然对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纪律作风有所耳闻,但由于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他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1937年9月23日,一拨军人走进他的院中,他们看上去英气逼人,果断干练,举止儒雅。金凤瑞还没定过神来,只见一位刚放下行李的年龄较长者,和他热情地打过招呼后,就挑着水桶找到村中的水井,挑回一担水,倒在了金凤瑞居住的正房水缸里。金凤瑞看着这位沉稳的汉子像是队伍的负责人,于是提出把正房让给他和家属居住,但被其婉言谢绝,对方坚持住在出行很不方便的南房二层。
金凤瑞后来惊讶地得知,这位住在他院中慈眉善目的“战士”,就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而常常抢着给他家洗衣服的女士,就是朱德的夫人康克清。
南茹村地处茹湖盆地,四面环山,中间形成开阔地,只有阁子岭、石沟、汉岭三个隘口可以出入,是易守难攻、进退自如的战略要地。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所在的这处院落距县城近13公里,距五台山67公里。
金凤瑞家的院子分为上下两院,上院背靠南山风神垴,坐南面北,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面瓦房小四合院。八路军总部把办公室设在南房,朱德、康克清就住在南房右侧的两间小阁楼上,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彭德怀副总司令住在南房办公室左侧的房间。总部的机关人员分别住在东西房。下院南房是总部机要室,西房是政治部办公室,东房是房东家的祠堂,东房的左侧耳房是伙房,其他耳房为储藏室。
其他几个部门驻扎在临近村庄: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带领政治部驻东茹村,随营学校驻苏子坡,供给部驻王家沟,卫生部、特务营驻小豆村。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无论是在八路军军史、八路军总部迁徙史上,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都书写了极为辉煌浓重的一笔。南茹村八路军总部历史逐步得到了军事专家、历史学家全面深入的研究。
事实上,南茹村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第一村”,是八路军总部抗战出征后的第一个军事驻扎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线第一个军事指挥中心。八路军总部在南茹村驻扎了36天,仅电报就发出100余份。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八路军总部连续指挥了抗战初期的三场著名战斗并取得胜利,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忻口战役,鼓舞了全国人民、社会各界的抗日信心、士气和热情。在这里,建成了第一个抗日敌后根据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制定或恢复了事关八路军军事建设的重要原则、方针和方案,直接把红色的火种播撒在五台大地,蔓延至更辽阔的地方。南茹村也是八路军强化组织建设、军事建设的重要所在地,在这里恢复了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南茹村还是八路军总部由“北上”改为“南移”挺进太行的折返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八路军总部驻扎南茹村的第三天即1937年9月25日,就颁发《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随后一个月时间,这一地区就有数万人参加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和八路军主力部队。
在五台县委宣传部和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工作人员的引导介绍下,我一路拜谒聆听,仿佛回到了烽火连绵的峥嵘岁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第一个驻扎地的故事徐徐展开,惊天动地。
来源:晋说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