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V们都被杨浦“种草”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21:29 1

摘要:今天(9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题,介绍杨浦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会后,三位扎根杨浦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分享了他们与杨

今天(9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题,介绍杨浦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会后,三位扎根杨浦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分享了他们与杨浦共成长的故事,以及政策赋能下的创作感悟。

01

科普大V“不刷题的吴姥姥”:

以科学实验点亮青少年探索梦

“听了发布会,我对杨浦的感情更深了!”科普大V“不刷题的吴姥姥”谈及感受时难掩激动。她坦言,退休后在杨浦的“二次成长”让她见证了这片区域的温度与高度,“既贴近老百姓生活,又在科技前沿引领方向”。

发布会上提到的“大学—大厂—大V”的创新大三角,让她找到了发力方向,“我想带着青年走进大学实验室,看看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藏在哪些研究里,也想帮他们理解大厂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让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感同频。”

此外,作为“V聚场”首批入驻大V,吴姥姥对这里的多元空间赞不绝口:“访谈室、直播间、会议室一应俱全,团队开会、拍短视频都很方便。”面对镜头,她还提出新期待:“希望能建一个‘吴姥姥实验角’,在‘V聚场’打造专属区域,设置不同主题场景,让青少年可以随时动手体验。”她还谈到,通过线下互动,让孩子们亲手探索科学的乐趣,这比“刷题”更有意义。

02

哔哩哔哩百大UP主“籽岷”:

从“试验场”到“样板间”,用创作讲好杨浦故事

“把杨浦当作‘城市创作试验场’,好经验就能复制到全国。”哔哩哔哩百大UP主、知名AI内容创作者“籽岷”分享了他在杨浦的创作实践心得。他坦言,作为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言的创作者,此次对发布会上提到的“大学—大厂—大V”联动模式深有感触,“9月22日的‘青春有AI超能校园行复旦站’活动中,我给大学生讲AI应用,就是这个模式的一次实践落地。”

而杨浦滨江的City Walk直播,更让他尝到了“人民城市”的创作甜头,“去年,我带着粉丝在杨浦滨江直播,把红色资源、工业遗存讲成‘活故事’,这场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馈。”他告诉记者,这场直播后,该模式还成功“复刻”到了国内不少其他红色打卡地。今年5月,他直播带领线上百万粉丝“云逛”大学路,分享爱上杨浦的理由。

如今,他正筹备着一场在复兴岛的City Walk,“希望我们能够不断推出新形式、新内容的视频作品,让更多人看见杨浦的美。”

03

“滤镜粉碎机”团队:

政策吸引扎根,硬件助力创作

聚焦内容真实性的“滤镜粉碎机”团队将落户政策视为“定心丸”,他们在采访中表示,“‘沪九条’和杨浦‘YOUNG立方’政策推出后,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相关政策,吸引了团队中的外地成员,增强了他们对上海的归属感。”不久前,“小潮院长”马浩宁落户杨浦,成为“沪九条”出台后第一个落户上海的优质内容创作者,这让他感慨道,“政策让内容创作者看到职业前景,也让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更加具象。”

除了人才政策,场地支持和专业硬件设施,更让“滤镜粉碎机”团队的创作能够轻装上阵。“AI特效制作中心、共享直播间节省了大量成本,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内容打磨上。”他还点赞杨浦的地理优势:“这里高校集聚、科技企业密集,无论是取材还是合作,资源都触手可及,这对内容创作来说太重要了。”

记者手记:

杨浦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全力做好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产生质变、城区面貌发生蝶变、人民生活实现跃变。镜头聚焦到一位位扎根杨浦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身上,从“V聚场”的多元物理空间到“YOUNG立方”的政策红利支持,

杨浦正以不断升级的“软实力”吸引广大优质内容创作者扎根,政策的温度与城市的活力,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与这座“人民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真情实感的创作故事,为“实干绘答卷”作出了生动诠释。未来,随着杨浦区“十五五”规划的稳步推进,杨浦将持续积极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上海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不断擦亮“文化+科技” 特色品牌,与广大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们一同奏响内容创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乐章。

文字 | 宋玥

视频 | 郭心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杨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