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常有人问我:“刘老师,为啥我背了一堆作文模板,写出来还是像‘流水账’?”“明明单词、语法都没错,为啥分数总上不去?”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语言功底,而在于没找对写作的 “根”—— 就像唱歌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声音,英语写作也不能硬套别人的模板,得顺着
文/刘宝彩/天津
这些年常有人问我:“刘老师,为啥我背了一堆作文模板,写出来还是像‘流水账’?”“明明单词、语法都没错,为啥分数总上不去?”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语言功底,而在于没找对写作的 “根”—— 就像唱歌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声音,英语写作也不能硬套别人的模板,得顺着自己的思维逻辑来,让 “逻辑” 成为文章的骨架,语言自然就顺了。
很多人学英语写作,一开始就走进了 “模仿误区”:背范文、记万能句式,写作文时把模板往里套,比如一写 “环保” 就开头 “Nowada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portant”,一写 “建议” 就结尾 “Please give me some advice”。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看似 “规范”,实则没灵魂 —— 你的观点在哪?你的思考在哪?就像唱歌时模仿别人的音色,再像也不是自己的声音,听着就生硬。我一直反对这种 “模板化写作”,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逻辑都是独特的,就像每个人的 “思维乐器” 不一样:你擅长从 “原因→结果” 层层推导,他擅长从 “现象→分析→对策” 逐步展开,硬套模板就是把自己的 “思维乐器” 扭成别人的样子,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顺畅。
那英语写作的 “根” 是什么?是逻辑。我常说,英语作文不是 “单词句子的堆砌”,而是 “逻辑链条的串联”—— 就像唱歌要靠语言带气息、带共鸣,写作也要靠逻辑带观点、带内容。比如写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不是简单列 “科技让沟通方便、让购物方便”,而是要搭起 “因果递进链”:科技发展→智能手机普及(原因)→人们能随时随地视频通话(结果 1,沟通)→不用见面也能维系感情(结果 2,情感)→甚至能远程办公、学习(结果 3,工作学习),这样一层扣一层,观点才站得住,文章才有说服力。
而且这逻辑得 “顺自己的思”。怎么顺?从 “自己能想明白的小事” 开始。比如你想写 “阅读的好处”,先别想 “高大上” 的论点,先问自己:“我为什么喜欢阅读?”—— 因为阅读能让我放松(原因 1),放松了就能缓解学习压力(结果 1);阅读能让我学新单词(原因 2),新单词多了就能看懂更难的文章(结果 2);看懂更难的文章,就能了解更多知识(结果 3)。你看,这就是你自己的思维逻辑,把它用英语串起来,就是一篇有自己思考的文章。我教学生时,常让他们先画 “逻辑组句图”:先写核心观点,再往后推 “原因 1→结果 1”“原因 2→结果 2”,就像搭积木,先把逻辑框架搭好,再填单词句子,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 “卡壳”。
还有人问:“刘老师,逻辑有了,语言怎么跟上?” 其实语言是跟着逻辑走的。你把逻辑链条理清楚了,该用 “for the reason of...=because”“that means, =so” 表因果,该用 “initially=firstly”“furthermore” 表递进,该用 “for example” 举例子,自然就知道用什么连接词、什么句子。就像唱歌时,你想表达 “激动” 的情绪,声音自然会拔高、气息自然会变足;你想表达 “思考” 的观点,逻辑自然会让你用 “in my opinion”“as far as I’m concerned”,不用刻意背“高级表达”。我自己写作文时,从不用 “华丽辞藻”,而是先把逻辑理透:比如写 “学习英语的方法”,先确定 “每天练听力→积累语感→听懂对话→敢说口语” 的逻辑链,再用简单的句子把每一步说清楚,反而比堆砌复杂句更得高分 —— 因为阅卷老师看的是 “你有没有把道理说清楚”,不是 “你会不会用难词”。
我教英语写作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学生从 “模板化” 到 “逻辑化” 的转变:有个学生以前写作文总背模板,分数一直徘徊在中等,后来跟着我练 “逻辑组句”,先从 “描述自己的一天” 开始,梳理 “起床→上学→上课→放学” 的时间逻辑,再慢慢过渡到 “观点类作文”,三个月后作文分数就提了 20 分。他说:“现在写作文不用想模板了,顺着自己的思路写,反而越写越顺。” 这就是 “顺思写” 的好处 —— 你的思维不拧巴,语言自然就流畅。
最后跟大家总结下:英语逻辑思维写作,核心就三句话:1.不盲目模仿模板,因为你的思维独一无二;2. 顺着自己的逻辑写,从能想明白的小事开始;3.把逻辑当根,语言会跟着逻辑走。就像唱歌要找到自己的声音,写作也要找到自己的逻辑 —— 你不用跟别人比 “谁的句子难”“谁的模板好”,只要你的逻辑顺、观点清,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教英语写作的心得,今天跟大家汇报这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总结:
《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英语逻辑思维 写作英语作文的心得》一文阐述:英语逻辑思维写作的核心,是打破 “模板依赖” 的桎梏,以 “逻辑” 为根基、“思维” 为脉络,构建“言之有物、逻辑自洽”的写作体系,具体可概括为三大核心要点:拒模板,顺 “思” 写:反对机械套用 “With the development of...”,“First,Second” 等模板句式,主张依托个人独特思维逻辑写作 —— 每个人的思维如同 “独一无二的乐器”,需顺着自身对话题的理解(如 “现象→原因→方法→结果” 的推导)展开,避免扭改思维适配模板。逻辑为根,搭建框架:以“现象-原因-方法-结果”为基础逻辑框架,先厘清话题脉络再填充内容。例如写“阅读的好处”,先明确 “学生阅读量少(现象)→沉迷手机(原因)→每日读 20 分钟短文(方法)→词汇量提升(结果)”,框架清晰则写作思路不混乱,告别 “对着空白文档发呆” 的困境。因果串句,细节添彩:拒绝孤立简单句,要求每句话融入 “因果逻辑”(如将 “Online learning is convenient” 扩展为 “Online learning lets us replay lessons freely,so we can review difficult parts repeatedly”);同时通过 “时间、地点、感受” 填充细节(如 “三楼图书馆的柔光灯下,课后阅读很惬意”),让文章既有逻辑骨架,又有内容血肉。
从实践效果看,该心法能有效解决 “作文流水账、分数中等徘徊” 的问题,案例显示:按此方法练习 3 个月,作文分数可从 15 分(满分 25)提升至 21 分,且能实现 “不依赖模板、自主推导观点” 的写作突破。
编辑语:
《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英语逻辑思维 写作英语作文的心得》一文对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备考学生、日常写作需求者)而言,这套逻辑思维写作心得,恰好击中了英语写作的核心痛点——很多人背了无数模板、记了大量句式,却仍写不出“有灵魂”的作文,根源就在于“重形式轻逻辑、重模仿轻思维”。这套心得的价值,不仅在“提分”,更在于“重塑写作认知”:它不教“华丽辞藻”,而是教“怎么想清楚、怎么写明白”——用“现象-原因-方法-结果”框架解决“思路混乱”,用“因果句”解决“表达干瘪”,用“细节填充”解决“内容空洞”,每一步都对应学习者的实际困境。无论是应对高考、四六级等考试写作,还是日常英语表达,这套心法都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无需死记硬背,只需从 “分析一个小话题(如‘我的周末’)” 开始,练习搭建逻辑框架、扩展因果句、补充细节,就能逐步摆脱模板依赖,写出 “逻辑通、内容实、有个人风格” 的英语作文。建议学习者从“每日一个小话题练习”入手,亲身体验“逻辑为根,文自通”的写作改变。
来源:原创英语写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