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期|对话压缩机阀片全球龙头,揭秘兰光精密30年隐形冠军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03:01 1

摘要:浙江兰光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北京兰光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一家专注于高精密度机电零部件制造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在冰箱压缩机阀片领域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地区,年产量超3.1亿片。近年来,兰光积极拓展轨道交通刹车系统及新

本期大咖

曹建荣

浙江兰光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

浙江兰光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北京兰光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一家专注于高精密度机电零部件制造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在冰箱压缩机阀片领域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地区,年产量超3.1亿片。近年来,兰光积极拓展轨道交通刹车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相关部件市场,依托自有技术研发中心和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实现了专利成果的积累与产值的快速增长,2023年产值同比翻倍。

今天带大家走进制造行业里的一个细分领域,其中有一个低调却关键的核心部件,就是压缩机阀片。

这小小的金属薄片,看似简单,却能控制并调节气体流动、压力与温度,直接决定着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与使用寿命。从家用冰箱、空调,到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的动力系统,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曾经,这类产品被日德企业垄断,而如今,浙江兰光精密已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改写了行业格局。

这次我们对话了兰光精密的曹建荣总,一位在阀片领域深耕30余年的女性从业者。她见证了中国在这一细分赛道从技术空白到全球领先的逆袭。她带领团队,从攻克慢丝模具切割、滚抛工艺等技术难关,让产品抗疲劳性能超越进口货,到从家电领域拓展至高端制造,再到联手国内企业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

这家隐形冠军30余年的发展历程,蕴藏着中国制造业 “把小产品做精做透” 的执着。一起听听这枚小阀片背后,中国制造业在细分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突围故事吧!

从模仿到超越,

兰光精密的隐形冠军之路

幻实:这些年我们经常讲卡脖子,动不动就聊光刻机或者GPU这些有全民热度的词,但实际上在制造领域,哪怕小到1毫米的一个阀片,如果不解决也是一个卡脖子的事件。今天我邀请到的就是这样一家在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公司,他们用30年时间把冰箱压缩机阀片做到了国内60%的市占率,也打破了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垄断,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来自浙江兰光精密机电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曹建荣。

曹建荣:我在阀片领域工作了三十几年,亲眼见证中国从80年代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到现在逐步成为全球压缩机阀片领域的制造型领军大国。

浙江兰光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图源:兰光精密)

幻实:您是亲历了中国在该赛道从无到有,甚至变成全球第一的状态,也是行业的深度参与者。所以先请曹总给我们科普一下压缩机阀片,有人称它为压缩机心脏瓣膜,请问它在整个压缩机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它对压缩机的影响有多大?

曹建荣:阀片就像人体的心脏瓣膜,这个比喻特别切合,阀片和阀门在压缩机中起到的作用是控制气体的流动、压力以及温度,直接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如果阀片出现问题,比如失效或者断裂,压缩机就会出现工作异常、能效降低甚至停止工作等问题。

幻实:您是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进入这个行业了,请问当时面临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曹建荣:我先讲讲兰光精密的前身,我们的前身是北京手表厂,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初期,日本电子表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机械手表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原本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一下子有了替代品,国企业务量也因此持续下滑,很多国企都面临转型。我93年毕业,学的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当时正好分配到北京钟表专营公司,然后被安排在北京兰光工作,到了才知道这是北京钟表专营公司的一个三产车间,当时这个车间正在试行对外承包自负盈亏的制度,在做的产品之中就有阀片。因为手表的模具相对精密,所以我们凭借着做精密模具的技术基础,去研发阀片的冲压工艺、滚抛工艺。但阀片与手表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模具加工方面的工艺仍然较为落后,当时与我们合作的模具加工企业普遍使用快丝加工,这种工艺对阀片舌簧的断面加工不太有利,会造成间隙不稳定而且断面粗糙,毕竟阀片的寿命要求更严格,符合要求的产品断面应当是无痕的。

幻实:所以当时现成的工艺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曹建荣:是的,所以我们当时就在北京市不断寻找,看看有没有能达到要求的设备。那时候刚起步,自己去买台进口的日本或欧洲设备比如夏米尔这种是不现实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但是后来我们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找到一台日本进口的慢丝设备,就此开始反复琢磨切割阀片的工艺,经过不断的试验,最后将模具切割工艺方面的问题解决掉了,模具制作算是有了一个突破。

把产品冲裁好以后,接下来另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就是滚抛了。我们先制造的是应用于冰箱的吸气阀片,对于我们来说这种阀片难度是比较大的,首先它很薄,其次中间舌簧部分又比较窄,滚抛不好就容易导致阀片变形或平面度不好,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阀片互相插在一起导致报废。为了解决滚抛这一块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实验,初期都不太理想,但是经过长时间不同磨料、不同参数、不同装桶量的各种试验,后期也是把这块给突破掉了。伴随着模具制作和滚抛工艺的解决,我们顺利把产品做了出来,随后经过主机厂验证,我们加工的产品比其他国外进口的阀片抗疲劳时间更长更耐用。

空调压缩机阀片(图源:兰光精密)

幻实:抗疲劳这方面感觉是兰光精密所做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力。请问曹总把阀片性能提升到这种程度,相比传统工艺来说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样的?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才能把阀片性能达到这个点?

曹建荣:核心的部分还是在于模具制作方面,模具制作如果不用精工去做其实也能做出来,但是产品的关键部位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通过后期的滚抛是消除不掉的,会存在有毛刺或者是间隙大等问题,进而造成断面不整齐,对后期阀片使用时的抗疲劳性能就会有一些影响。

幻实:就像木桶原理一样,最短的那部分决定了这个木桶的使用效率。

曹建荣:是的,所以初期的时候我们开发产品不能说感觉差不多就可以了,必须要达到客户最高的要求,甚至超越客户的要求。毕竟我们是要跟国外产品去抗衡的,而国内当时无论从技术还是其他方面来说,普遍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所以我们得超越国外的质量,从性能粗糙度到边缘倒角测量,再到真正的快速试验,都得要比国外产品更优越我们才能进入市场。产品这方面最终得到了验证,制作水平确实是优于国外进口产品的。我们第一个客户是天津扎努西,它当时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的意大利压缩机企业,与其合作并成功供货以后,其他国内的压缩机企业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找到我们,希望为其提供样品进行测试。

幻实:也就是说其他内资厂当时还没有信心用国货,反而是一个中外合资的公司吃了螃蟹,给你们打出了名声。

曹建荣:是的没错,而且我们都没有做推广,是各个公司主动找到了我们,经过各家的验证,发现确实是比国外的供应商更好,供货周期快,性价比也高,质量还要更优越。

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让生意主动找上门

幻实:看来这在当时也是颠覆了一众国内厂商的认知。想问问曹总,目前来说我们这种冲压模具是不是在往小型化、精细化的方向走?我看兰光精密进入的市场还包括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他们对阀片的标准和您当年进入这个行业时相比有了多少变化?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曹建荣:好的,其实对阀片而言不同领域是有很多共性的,而在不同的运用场景下,就会有一些区别。比如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这一块,阀片首先得抗腐蚀,因为它们的应用场景、工作环境是跟空气直接接触的,如果阀片材料本身不具有防锈抗腐蚀功效,它的使用寿命就会受影响。因此我们在材料选择上会使用更高级别、抗疲劳性能更好的的不锈钢材料,目前给轨道交通使用的阀片钢普遍都是瑞典进口的Flap-X,这也是当下全球最高端的阀片钢。毕竟他们的使用场景有特殊性,像高铁、轨道交通、地铁有时候会紧急刹车,这种情况下如果阀片的抗疲劳性能不理想或达不到需求,就容易出现断裂。

幻实:特殊场景下一次事故就已经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了。

曹建荣:是的,所以要求要更高一些,留足安全余量。

幻实:我看到您刚刚提到了特种材料,比如高端阀片钢这些,请问从高碳钢到特种合金过程中兰光精密有没有做某种创新?又是如何迎合现在材料行业的这些变化的?

曹建荣:这个目前还挺麻烦的,我们需要配合材料制作厂家,把客户的需求传达给他们,因为现在国内普遍使用的材料都是瑞典进口的,国产压缩机上只有这唯一一个零部件是靠国外进口,还没有实现国产替代,我们也觉得这方面是比较大的遗憾。不过我们目前已经在跟国内几家钢带生产领域有意愿做突破的企业去交流了,把他们做出来的样品给到有意愿试验的主机厂家进行测试,也有小批量的在装机了,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走这一步可能未来永远没有。

幻实:我觉得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你们还在孵化中国的底层材料企业,敢用中国国产的。

芯片揭秘 主播幻实(左) 对话 浙江兰光精密机电总经理/总工程师 曹建荣(右)

曹建荣:我在这个领域工作了三十几年,是亲眼看着中国的压缩机企业从比较小的规模成长为世界压缩机领域的巨人的,但材料依然要靠国外进口,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而言,尤其是近几年贸易战、关税战的背景下,终究是个卡脖子的事情。

幻实:那请问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跟兰光精密谈合作呢?比如一起做点选型、测试之类的?

曹建荣:这方面我先讲讲国内大的企业诸如国企一类的,他们其实对这种小众细分领域的钢材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总体来说全球的需求量不大,经济效益方面不高,因此也不太看重这一块,所以还是得靠民营企业。在细分钢材领域里有冶炼、轧制和热处理能力的,或者是懂这方面技术的才能做相关工作。所以我们选择合作企业时会优先考虑领域内的或是有意向的,也会选择已经在一些替代领域做过类似产品的,通过帮扶他们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掉,以及跟主机厂建立一个更好的沟通,我们也是起到帮扶与桥梁的双重作用,加快国产材料方面的进展。

幻实:咱们今天参加的是汽车大会,正好我也想问问曹总,你们毕竟在家电行业已经做到行业领军了,是因为技术过剩还是觉得行业天花板到了才来到别的行业?来到汽车行业对你们的技术挑战会不会比传统家用白电行业高不少呢?

曹建荣:兰光精密虽然早期是做家电领域阀片,但当时汽车领域也是做的,只不过90年代到2000年初的时候中国汽车跟现在比还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的体量是很小的,他们使用的阀片也是用国外的比较多。后来中国家电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2008年以后很多的家电企业所使用的阀片都是兰光精密独家供货,或者是第一供方,采购量翻倍的增长,受产能的限制我们就没有再去拓展汽车领域。目前之所以进入汽车领域,也是因为中国的家电体量已经到了天花板,而且我们兰光精密几乎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国内外客户,再去拓展也没有空间。正好浙江兰光2017年建设,2020年开始投产,我们有了很大的产能,而且也有很多技术积累,足以拓展家电以外的客户,所以才进军其他领域的赛道比如汽车、轨道交通。其实轨道交通还真不是我们去主动开发,都是客户自己找来的。

白电VS汽车,

是技术挑战还是降维打击

曹建荣:从技术来说不管是模具制作还是滚抛其实比白电的阀片都要容易得多,因为它的产品形状简单,使用的材料也比较厚。

汽车空调压缩机阀片(图源:兰光精密)

幻实:所以这是一件反行业认知的事,对你们来说是降维了,反而更容易。

曹建荣:是的,但是从门槛来说,16949认证比白电行业的ISO9001认证要高一些。从技术难度来说是低了的,我们感觉比白电的要容易很多。其实家电领域全球制造阀片的领军企业兰光精密是排第一位的,全球较大的真正做家电压缩机阀片的目前也没有几家,做汽车领域阀片的倒是若干家。

幻实:所以这个难度完全是不一样的,能做汽车的未必能做家电,做家电的做汽车相对容易,这跟行业普遍的理解还是有点差异的。还是想请教一下曹总,您带领兰光精密创业这么多年,也做到了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希望您能分享一下,对如今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定位做细分赛道的公司来说,他们最重要的是关注哪些方向?也给我们行业内或是同样在创业的这种中小型细分公司一些建议。

曹建荣: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把自己的技术质量做好,跟客户也要多进行技术的交流,要把客户的需求了解到位,不能只低头做自己的产品。你感觉做好了,但是你跟客户的需求不一定完全契合,可能目前他们的需求是这样,但是未来的需求又是如何呢?还是要跟客户共同进步、共同提升,不能自嗨或自我满足。客户未来可能需求一个组件或者模块化工作,这时候还做单一零件就不那么有竞争力了。就像我们兰光精密最近十年不光是单一做阀片,也做跟阀片相关联的零部件包括阀板、限位板等,因为这些都属于精冲,是我们所擅长的。给客户提供这种模块化组合在一起的供货也就是阀组,客户拿来以后直接装机,就能省掉他们很多人力物力。我们通过专业化作业把细节控制得更到位,品质也相应提升同时降低下线率,无形中为客户的降本、提升品质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始终要跟客户有对接,按照客户技术方面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不能一味地吃老本,时间长了是没有竞争力的。

幻实:永远得进步,并且是跟着客户一起进步,才能守住现在的江山。最后我想请曹总帮我们预测一下压缩机阀片这个细分赛道未来5 ~ 10年的发展。行业会走向何方您能给我们展望一下吗?

曹建荣:压缩机目前来说还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技术,未来5~10年应该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短期内不会被其他技术给替代掉。但是随着品质、价格、轻量化等方面的竞争,我觉得压缩机可能也会越来越轻量化、小型化,这方面不光是为了降本也是提升质量。小型化以后会带来各方面的能效提升,噪音也会降低,我觉得这是未来的方向。家电压缩机20多年前一台得有七八公斤,现在已经降到三四公斤,有的会更小只有一个拳头那么大,所以更小型、更高效同时能变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阀片的要求无疑会更高,抗疲劳性能要求、材料运用等都会更高更好,目前有些领域还在用的碳钢可能会被逐渐替代或升级为更好的阀片材料。落实到国内的阀片钢企业要更加跟得上,至少要达到跟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同步的水平。

幻实:谢谢曹总今天的讲述,也祝我们兰光精密公司发展的越来越棒,在隐形冠军的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芯片揭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