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投资蓝皮书,作为《报告》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季为民指出,ESG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企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资产泡沫化等问题,但是长期向好的趋势仍不变,ESG理念的成
中经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之下,中国ESG投资发展态势良好,投资规模增长显著。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ESG投资总规模约为40.31万亿元。
2025年9月23—24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绿色引领 重塑未来——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
此次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投资蓝皮书,作为《报告》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季为民指出,ESG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企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资产泡沫化等问题,但是长期向好的趋势仍不变,ESG理念的成熟发展将为“双碳”目标实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中国联通世界市场的关键纽带。
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
作为此次《报告》的主编,季为民首先对《报告》撰写提供学术支持的各位专家、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季为民指出,随着绿色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长远谋划,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既反映了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更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要素的ESG理念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面对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创新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对此,季为民表示,《报告》研究表明,ESG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核高度契合,未来,ESG理念和新质生产力一定会成为重塑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
当前,中国ESG投资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季为民特别提到:“金融机构日益重视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积极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和社会民生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ESG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降低短期逐利行为,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为客户创造更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联通世界市场的关键纽带
对于此次《报告》发布的背景,季为民认为,本次《报告》的发布,正是基于世界百年变局与“双碳”目标交织的宏大背景下,环境、社会与治理已从资本市场的“加分项”化为企业生存与竞争的“必答题”。
《报告》围绕ESG投资在全球变局与国内发展中的多维实践展开,系统涵盖ESG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各行业ESG实践、金融工具创新及制度协同等核心内容,全景呈现了ESG如何重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但是,季为民也指出,从《报告》研究成果看,ESG投资动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国有企业受政策驱动导致市场化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资源等因素制约,存在选择性披露等问题。对此,ESG投资规范仍需从制度建设、标准体系、投资生态、企业能力等多维度发力,加快构建兼具统一性与差异性的ESG框架。
展望2030年,季为民说:“ESG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企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资产泡沫化等问题,但是长期向好的趋势仍不变,ESG理念的成熟发展将为‘双碳’目标实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中国联通世界市场的关键纽带。”
季为民最后表示,哲学社会科学是尺量指引国家文明进步道路的重要工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一家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始终高度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传文明薪火,发时代先声。未来我们将赓续出版、传播反映中国企业践行ESG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的著作。特别是进一步密切联系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搭建高质量传播平台,为展现中国企业的创新与担当贡献应有的力量。
来源:贝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