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迅速进展至前列腺癌的终末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患者的生存时间会大幅缩短
邢毅飞教授:
7个月时PSA达到不可测的患者较未达到者8年生存率升高31%:深度缓解PSA是患者长生存的关键
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要密切关注PSA的变化,PSA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延缓转移/进展和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的先决条件。在前列腺癌的不同阶段,不论是非转移还是转移,PSA<0.2ng/ml均可有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及死亡风险[2]。既往研究显示,接受ARPI治疗的mHSPC患者,PSA降低至0.2ng/ml以下,患者死亡风险更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提高[5,6]。ENZAMET研究是一项国际、开放标签、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纳入1125例mHSPC患者,1:1随机接受ADT+恩扎卢胺或ADT+非甾体抗雄药物(NSAA)治疗。两组中位基线PSA水平为8ng/ml。最新8年随访结果[3]显示,在接受恩扎卢胺组中,对于7个月时达到PSA≤0.2ng/ml的患者8年生存率较未达到者翻倍(56% vs. 25%),前列腺癌死亡率低于未达到者的1/2(26% vs. 57%)。由此可见,7个月时的PSA水平对mHSPC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PSA能够降至0.2ng/ml以下的患者生存获益更高。邢毅飞教授:
PSA不可测率高达76%,PSA进展风险降低87%:恩扎卢胺为中国mHSPC患者带来PSA持久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前列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7.3/10万,较1990年上升95.2%,而同期全球发病率增长率仅为13.2%[7,8],表明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长以及患者绝对数量的上升,将对我国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基于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China ARCHES研究作为ARCHES研究的中国桥接研究,以不同的研究终点,进一步展示出恩扎卢胺在中国人群的获益。China ARCHES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3期研究,主要终点是至PSA进展时间(TTPP),次要终点包括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至去势抵抗时间(TTCR)、客观缓解率(ORR)等。2024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结果[4]显示,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恩扎卢胺组的PSA进展风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87%(TTPP:HR 0.130,P<0.0001)。在次要终点中,PSA降低至不可检测水平的比例高达76.3%,较对照组的22.8%显著提高53.5%。由此可见,恩扎卢胺在中国人群中可实现快速且深度的PSA缓解,并显著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带来深层次的治疗获益。何卫阳教授:
更深抑制,持久达标,深度PSA缓解与长期维持的双重策略
PSA一直是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与患者都最关注的指标之一,mHSPC患者接受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PSA下降至0.2ng/ml以下,总生存期会进一步得到延长,且整体生活质量也会优于PSA下降不够深度的患者[3,4]。China ARCHES研究进提示我们,在中国患者中,恩扎卢胺能实现快速且深度的PSA缓解,为延缓疾病进展和提升生存获益奠定基础[4]。ENZAMET研究8年随访数据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7个月时PSA≤0.2ng/ml的患者8年生存率翻倍(56% vs. 25%)[3],凸显了深度PSA缓解在长期生存中的核心作用。这些结果提示了我们,在治疗mHSPC患者的过程中,患者的PSA水平能否下降至0.2ng/ml值得我们关注,选择更可能将PSA降到0.2ng/ml以下的治疗方案,可以在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保证其生活质量。尤其注意到,恩扎卢胺能够帮助更多患者将PSA降至0.2ng/ml以下,显著提升深度缓解的比例,进一步证实了其治疗优势。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前列腺癌的异质性,PSA变化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PSA闪烁现象指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PSA先升高后下降,最终低于基线水平的现象,可能与治疗初期肿瘤细胞溶解酶大量释放、导致PSA水平升高有关[9]。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PSA闪烁现象非疾病进展的信号,反而是治疗初期有效的表现之一。患者无需过度恐慌,此时更应坚持规范治疗。随着治疗持续,PSA会逐步回落至更低水平,甚至达到深度缓解状态。ENZAMET研究结果[3]告诉我们,无需因短期PSA波动而中断治疗,在治疗后7个月时PSA≤0.2ng/ml可以收获更好预后,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评估才是科学应对之道。此外,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mHSPC患者的PSA最低值维持时间与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时间显著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10]。因此,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将PSA控制在≤0.2ng/ml,还需要将PSA长期控制在≤0.2ng/ml,从而让mHSPC患者有更好的获益,延缓进展至mCRPC的时间,让患者拥有更长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深度PSA缓解至0.2ng/ml以下是mHSPC患者长生存的基石,恩扎卢胺一线治疗助力更多患者实现深度缓解,带来突破性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魏强.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黄健等. 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4 版. 1 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4.
Miszczyk M, Fazekas T, Rajwa P, et 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Response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Androgen Receptor Pathway Inhibi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Urol Focus. 2025 May 15:S2405-4569(25)00075-6.
ZHANG A Y, DAVIS I D, THOMAS H, et al.8-year outcomes of enzalutamide (ENZA) versus a non-steroidal anti-androgen (NSAA) for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ENZAMET; ANZUP 1304).[J/O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Fangjian Zhou, et al. 2023 ESMO Abs 1795P.
M. Hussain, C.M. Tangen, C. Higano, et al.Absolut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value after androgen deprivation is a strong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new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data from Southwest Oncology Group Trial 9346 (INT-0162).J Clin Oncol, 24 (2006), pp. 3984-3990.
N. Matsubara, K.N. Chi, M. Özgüroğlu, et al.Correlation of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kinetics with overall survival and radiologi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abiraterone acetate plus prednisone or placebos added to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post hoc analysis of phase 3 LATITUDE study.Eur Urol, 77 (2020), pp. 494-500.
Wang F, Wang C, Xia H, et al. Burden of Prostate Cancer in China, 1990-2019: Findings From the 2019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 13: 853623.
Shi Z, Lin J, Wu Y, et al. Burden of cancer and changing cancer spectrum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Trends and projections to 2030. Cancer Epidemiol, 2022, 76: 102068.
楼菁菁,李童童,雷学哲,等.223Ra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质量控制共识[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3,39(06):801-804.
Koo KC, et al. Prostate Int 2015; 3 (1): 10-5.
专家简介
邢毅飞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 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武汉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外科杂志》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
专家简介
何卫阳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党支部书记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Lovelace研究所访问学者
第九批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队长
CUA机器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微创学组及肾癌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微创外科泌尿学组委员
重庆市性医学理事
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SIU)
美国癌症协会会员
仅供医学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编辑:Rosewei
审校:Nobody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