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刚开始做头条号的时候,总想着写些“高大上”的内容,今天分析行业趋势,明天聊职场晋升技巧,结果写了十篇有八篇阅读量不过百。
咱们普通人做头条号,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写啥。
有时候憋了半天写出一篇,发出去一看,阅读量寥寥无几,心里那股劲瞬间就没了。
其实不是咱们写得不好,而是没找对选题。
那些能让读者一看就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吗”“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的选题,才是能让流量翻倍的关键。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做号的经历,跟大家说说怎么挖热门选题。
我刚开始做头条号的时候,总想着写些“高大上”的内容,今天分析行业趋势,明天聊职场晋升技巧,结果写了十篇有八篇阅读量不过百。
后来有一次,我妈跟我吐槽“超市的菜早上贵晚上贱,怎么买才最划算”,我随手拍了张超市傍晚打折菜的照片,配了段自己总结的“买菜省钱攻略”发出去,没想到当天阅读量就破了5000,还有好多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买菜技巧。
那时候我才明白,普通人的生活里藏着最多热门选题,因为这些内容离大家最近,最容易引发共鸣。
怎么从生活里挖选题呢?
我总结了三个小方法,大家可以试试。
第一个方法是“记录困惑”。
咱们每天过日子,总会遇到各种小麻烦: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租房时怎么避开中介的坑?洗衣机用久了有异味怎么清理?这些你自己犯愁的事,其实也是很多人想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就在手机里专门建了个“选题备忘录”,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听到其他家长说“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每天都要写到半夜”,我就把这句话记下来;周末在家做饭,发现“冷冻肉化冻快了不新鲜,慢了赶不上做饭”,也赶紧记上。
等到要写文章的时候,把这些困惑拿出来,改成“XX问题怎么解决”的标题,内容里再说说自己试错的过程,读者一看就觉得有用。
第二个方法是“观察身边人的讨论”。
不管是在小区群里、同事聊天时,还是在菜市场跟摊主闲聊,只要听到大家反复说的话题,大概率就是热门选题。
我住的小区有个业主群,前段时间大家天天在群里说“快递放在丰巢柜里,超过12小时就要收钱,太不合理了”,还有人说“有时候快递员不打电话就把件放柜子里,取的时候还要花钱”。
我看到这个情况,就写了一篇相关文章,里面不仅说了怎么联系快递员重新配送,还说了怎么在丰巢APP里领免费时长券,甚至提到如果快递员未经允许放柜子,可以投诉。
这篇文章发出去,当天就有100多人评论,很多人说“终于知道怎么免费取件了”,流量自然就上去了。
第三个方法是“从自己的经历里找痛点”。
咱们自己经历过的糟心事,往往也是别人的痛点。
我去年装修房子,被装修公司坑了不少钱,一开始选材料的时候,人家说“这个瓷砖是进口的,质量特别好”,结果贴完没半年就开裂了;后来找工人刷墙,工人又说“要刷三遍才能保证效果”,结果刷了两遍就完事了。
那段时间我天天跟装修公司扯皮,心力交瘁。后来我把这些经历整理成了一篇文章,里面说了怎么选靠谱的装修公司、怎么盯着工人干活、怎么验收材料,甚至还附了一份装修合同的注意事项。
这篇文章发出去后,很多准备装修的人都来问我细节,阅读量也很快破了1万。所以说,别觉得自己的经历不值一提,那些让你头疼的、难过的、生气的事,其实都是很好的选题素材。
说到挖热门选题,很多人都会想到追热点,但有时候热点追不好,不仅没流量,还会让读者觉得“跟我没关系”。
我刚开始追热点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
有一次,某个明星官宣离婚,我赶紧写了篇文章分析他们的感情经历,结果发出去阅读量才几百,评论区也没人说话。
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所有热点都值得追,只有那些普通人能发表看法、能从中得到好处的热点,才是好选题。
怎么选对热点呢?
我总结了两个判断标准,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个标准是“这个热点跟普通人的生活有没有关系”。
比如前段时间“社保缴费基数调整”的热点,很多人都关心“缴费基数涨了,自己每个月要多交多少钱”“养老金会不会跟着涨”,这种热点就跟大家的钱袋子有关,值得追。
还有一次“全国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我看到这个热点后,就写了一篇相关文章,里面不仅说了不同地区的调整情况,还教大家怎么看自己的工资有没有达到最低工资标准。
这篇文章发出去,阅读量很高,很多人在评论区说“我赶紧查了一下自己的工资,还好达标了”“我们公司工资还没到最低工资,明天就去问HR”。
第二个标准是“普通人能不能在这个热点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比如,每年高考的时候,“高考作文题”都是热点,但如果只是分析作文题难不难,读者可能没兴趣。
我去年高考的时候,就写了一篇怎样写高考作文的文章,里面结合自己辅导孩子写作文的经历,说怎么让孩子平时多观察生活、多记日记、多积累名言警句,甚至还举了我家孩子写作文时用的例子。
这篇文章发出去,很多家长都来评论“我家孩子也不会写作文,明天就试试这个方法”,阅读量也破了2万。
所以说,追热点的时候,别只盯着事件本身,要想想这个热点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是解决了他们的疑问,还是给了他们有用的方法,只有这样,热点才能变成流量。
刚开始做头条号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喜欢写什么,读者就会喜欢看什么”,结果写了很多自己觉得不错的内容,流量却很差。
后来有个做号的朋友跟我说“别凭感觉,要靠数据”,我才开始研究头条号的后台数据,慢慢发现原来数据里藏着很多热门选题的线索。
现在我每次找选题前,都会先看数据,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流量至少能比以前翻一倍。
怎么用数据找选题呢?
我主要看三个地方:头条号后台的“粉丝分析”、“内容分析”,还有头条首页的“热榜”。
先说说“粉丝分析”。
在头条号后台,你可以看到自己粉丝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标签,这些信息能帮你精准找到粉丝喜欢的选题。
比如我的粉丝里,30-45岁的女性占比超过60%,她们的兴趣标签主要是“家庭生活”“美食”“育儿”,所以我就多写这方面的内容。
再说说“内容分析”。
在后台的“内容分析”里,你可以看到自己以前发的文章,哪些阅读量高、哪些点赞多、哪些评论多,这些高数据的文章,其实就是很好的选题方向。
比如我写过一篇冬天怎么腌萝卜干的文章,阅读量破了1万,点赞也有600多。我就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受欢迎,发现“家常做法”“脆爽入味”“能吃一整个冬天”这些点很吸引读者。
于是我又接着写了腌萝卜干怎么吃更香的文章,结果这篇文章阅读量也破了6000。所以说,别浪费自己的高数据文章,从里面找规律,然后举一反三,就能挖出更多热门选题。
最后说说头条首页的“热榜”。
头条首页的热榜每天都会更新,上面的话题都是当下最受关注的,而且很多热榜话题都有“热度值”,热度值越高,说明越受欢迎。
但不是所有热榜话题都适合写,我一般会选那些“热度值在50万以上,而且跟普通人生活相关”的话题。
比如有一次热榜上有个话题“#如何看待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热度值有80多万,我就写了一篇相关文章,这篇文章发出去数据不错,很多年轻人在评论区说“我也是这样,反向消费后更轻松了”。
不过用数据找选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别盲目跟风。
比如有些热榜话题虽然热度高,但时效性很强,等你写完发出去,热度可能已经过了;还有些话题虽然数据好,但跟你的账号定位不符,写了也不会有太多粉丝关注。
我先前就犯过这样的错,看到热榜上有个“#某款新手机发布#”的话题,热度很高,就写了一篇分析这款手机的文章,结果阅读量虽然有5000多,但粉丝转化率特别低,因为我的账号定位是生活类,跟手机数码没关系。
后来我就再也不写跟定位不符的热点了,只选那些跟自己账号方向一致、而且有持续热度的话题。
其实做头条号找热门选题,没有那么难。不需要你有多么专业的知识,也不需要你有多么厉害的文笔,只要你多观察生活、多追有用的热点、多分析数据,就能挖出那些让读者喜欢的选题。
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也经常没流量,但慢慢摸索出这些方法后,现在每个月都能写出好几篇阅读量破万的文章。
所以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只要你用心找选题、认真写内容,你的文章流量肯定能翻倍。
来源:考拉大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