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星社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老城区核心地带,辖2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达3.3万。这里曾是典型的“三多一难”片区——人口多、诉求多、矛盾多,群众办事难。过去社区基础设施薄弱,治理手段单一,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居民满意度较低。今年以来,社区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
红星社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老城区核心地带,辖2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达3.3万。这里曾是典型的“三多一难”片区——人口多、诉求多、矛盾多,群众办事难。过去社区基础设施薄弱,治理手段单一,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居民满意度较低。今年以来,社区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围绕“阵地集约、机制闭环、队伍协同、网格前置、数据赋能”五大核心要素,在资源整合、网格治理、矛盾纠纷化解上下功夫,形成了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治理体系。
整合资源 打造规范化综治中心
红星社区秉承“一室多用”“多室共用”的工作理念,率先在全县154个村(社区)中深入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集成“多网合一”,警务室、信访接待室、人民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站、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指挥调度中心等多个服务模块,实现集约化办公,成为联系群众、了解民意、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同时,社区构建“1+2+N”组织体系,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全面统筹做好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社区民警、法治副村长担任副主任,调解员、基层治理专干、妇联主席、网格长等为成员,提升矛盾纠纷风险预防预警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今年5月,红星广场小区业主刘先生与该小区物业因门锁损坏问题找到综治中心,中心工作人员耐心接待,详细了解双方反映的问题。随后,召集调解员、志愿者等人员疏导双方情绪,中心工作人员及时上报街道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请求县综治中心在调解专家库派出熟悉住建业务的专家赶赴现场参与调解,经过大家的合力调解劝说,最终这起纠纷案件被圆满化解。
依托网格 延伸综治中心服务触角
根据社区的地理布局、人口分布、治安状况、便于管理等原则,红星社区科学优化158个基础网格,配备327名网格员,他们是综治中心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的“眼睛”和“耳朵”,真切地感知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并第一时间上报中心解决。社区综治中心制定详细的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明确网格员在信息收集、矛盾调解、安全巡查、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同时,实行工作流程全闭环。日常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矛盾纠纷苗头、环境卫生流程问题,及时采集信息,通过“云综治”系统、工作日志或者电话专报,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上报至综治中心平台。综治中心根据问题性质,迅速“派单”给社区民警、物业、调解员或相关职能部门。各方力量按指令赶赴现场处理,问题处理完毕后,网格员会及时反馈结果,形成工作闭环。
发动群众 打造“群防群治”共同体
红星社区着力构建三大群防群治支柱:“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主要由热心居民、楼栋长、老党员等组成。他们在综治中心和网格员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巡逻、看楼护院、信息收集、防范宣传,是社区里流动的“安全哨”;“平安商铺”联盟,动员沿街商户加入联防体系,安装联网报警设备,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需要帮助的居民,商户能第一时间联系综治中心或巡逻力量;“指尖上的巡逻队”,利用“云综治”系统、社区微信群等线上平台,鼓励居民随手拍、随手报身边的异常情况和安全隐患,让每个人都成为社区的 “安全监督员”。综治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这些力量,定期组织培训、末端防处演练,提供必要装备(如巡逻袖标、手电筒、对讲机等),建立激励机制,让群防群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有效化。
前不久,在群防群治队伍日常巡逻至一小区停车场时,发现一对年轻夫妇正在与停车场工作人员发生口角争吵,甚至出现肢体冲突,大家立刻上前拉开争吵双方,并及时上报中心。中心迅速派出公安民警。最终,在群防群治队伍和民警的合力处置下,这起纠纷被及时化解,双方握手言和。这起案件的成功预防,正是群众参与、中心指挥调度、各方力量迅速响应的完美配合。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