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将涉外海商事审判作为着力打造的7个司法品牌之一,积极培育典型案例,加大涉外审判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制度规范建设,稳步提升海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助力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近日,15位
☝
▲《人民法院报》2025年9月24日第6版
晨光熹微,滨城大连在海风中苏醒。
2025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将涉外海商事审判作为着力打造的7个司法品牌之一,积极培育典型案例,加大涉外审判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制度规范建设,稳步提升海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助力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近日,15位驻辽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来到大连市,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旁听案件庭审、走进生产车间等方式,深入调研辽宁法院海事审判工作。通过调研,代表们对辽宁法院在建设海洋强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进一步深化涉外海事司法实践,打造海商事审判金字招牌,更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建言献策。
▲代表们参观大连海事法院院史馆。资料图片
完善海事审判工作
“去年审理涉外案件同比增长15%,其中80%当事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海事审判正以开放的胸襟和专业的司法能力,成为连接世界的‘司法桥梁’。”
在大连海事法院,代表们认真听取工作汇报,一组组数据彰显海事审判司法效能,一项项举措护航海洋经济发展。
沟通是办理国际海商事案件的前提条件,大连海事法院中英双语网站引起了代表们的浓厚兴趣。据介绍,该网站自2019年正式上线,是辽宁法院系统中首个中英双语司法门户网站,成为外籍当事人了解中国海事审判的一扇窗。
一个小小的门户网站,见证了中国海事审判高质量发展的历程。1984年以来,中国海事法院从最初6家海事法院扩展到如今11家海事法院及42个派出法庭,累计审理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件超过50万件。
完善海事审判工作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动中国海事审判迈上更高台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连海事法院不断完善“在院、入校、上船、进海”人才培养模式,一体融合抓实建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海事审判人才,也成为此行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郭庆莉建议,要重点加强年轻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使他们更接地气、善于沟通,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辽宁省人大代表高慧英建议,强化人才队伍专业培训与学术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航海、国际贸易、外语等复合型人才,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及人才培养基地。
调研中,代表们还围绕建强法庭、创新机制、培育案例和强化舆论引导等方面,为推动海事审判高质量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全国人大代表赵明枝建议,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海事法庭作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跨境司法协助合作,着力解决涉外“送达难”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李驰建议,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办理案件中实现线索共享,强化“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共同守护海洋生态和市场秩序。
▲旁听庭审后,代表们与合议庭法官进行交流。资料图片
提升中国司法公信力
调研过程中,通过现场旁听庭审,代表们对海事审判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据这起海事纠纷的主审法官介绍,纠纷并非发生于我国管辖海域内,而诉讼双方均自愿选择由中国法院审理,展现了中国海事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庭审后,代表们就海事法院的案件受理范围,国际航运规则的实践适用,以及涉外海事审判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进一步提升中国司法公信力等,与法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代表们认为,提升中国司法公信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化涉外审判创新,培育更多典型案例,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规则制定,提升中国海事司法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佟亮建议,加强和完善国际海事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将中国特色的基层调解“东方智慧”融入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中,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
在全国人大代表刘铭杰看来,法院要组织力量重点研究和应对海洋新业态带来的挑战,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并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辽宁省人大代表王方皓建议,在大连海事法院设立综合审判庭,统一管辖刑事、行政案件,制定海洋新业态审判指引,推动我国海事审判实践融入国际规则。
辽宁省人大代表王岚建议,继续用好司法建议制度,善于总结梳理司法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送达相关方,提示法律风险的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效发挥司法的价值引领作用。
辽宁省人大代表颜佳琪建议,将海洋强国理念及海商法相关基本知识写入基础教育教材,让全国各地学生从小树立“向海图强”意识,引导未来职业选择,为国家海洋战略储备人才。
▲代表们在座谈会上就推动海事审判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资料图片
依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开展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落实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大连海事法院积极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种种举措,成为全省法院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生动缩影。
海事审判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本次调研的重点课题。在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代表们站在码头远眺,巨轮穿梭、吊臂起落,集装箱如山峦般层叠堆放,海天之间尽是繁忙与生机。
“去年有37起涉港纠纷通过调解化解,效率很高,结果也公正,避免了货物滞留影响港口作业。”港口负责人介绍,优质高效的海事诉讼服务充分发挥了对港口物流发展的保障作用。
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们深入了解海事审判在防范船舶建造、质量、交付风险中发挥的司法保障作用。
此时,代表们的笔记本上已写满密密麻麻的见闻与思考。从“智慧海事”系统的高效运转,到港口纠纷的实地化解;从庭审的专业高效,到企业的迫切需求,每一处细节都是海事审判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全国人大代表孙元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和辽宁高院进一步支持大连海事法院发展,为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司法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管旭建议,利用全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大连海事法院服务建设海洋强国、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贡献,把辽宁海洋故事讲得更响亮、传播得更远。
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建议,要通过加强涉外海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事审判辽宁品牌,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岸边,海风裹挟着海浪的节拍,与厂房内不绝于耳的金属敲击声遥相呼应,宛如一场自然与工业的盛大合奏。辽宁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研究吸纳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努力将调查研究的“金点子”转化为海事审判新成效,为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作出更大贡献。
制作丨李 雪
来源:辽宁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