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稳居前三!以岭药业:老品种稳盈利,新品种续增长动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7:43 1

摘要:中药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将传统中药的临床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并以现代医学标准开展研究与生产。这一进程不仅能让历经千年验证的中药名方疗效获得科学诠释,更能催生出符合当代健康需求的创新药品种,为中医药产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在众多投身中药现代化的企业

中药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将传统中药的临床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并以现代医学标准开展研究与生产。这一进程不仅能让历经千年验证的中药名方疗效获得科学诠释,更能催生出符合当代健康需求的创新药品种,为中医药产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在众多投身中药现代化的企业中,以岭药业凭借深厚的理论积淀、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丰硕的创新成果,成为行业内极具代表性的标杆企业。

政策利好落地,中药创新药迎来发展新窗口

政策的积极引导,为中药创新药产业按下 “加速键”。此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 (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限从 60 个工作日缩短至 30 个工作日。这一调整不仅是对整个创新药领域的重大利好,更关键的是 —— 中药创新药被正式纳入 30 日快速审评通道,意味着其在监管层面已被明确界定为 “创新药” 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地位与发展优先级进一步提升。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整体迎来快速上涨行情,但创新中药企业的涨幅却相对有限。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两大核心原因:一方面受中药行业自身周期性波动影响,短期业绩传导存在时滞;另一方面则源于部分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 长期以来,“中药” 与 “创新药” 的关联度被低估,鲜少有人将二者紧密绑定。然而,从产业逻辑来看,中药创新药依托传统医学理论支撑,叠加现代临床试验验证,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又符合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的行业导向,增长路径清晰,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研发驱动增长,以岭药业创新成果持续 “破圈”

作为创新中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岭药业的业务布局涵盖中药、化生药与大健康三大板块,其中中药板块是公司收入与利润的核心贡献来源。截至 2024 年底,以岭药业已拥有 17 个专利中药,产品覆盖心脑血管、呼吸、代谢、神经等 8 大临床疾病系统,尤其在心脑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领域,凭借扎实的疗效与广泛的临床认可,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是以岭药业创新能力的 “底气” 所在。过去三年,公司年度研发投入在 A 股中药板块中始终稳居前三,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位居行业前列;截至 2024 年底,研发人员数量已达 1516 人,形成了一支涵盖中医理论、药理、临床、转化医学等多领域的专业团队。高投入自然催生高产出,近年来以岭药业的学术成果呈现 “井喷” 态势,多款核心产品的研究突破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实现中医药学术 “破圈”。

其中,“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 论文成功发表于全球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IF=63.1),不仅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药物方案,更成为首个登上该期刊的中成药研究,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此后,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津力达颗粒、八子补肾胶囊等核心产品,也相继凭借高水准临床试验数据,将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F=58.7)、《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8.1)等国际权威期刊,让中医药的疗效获得全球医学界认可。

与此同时,以岭药业还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心血管事件链防治研究” 重大课题,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治开展系统性研究 —— 从津力达颗粒干预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到通心络胶囊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干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再到参松养心胶囊改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预后,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 20 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成为中医药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典范。

估值潜力释放,以岭药业成长逻辑清晰

当前,创新中药企业普遍面临 “研发管线价值未被充分计价” 的问题 —— 由于市场对中药创新的认知尚未完全到位,多数企业的研发储备与未来增长潜力未能在估值中体现。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临床证据持续积累,一旦资本市场认可中药创新药的价值,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从以岭药业的基本面来看,公司的成长逻辑尤为清晰。在产品结构上,既有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年销售额可观的 “大品种”,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又有连花清咳片、八子补肾胶囊等具备高增长潜力的 “二线品种”,持续打开市场空间。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创的 “络病理论”—— 这一理论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如今已成为全球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众多国际科研人员开始自发探索络病理论及相关转化药品,为公司产品的国际化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研发管线上看,以岭药业的创新节奏始终保持稳健:过去 5 年,公司有 5 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其中 4 个成功纳入医保目录,基本实现 “每年研发一个新品种” 的目标;根据 2024 年度报告,目前公司有 6 款中药新药、3 款化药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另有柴黄利胆胶囊、芪桂络痹通片、苯胺洛芬注射液 3 个品种进入新药申报阶段,预计今年可实现获批。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对中药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公司研发投入的效果逐步显现,以岭药业将形成 “老品种稳盈利、新品种拓增量” 的增长格局,有望重新回归创新中药成长股的核心逻辑。在推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道路上,以岭药业不仅将为自身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将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纵横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