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5年(第二十届)《亚洲品牌500强》年度报告及榜单。报告以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亚洲领导力为基本指标,中国总计217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一,青岛10个品牌上榜。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9月25日讯】
继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后,青岛迎来了在亚洲榜上的群星闪耀时。
日前,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5年(第二十届)《亚洲品牌500强》年度报告及榜单。报告以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亚洲领导力为基本指标,中国总计217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一,青岛10个品牌上榜。
海尔、青岛啤酒入围榜单前50强,分列第4位和第49位。其中,海尔作为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连续20年上榜。青岛啤酒位次较上年上升1位,稳居啤酒行业首位、食品饮料行业前三;海信作为青岛龙头也同样上榜,展示着青岛“金花”与时俱进的品牌魅力。
卡奥斯则连续五年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唯一入选品牌,蝉联行业第一,且排名较上年上升21位至218位;双星轮胎和赛轮轮胎两家轮胎品牌则分列第305位和第316位。值得一提的是,双星轮胎不仅蝉联中国轮胎行业首位,旗下品牌锦湖轮胎也再度入选榜单,较上年上升5个位次。
澳柯玛、日日顺、青岛银行、逢时科技作为该榜单“常客”也均保持着向上进阶势头,持续攀榜进位。
在市场竞争加剧、消费信心波动的复杂形势下,这张品牌榜的价值不言而喻。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信心波动以及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让品牌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品牌榜无疑是简化决策的“信任背书”;从供给端来看,从存量博弈到增量扩展,品牌都是衡量自身竞争力的金标准;于城市发展而言,品牌的重要性更是超越个体层面,它构建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基础设施”——
不确定性渐成常态,品牌的确定性价值,就是城市发展穿越周期、驶向长期增长的“压舱石”,而青岛的“压舱石”正以矩阵的形式熠熠生辉。透过这份榜单,可一窥这座“品牌之都”的信心与底气。
01
不止“单打冠军”,更是“品牌舰队”
细察这份榜单,不难发现诸多“唯一”“领跑”的关键词:
海尔,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且20年连续上榜;
卡奥斯,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唯一入选品牌;
逢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领域唯一上榜品牌;
双星轮胎,持续领跑中国轮胎品牌。
在品牌战略中,“唯一”与“领跑”是极具冲击力的定位方式,它们意味着稀缺性与权威性,意味着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独特地位,也意味着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格局、行业规则制定上的长足优势。而如果将10个登榜品牌放在一起,则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青岛品牌闪耀亚洲的底层逻辑。
在智能家电领域,海尔、海信、澳柯玛这“三驾马车”,覆盖了从白电到黑电、从传统制造到物联网生态的全领域布局。以海尔为例,既聚焦消费端,也深耕数字化转型——其孵化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交相辉映,共同推进其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等方面的全方位协同;
在高端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双星、赛轮及双星旗下锦湖轮胎的“三品牌矩阵”,其含金量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更体现在当之无愧的行业引领性——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是橡胶轮胎业推动工厂绿色化发展的代表,赛轮则以“液体黄金”轮胎技术突破材料瓶颈,他们拉动青岛轮胎品牌在全球橡胶行业低迷期实现了逆势增长;
现代服务业领域,日日顺供应链的“场景物流”模式与海尔生态形成闭环,青岛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代表以“科技+普惠”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食品饮料领域的青岛啤酒与海洋生物领域的逢时科技,也在借由消费、大健康风口,不断拓展着品牌集群的边界。
当一个产业中密集出现多个亚洲500强品牌,绝非偶然性的市场巧合,而恰恰是产业成熟度、竞争生态、创新能力与资源禀赋深度耦合的必然结果。既有“单打冠军”、也有“品牌舰队”,登榜品牌背后的“产业集群”特征,是青岛优势产业在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中强势地位的直接显现,而这种“群体性竞争优势”也将进一步提升青岛相关产业的全球话语权。
02
优势的坚守,新动能的起势!
一批青岛企业“组团”上榜,展现出企业与产业发展的强相关性,同时也照见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从上榜的企业来看,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企业“强者恒强”,持续发光发热,这也代表着城市在智能家电、食品饮料、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守住了引领者的身位。
而技术向前发展,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批成果涌现,重塑了生产生活的样貌。城市的产业,也要在新的场域竞争。日日顺、逢时、青岛银行等企业通过深耕现代物流、海洋生物、现代金融等新兴赛道走上台前,向外界展示青岛新的产业力量。
一直以来,青岛都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以及产业创新力的提升。如今,青岛提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在提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重点布局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目前,青岛市人工智能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海岸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进入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名单,逢时科技、极视角等品牌加速起势,在新兴领域留下越来越多的“青岛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青岛的企业,也纷纷向“新”布局、自我“裂变”,主动跟进技术发展的浪潮,培育新的品牌占领产业高地。
作为青岛的龙头企业,智能家电产业中的领跑者,海信就在加强对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产业的布局。
在芯片领域持续投入,海信打造了信芯微电子这一企业,通过不断加强研发,将显示类芯片拓展至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相关产品中,将应用场景不断延伸。跟进人工智能的浪潮,日前,海信与福耀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未来工厂与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也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制造场景中快速落地。
稳住优势的底盘,实现新的跨越,青岛的企业与城市携手,不断向上,生生不息。
03
创新创牌,领先的关键
城市产业的这份持续性的竞争力,还体现在一系列“连续登榜”的数据上。
海尔、海信、青啤等企业,向来是榜单上的“常客”,据了解,青岛银行、日日顺也连续9年、5年登上榜单,逢时在前一年上榜后,今年位次继续前进,品牌价值接连获得认证。
一直保持领跑,意味着企业经受住了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而保“鲜”的秘诀,在于企业不断创牌,以持续的自我迭代,塑强品牌的竞争力。
创新,一直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总编辑刘人怀认为,在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对于品牌消费也有新的需求和期待。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创新,从品牌传播到国际化布局,科技创新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
在海尔眼里,“科技创新是一个品牌立足世界的关键变量”。通过布局线下十大研发中心和线上HOPE创新平台,将创新力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链接了超过25万专家;
同样在创新层面做深做实的海信,在全球设立了 30个研发中心。这一方面是在不断产出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与全球消费者的进一步对话,在全球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印象;
而深耕食品饮料行业的青岛啤酒,也打造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菌种研究、风味调控、低碳酿造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攻关,成为行业唯一且四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岛的龙头企业持续向前创牌的同时,还有一批新兴力量同样以创新立足,做大自身的品牌IP。逢时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透明工厂,并与挪威阿克海洋生物、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机构合作,持续夯实自身创新实力。
也正是这份对市场的敏锐嗅觉,还有对创新的持续追求,青岛品牌向前迈步,在全球视野中熠熠生辉。
来源:蓝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