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娘刺耳的尖叫声与围观者的哄笑声交织,两名女子被胶带紧紧缠绕在共享单车上,无法挣脱。这场以传统婚俗为名的闹剧,最终以涉嫌违法的强制行为收场。
伴娘刺耳的尖叫声与围观者的哄笑声交织,两名女子被胶带紧紧缠绕在共享单车上,无法挣脱。这场以传统婚俗为名的闹剧,最终以涉嫌违法的强制行为收场。
9月24日,陕西咸阳彬州市发生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恶俗婚闹事件。多名男子将两名伴娘用胶带捆绑在共享单车上,并按住一名男子的头部强行与伴娘亲吻,整个过程伴娘不断挣扎尖叫,但无人制止。
视频在网络传播后,网友一致谴责这一行为低俗并涉嫌违法。彬州市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当地确实存在婚闹风俗,但并未如此过分,市政府已关注此事并会进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在陕西省咸彬州市的一场婚礼中,两名伴娘被多名男子使用胶带紧紧缠绕在共享单车上。
随后这些男子强行按住一名男子的头部,使其与伴娘亲吻。整个过程中,伴娘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不断挣扎并发出尖叫声。
视频中可以听到周围有多个围观者发出哄笑声,但无人上前制止这一行为。这种将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一致谴责。
许多网友直言这是“低俗”行为,更有观点指出这已超出婚闹的范畴,涉嫌强制猥亵违法犯罪。事件曝光后,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相关视频。
该工作人员承认当地确实存在婚闹风俗,但强调“没有这么过分”。他表示:“我们也宣传过不允许婚闹,但是没有那么厉害了还是会有,这个事情我们会管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官方回应中还提到,通过持续宣传倡导文明婚礼,当地婚闹现象已比之前减少很多。这一回应表明,恶俗婚闹在彬州市并非首次出现,当地政府也已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尝试解决。
婚闹作为一种婚俗习惯,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渊源。根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可追溯至先秦汉代时期,最初目的是“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
东汉学者仲长统在《昌言》中明确将婚闹称为“污风诡俗”,指出其“不可不断者也”。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外篇·疾谬》中描述:“俗间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论。”这显示婚闹陋习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存在争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封建社会的婚闹活动往往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新娘和伴娘成为主要戏谑对象,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多有记载。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婚闹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本应逐渐走向文明化。然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地区的婚闹行为反而变本加厉。
德州市民俗专家王德胜分析认为,现代恶俗婚闹的出现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高额彩礼导致双方家庭对立情绪在婚礼现场爆发;二是恶俗婚闹形成了一种报复性循环。
更严重的是,一些婚闹行为已经明显违反法律。法律专家指出,如果婚闹行为符合“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则涉嫌构成强制猥亵罪,根据刑法第237条,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难以彻底杜绝的恶俗婚闹现象,彬州市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报道,彬州市持续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共筑美好新生活”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当地修订了《彬州市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十条规定》等文件,引导群众抵制婚丧陋习,反对铺张浪费。
彬州市豳风街道也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宣传标语、文化墙、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传递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理念。
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如当地村民所言:“以前村里办事,大家都攀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重得很。现在好了,有了新的村规民约,大家心里都有了标准,按规矩来,既省钱又省心。”
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彬州市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广文明婚礼,包括修订《彬州市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十条规定》、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等。
各村庄也修订村规民约,对宴席规模、礼金数额等做出细致规定,让文明婚礼逐渐成为新风尚。
法律专家明确指出,一旦婚闹行为超出底线,涉嫌强制猥亵犯罪,当事人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当传统习俗与个人权利冲突时,法律永远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防线。
来源:社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