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的魅力所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7:29 2

摘要:“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山青草绿水长流”、“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人也留来地也留.......”。这些红遍大江南北的优美经典唱段,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刻印在几代人的脑海中,更是萦绕在人们心间的一种文化符号,令人意味深长,久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的魅力所在

“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山青草绿水长流”、“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人也留来地也留.......”。这些红遍大江南北的优美经典唱段,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刻印在几代人的脑海中,更是萦绕在人们心间的一种文化符号,令人意味深长,久听不厌。

图片说明:纪念杨兰春先生诞辰百年演唱会

豫剧《朝阳沟》自1958年5月搬上舞台,后经不断打磨、完善、提高,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摄制成戏曲艺术片,至今已走过了67个年头,仅省豫剧三团就演出逾8000场,演员更替到了第四代,其艺术品位和精湛表演创造了现代戏的经典,成为戏曲中的一座艺术高峰。作为一名戏曲忠实爱好者,我对豫剧《朝阳沟》悠扬的音乐旋律、动听优美的唱腔越加钟爱有加、钦佩慕名。几十年来,每每欣赏,都有一种舒心、惬意、愉悦之感,可谓是余韵悠长、回味无穷,更陶冶和丰颖了我的业余生活。该剧虽然六十多年过去了,仍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成为现代戏经典中的经典。

图片说明:1964年元旦,毛主席与三团演职人员合影

笔者认为,豫剧《朝阳沟》,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剧本之好。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的成功,主要源于编剧杨兰春先生完美融合了政治性与艺术性双重魅力的精彩创作,是真正“接地气”的作品,它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一部关于城市姑娘王银环和未婚夫高拴保携手下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社会主义初期农民的进取精神,写出了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追求、奋斗与憧憬。这部剧以鲜明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着重叙述有拴保、银环之间酸甜苦辣的感情;有理想在现实中破碎的难过之情;有家庭,邻里之间真诚相待、相互体恤的温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苦、真实、朴素和对美好的追求向往,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精神启迪,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情感共鸣。

图片说明:杨兰春先生在创作中

豫剧《朝阳沟》是一部富有生命力的戏曲作品。该剧注重情节设计和场景设计中的前后照应、对比反差,形成了精巧的叙事结构,推进故事发展。如银环初到朝阳沟时,满情欢喜,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在她的眼中山欢水笑、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而当她面对挫折,心灰意冷,离开朝阳沟时,早已事过境迁,野花都“皱眉摇头”、“千层山遮不住满面羞”、“我口问心、心问口”,可谓对比鲜明,银环从决心扎根农村到离开农村患得患失,彷徨不定的心境也得以展现。

图片说明:王基笑先生与演员交流唱腔

豫剧《朝阳沟》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追求立体化和人物性格化,使一系列鲜活的戏剧人物站立于舞台之上。剧中有朴实真诚的拴保,也有美丽大方的银环;有泼辣势利的银环妈,也有乐观善良的拴保娘;有率真直爽的二大娘,也有老诚练达的李支书;有聪明活泼的巧真,也有内向实诚的拴保爹……。全剧不仅人物形象鲜明,性格迥异,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而且紧贴时代,讴歌时代、融入时代、传递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具备了永恒的戏曲艺术魅力。

图片说明:王基笑先生唱腔音乐概论

二、音乐之美。“戏以曲传”,豫剧《朝阳沟》的艺术魅力还与旋律优美的音乐设计密不可分。当年,以王基笑、姜宏轩、梁思晖等为代表的音乐创作团队中,在戏曲音乐设计领域均是精英翘楚,可谓是春兰秋菊,各具所长。在创作上,他们推陈出新,将豫剧的豫东、豫西、祥符、沙河四大腔调以及传统板式和现代音乐风格进行最大限度的融合,反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突显浓郁的河南乡土特色,符合广大观众的欣赏口味,创作出的一种旋律优美、明快细腻、生动好听、充满泥土芬芳的音乐风格,从而打动了观众。传统豫剧中,男女声腔通常采用同腔同调,三团创立的豫剧“转调”唱腔方式,使男声唱腔更加浑厚质朴,女声唱腔丰厚明亮,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旋律悠扬,丰富多变,被戏曲界推崇为一种新音乐流派。

图片说明:王善朴、魏云在电影中饰演拴保、银环

在音乐设计创作中,豫剧三团秉承“群体作战”的优良传统,在《朝阳沟》音乐设计中,尝试将多种艺术形成的元素融入戏曲里,特别是剧中男女对唱,二重唱和合唱部分,在保留豫剧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入新的音调,既保留了豫剧的明亮、委婉、生动、韵美,又增添了现代音乐的流畅性和表现力。这种新颖别致的音乐设计,使得剧中每个角色的情感得以深入传达,让观众们沉浸在剧情之中。

图片说明:韩玉生、魏云在“七七”版中饰演拴保、银环

河南豫剧三团注重以简洁的音乐语言刻画生动的艺术形象,其旋律设计贴近生活,节奏畅快,爽朗清雅,能够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和剧情张力,使听众产生共鸣,这也是广大戏迷观众普遍喜欢的一个重要方面。如“锄地”一段中的音乐伴奏,吸纳道情、曲剧及歌剧姊妹艺术的音乐元素,无痕融入豫剧板式中,使其唱腔节奏更加生动、富有浓郁的河南乡土气息特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能够在戏剧舞台上光彩再放,常演不衰。

三、唱腔之韵。豫剧《朝阳沟》不仅在音乐设计上精彩,而且唱腔表演上更是一场视听“盛宴”。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则为这部剧注入了灵魂,他们用精湛的演技、细腻的表演,深情的演唱,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真实可信、入木三分。无论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还是几句唱词,包括念白,都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角色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戏曲艺术片电影版《朝阳沟》中,王善朴饰演的拴保,魏云饰演的银环为剧中角色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他们通过声腔、旋律与角色情绪的精准链接,把角色的感情表现得入微尽致、精妙出神,让观众们沉浸在剧情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纯真与美好,追求与向往。

王善朴在饰演拴保“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这一核心唱段中,他在继承豫剧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以自身的大本嗓声腔将传统戏曲的婉转与民间音乐的粗犷结合,形成独特的纯朴洪亮的风格,既保留了豫剧的韵味,又增强了现代戏的表现力,其表演风格至今仍是豫剧现代戏中的标杆。魏云饰演的银环“人也留来地也留”核心唱段,通过声腔的强弱,快慢变化,将角色的情感层层递进,她醇厚而富有感情的嗓音,演唱时既能激情澎湃,又能细腻传达角色情感,通过头腔与胸腔共鸣的转换,将银环的困惑与坚定表现得层次分明,展现了角色从动摇到坚守的转变。

图片说明:盛红林、杨红霞饰演拴保、银环

还应提到的是,该剧几乎为所有主要人物都“量身定做”了唱腔唱段,除了男女主角拴保、银环之外,银环娘,拴保妈,二大娘、李支书等都有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彩唱段。剧中的魏云、王善朴、高洁、马琳、杨华瑞等演员,也因为这部剧目成了几代人心目中的戏曲电影明星。

“七七”版《朝阳沟》修改并增加的许多拴保、银环二重唱,大合唱、伴唱的唱段,依然深受群众喜爱。“七七”版《朝阳沟》中,韩玉生饰演二代拴保,他声音洪亮,高亢激昂,扮相质朴且充满朝阳之气;银环仍由魏云扮演,此时的魏云老师更加娴熟、老道。韩玉生、魏云在二重唱中,其声音行腔圆润,清雅明亮且富有感染力,二人声情并茂的演唱成为现代戏对唱中最为出色的黄金搭档,可以说至今无人超越。卢兰香饰演的拴保娘、陈新理饰演的李支书的唱段也大受观众欢迎。

图片说明:张军涛、刘雯卉饰演拴保、银环

2001年,盛红林、杨红霞成为三代拴保、银环的扮演者,红林、红霞这一“双红”搭档,也成了该版从2001至2023年20年的热演。

如今,《朝阳沟》的演员已经更替到了第四代,刘雯卉,张军涛分别饰演银环和拴保。历代饰演者的演唱风格均以大本嗓为主,保持三团唱腔特点,让三团的演唱风格体现出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图片说明:徐俊霞在饰演银环演出中

四、影响之大。豫剧《朝阳沟》这出戏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剧情贴近生活,主题鼓舞人心,唱词亲切朴实,音乐富有创新,演员表演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丰富,还在于三团创作与演出团队的精诚合作,这也是三团精神的体现所在,在当今戏曲领域中始终占尽了先机,经得起时间检验,并不断提升精进,使之常演常新。而剧作本身也已不单单是一部戏而已,它更成为河南文化精神的象征,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底,该剧最终成就了一座在豫剧史上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峰。

多年来,对《朝阳沟》的各种赞许和赞美之词数不胜数,有来自不同时代的热心观众,有媒体的无数报道,有行业内的顶极学者、专家,引得同行侧目、不同剧种争相移植......

该剧作为现代戏经典中的经典,影响了几个人,更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

图片说明:常香玉、杨华瑞饰演拴保妈、银环娘

1963年12月31日,《朝阳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1999年《朝阳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百部精品剧目; 2004年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 200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 2021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20年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2022年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

图片说明:韩玉生、魏云饰演拴保、银环的劳动场景

《朝阳沟》作为豫剧现代戏唱腔创作的源泉和范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并衍生出了许多作品,分别在1964年、1965年和1977年被编成连环画、图书以及出版发行的录音带、录像带、广播电视播放、网络传播等,其影响力、受众面之广大,它的成功也是不言而喻的。

2018年3月28日,跨世纪经典剧目——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创演六十华诞展演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四代“朝阳沟人”同台献艺,再现了经典魅力。

2018年7月9日晚,豫剧三团演出的以“经典大家唱,永远的《朝阳沟》”,在河南广电台8号演播厅精彩上演。演出实况在央台《空中剧院》栏目播出。

图片说明:张泽群、杨红霞在明星版饰演拴保、银环

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和央台主持人张泽群分别饰演《朝阳沟》中的拴保,在男高音、金话筒参与的两位新拴保形象,首次呈现戏剧舞台,成为明星版《朝阳沟》的一大亮点。

除了老一代著名艺术家王善朴、高洁等联袂登台外,豫剧名家李树建、汪荃珍、王惠、孟祥礼、马兰等均在剧目中亮相; 三团团长贾文龙、书记琚青春在最后一场中分别饰演拴保、银环,带给观众别样观剧体验。

2025年7月6日晚,《朝阳沟》中第一代拴保饰演者、近百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先生携弟子、再传弟子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声腔盛宴,《再唱一百年--从艺九十周年声腔艺术师徒演唱会》,昭示了豫剧《朝阳沟》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鉴于《朝阳沟》的艺术魅力和产生的影响,早在1976年初,河南省登封曹村的干部和群众联名上报上级,将曹村大队改名为朝阳沟大队,现已载入《登封县志》。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

改革开放后,“朝阳沟”被注册为商标名字,饭店名字,宾馆名字,产品名字,登封的朝阳沟,编剧家乡武安列江村都建设了朝阳沟旅游景点......承载了几代人的审美记忆的《朝阳沟》,已经成为远远超越戏剧领域的文化品牌。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图片说明:贾文龙、琚青春在明星版饰演拴保、银环

豫剧《朝阳沟》是新中国的青春之歌,该剧富有强烈的思想性,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它的主题方向永远不会过时。它尊重了历史,歌颂上山下乡、歌颂农村、歌颂农民、歌颂土地,这种扎根泥土芬芳的艺术作品,是赢得观众喜爱所在。

光阴荏苒,代际更替,一代又一代豫剧人在前辈创造的经典中成长、精进,也是经典的传承中接续、发扬,续写着《朝阳沟》经典之作舞台艺术生命的新辉煌。

我们深信,《朝阳沟》这一观众心中的精神标杆,经典剧目,那流淌在戏中的浓浓人间温情,慰藉、愉悦观众心灵的文化盛宴,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必将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继续感动一代又一代观众,成为戏曲舞台上永不褪色的瑰宝。

2025年9月22日写于古城开封

来源:大河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