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这是福建舰弹射三款舰载机的第二天放出来的消息,我们一般都很低调,就是放在“重点消息”后面,可以不过分暴露。
歼-50加速试飞,中国或将在2030年拥有第六代舰载机,中国第六代舰载机试飞进展迅速。
据悉,这是福建舰弹射三款舰载机的第二天放出来的消息,我们一般都很低调,就是放在“重点消息”后面,可以不过分暴露。
其实,据吐露,歼-50几乎每月都会进行多次试飞,至今网友已无法统计到底进行了多少次的试飞,反正2030年肯定是交付入列的,到时再次重塑海空作战格局。
前几天,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突然发文,怀疑中国六代机歼-50是“战略忽悠”。
或许我们就是要这样的“朦胧”效果,不公开公布,美西方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据悉,歼-50的加速试飞态势在2025年下半年尤为显著。
作为2024年12月26日与歼-36同步首飞的六代机型号,其在2025年8月已进入多科目密集测试阶段。
美国《战区》网站4月曾报道歼-50无尾翼隐身战斗机在新图像中现身,而8月最新动态显示。
该机型与其他型号形成“多方案并行”格局,其中歼-50的舰载适配测试进度最快,相关画面显示其已完成机翼折叠机构与起落架强化测试。
从2024年12月双机首飞到2025年8月舰载型号亮相,三款验证机在八个月内完成多轮试飞,这种迭代速度让外界瞩目。
舰载适配性的技术突破成为歼-50加速推进的关键支撑。
沈阳歼-50,该机型为双喷气无尾翼lambda翼飞机,这种构型能显著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同时适配航母起降需求。
据悉,8月,第三架无尾翼隐身原型机出现,尖鼻、高后掠翼、W形尾缘的设计特征,被分析师解读为针对舰载环境的优化。
歼-50采用的新型材料经测试验证,可耐受航母甲板高湿度高盐度环境,为长期舰载部署奠定基础。
核心技术突破与体系化设计彰显代际优势。
动力系统方面,歼-50搭载的变循环发动机已在试飞中展现出优异性能,配合推力矢量技术,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起降与机动。
智能化领域,该机延续了中国在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上的技术积累,作为“空中指挥节点”,能同时引导多架无人机实施蜂群作战,这与9月23日央视官宣的歼-20S协同无人机作战体系一脉相承。
武器配置上,其机腹弹舱容积达歼-35的180%,可携带鹰击-21超音速反舰导弹等多种载荷,兼顾制空与对海打击需求。
歼-50的研发进度与中国航母发展规划形成精准衔接。
9月22日,中国国防部正式宣布歼-35等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完成电磁弹射起降,标志着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后续歼-50的上舰测试提供了关键平台。
按照公开信息,福建舰后续将逐步形成作战能力,而004型、005型航母的建造规划与歼-50的研发时间表高度匹配。
军事专家结合9月披露的航母发展节奏测算,歼-50若2028年完成定型,2030年前可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届时单艘电磁弹射航母可部署40架以上,大幅提升舰载机出动效率。
对比国际格局,歼-50的推进速度凸显中国优势。
当前美国NGAD六代机项目因预算争执陷入停滞,而中国通过“数字百系列”模式加速创新,西工大团队同步推进8种气动构型风洞试验,将研发周期压缩67%。
美国《战区》网站分析指出,中国在六代机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使其研发进度已显著领先,歼-50的试飞节奏更是远超美军同类项目。
从歼-35的电磁弹射测试成功到歼-50的加速试飞,中国舰载机发展正实现代际跨越。
随着2025年下半年试飞进入关键阶段,2030年列装第六代舰载机的目标日益清晰。
届时,“六代机+电磁弹射航母”的组合将赋予中国海军真正的远洋制空能力。
这不仅是装备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海空防御体系的历史性升级,为维护区域和平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拭目以待!
---完---
来源:艾斯特论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