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荔枝谱·第一》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6:16 3

摘要:荔枝生巴峡①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②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荔枝生巴峡①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②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唐代白居易《荔枝图序》)

材料二:

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节选自唐代李肇《唐国史补》)

材料三: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沓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东京③交趾④七郡贡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⑤,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和帝诏太官省之。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张九龄赋之以托意。白居易刺忠州,既形于诗,又图而序之,虽仿佛颜色,而甘滋之胜,莫能著也。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枝中国未始见之也。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

州郡与夔、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

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

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无纪。将尤异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始遇乎人也。予家莆阳,再临泉、福二郡,十年往还,道由乡国,每得其尤者,命工写生。粹集既多,因而题目,以为倡始。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

、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

(节选自宋代蔡襄《荔枝谱·第一》)

材料四:

杨贵妃方有宠,每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织绣之工专供贵妃院者七百人,中外争献器服珍玩。岭南经略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精美九章加三品翼入为户部侍郎天下从风而靡。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冷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

(节选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注]

巴峡:巴郡三峡,在今四川涪陵西。南箕守:忠州刺史。东京:指洛阳。交陆:今越南北一带。堠:瞭望哨。广南:广南路是北宋设立的行政区划,涵盖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兴化军:宋朝福建路的下州级行政区名,管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卢橘:枇杷。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岭南经略[A]使张九章[B]广陵长史[C]王翼以所献精美[D]九章加三品[E]冀[F]入为户部[G]侍郎[H]天下[I]从风而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实,那实际情况,与《种树郭橐驼传》“不抑耗其实而已”的“其实”意义不同。

B.则,但是、却,与《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的“则”意义用法相同。

C.右,古代以右为贵、为上、为高,与《促织》“无出其右者”的“右”意义相同。

D.乘,音chéng,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的“乘”读音、意义均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在忠州任刺史的白居易亲眼见过鲜荔枝,他在《荔枝图序》详细介绍了荔枝的外形、构造和不耐贮藏等特点。

B.根据材料二,南海每年飞马快车进贡荔枝,是因为南海出产的荔枝比蜀州出产的更好,而出生在蜀州的杨贵妃非常爱吃荔枝。

C.根据材料三,蔡襄家乡在福建荔枝产地,他关注有关荔枝的诗文,也注意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荔枝优品,编成《荔枝谱》。

D.根据材料四,杨贵妃得宠后,朝廷内外官员争相巴结她,派人从南海不远千里运鲜荔枝到长安给她吃,其他后宫妃子因此失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4分)

(2)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4分)

14.司马光认为杨贵妃能吃到“色味不变”的新鲜荔枝,你认同吗?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0.(3分)应断处为:D,E,H。

11.选择B项。原文中的“则”表示承接,是“就”的意思。“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详”的“则”表示转折,“却”的意思。

12.选择D项。由“岁命”可知,派人运荔枝的应该是皇帝(唐玄宗),其他妃子失宠是杨贵妃得宠的结果,“因此”说法因果关系错误。

13.(8分)

(1)(4分)树的形状圆圆的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朵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红,夏季成熟。(“冬青”,冬天是青色的。“荣”,动词,开花。“实”,开花)

(2)(4分)(张九龄和白居易)这两个人,也是不曾看到过那真正荔枝的人。(采分点:“是”,这。“未始”,不曾,从来没有。“夫”,那。判断句)

14.(5分)

答案示例一:认同。(1分)依据材料一“若离本枝”可知,如和本枝一起运送,则有保鲜的可能。(1分)依据材料二,说明杨贵妃想吃鲜荔枝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可作旁证。(1分)依据材料三“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杨贵妃是有可能吃到来于巴蜀的新鲜荔枝的。(1分)依据材料四,司马光把这件事情写入史书《资治通鉴》,以“色味不变”这一事实,反映劳民伤财,劝谏帝王。(1分)

答案示例二:不认同。(1分)依据材料一“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不可能在四五日内将鲜荔枝送达长安;(1分)依据材料二“然……后人皆不知之”,表达送鲜荔枝到长安的不可信。(1分)依据材料三,鲜献的荔枝“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山高路远,不能保鲜;(1分)依据材料四,司马光写杨贵妃吃鲜荔枝的事目的是劝谏,不是纪实。(1分)

【评分标准】明确观点“认同、不认同”得1分。写出一条理由得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树的形状圆圆的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朵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果核像枇杷核,果壳像红色丝绸,果膜像紫色薄纱,果肉晶莹洁白像冰雪,浆液甜中带酸像甜酒和奶酪。大致像那些东西,但实际上比它们还要美好。如果荔枝离开树枝,一天后颜色就变了,两天后香气就变了,三天后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颜色、香气、味道就全都没有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让画工绘成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材料二:

杨贵妃出生在蜀地,喜欢吃荔枝。南海出产的荔枝,比蜀地的更好,所以每年都要快马加鞭进贡。但荔枝在暑热时成熟,隔夜就会变质,后来的人都不清楚这件事。

材料三:

荔枝在中国,只有福建、广东、南粤(今两广地区)、巴蜀(今四川一带)出产。汉朝初年,南粤王赵佗将荔枝作为地方特产进贡,从此荔枝才开始传入中原。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答沓离支”,大概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当时中原并没有荔枝。东汉时,交阯七郡进贡新鲜荔枝到洛阳,沿途十里设驿站,五里设瞭望台,昼夜快马加鞭运送,途中常有毒虫猛兽的危害。临武县长唐羌上书反映这一情况,汉和帝便下诏命太官停止进贡荔枝。唐代天宝年间,杨贵妃尤其喜爱荔枝,涪州(今重庆涪陵)每年都命驿马飞驰进贡。当时的文人多有吟咏。张九龄作赋寄托心意。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不仅写诗描绘荔枝,还绘制图画并作序,虽然能大致展现荔枝的外形,但它的甘美滋味却无法真正传达。洛阳的荔枝取自岭南,长安的荔枝来自巴蜀,虽说是新鲜进献,但经过驿马急速传递,到达时大多已经腐烂,色、香、味所剩无几。这样,生荔枝是中原地区人们未曾见到过的东西。张九龄、白居易虽然见过新鲜的荔枝,但对照现今广南各州郡及夔州(今重庆奉节)、梓州(今四川三台)一带所产的荔枝,大多早熟,果肉薄而味酸甜,其中上等的也只能媲美福建荔枝的下等。(张九龄和白居易)这两个人,也是不曾看到过那真正荔枝的。

福建只有四个州郡产荔枝,福州产量最多,而兴化军(今莆田)的荔枝最为奇特。泉州、漳州的荔枝偶尔也有名品,虽位列上等,但记载稀少。难道是因为特别优异的品种,过去从未出现过?或许也曾有过,只是未被世人发现罢了。我家住莆田,又曾先后任职泉州、福州,十年间往返两地,途经家乡时,每每得到上等荔枝,便命画工写生。积累得多了,便加以品题,以此倡导记录。凭着荔枝这一果实,生长在偏远的海滨险峻之地,却能名扬京城,远播夷狄,受当世推崇,这也确实有可贵之处。它在水果中堪称卓绝第一,但本性畏惧高寒,难以移植,加之产地遥远偏僻,竟不能与卢橘、江橙等水果并列,稍显黯淡。这正是令人叹惜,又不得不加以记述的原因。

材料四:

当时杨贵妃正受宠,每次骑马都由高力士牵马递鞭,专门为贵妃院服务的织绣工匠有七百人,朝廷内外争相进献珍奇服饰和宝物。岭南经略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进献的贡品精美,张九章被加授三品官衔,王翼被调入朝中任户部侍郎,天下人纷纷效仿,竞相攀附。民间有歌谣唱道:“生儿莫欢喜,生女莫悲伤,如今看女儿也能光耀门楣。”杨贵妃想吃新鲜的荔枝,朝廷便命令岭南每年通过驿马快速运送。等荔枝送到长安时,颜色和味道都没有改变。从此,杨贵妃受到的恩宠更加深厚,后宫其他妃嫔都无法得到皇帝的宠幸了。

来源:中华枸杞盆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