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不仅仅是记账,而是深入挖掘每一笔花费背后的故事:钱花在了哪里?为什么花?花得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花法?企业对费用分析的要求更高更细致。
前段时间,我一些做财务的朋友跟我吐槽——
公司明明一直在花钱做推广,但销售额却不见起色,钱好像白花了;
每到月底,各个部门都为预算超支互相扯皮,说不清到底该谁负责;
看着财务报表上密密麻麻的费用数字,无法判断哪些钱该花,哪些钱该省。
其实这些问题说白了,核心原因很可能在于缺少一项关键工作:费用分析。
接下来这篇文章,我就从费用分析的定义,分类视角以及成本和费用的区别三个部分来跟你聊聊。
简单来说,费用分析就是把钱花得明明白白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记账,而是深入挖掘每一笔花费背后的故事:钱花在了哪里?为什么花?花得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花法?企业对费用分析的要求更高更细致。
费用分析的核心目的有三个:
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找到不必要、不合理的花费,把它省下来或者花在更重要的地方。支持决策,指明方向: 比如,分析广告投放费用和带来的销售额,能帮我们判断哪种营销渠道最有效,从而决定下一步的预算投向。评估绩效,落实责任: 哪个部门预算超支了?哪个项目费用控制得好?分析结果能清晰地反映出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成效。听着是不是很熟?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费用分析,就是帮你找到“刀刃”并确保“好钢”用上去的那套系统方法。
我一直强调,不会做费用分析的企业,在财务上是理不清的,今后面临的风险是极大的。
在进行费用分析时,少不了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建议大家最好是用一个专门的数据分析工具,比如FineBI,它能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还能实现数据钻取和联动功能,可以帮助你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变化。我把链接放在这里,需要自取:https://s.fanruan.com/54daq(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好了,理解了它的重要性,我们接下来要把“费用”这个大概念拆开来看。 看不清内部结构,分析就无从谈起。
费用不是铁板一块,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把它拆开来看,才能看得清。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它们各有各的用处,会得到不同的信息。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贴近业务本质的一种分类。
它直接回答“我们的钱是为了什么经营活动而花出去的”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看钱花在了企业运营的哪个环节。
销售费用(或称营业费用): 所有为了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而发生的花费。比如:销售人员的工资提成、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以及市场推广活动费等。管理费用: 所有为了维持公司整体日常运转而发生的花费。比如:行政人事的工资、办公室租金、办公用品和差旅费等。财务费用: 所有跟借钱和理财相关的花费。比如:银行贷款的利息、银行手续费、汇兑损失。那么,这种分类的好处是什么?
它能直接反映出企业不同经营环节的花销情况。你可以一眼看出,公司的成本重心是在市场开拓上(销售费用高),还是在内部管理上(管理费用高)。
比如我们根据图表信息我们可以得出这家公司的成本重心在内部管理和研发投入上。管理费用占据了总成本的绝大部分,其次是研发费用。这表明公司当前阶段可能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团队建设、日常运营管理和产品或技术开发中,而非大规模的市场推广。
理解了按性质分类,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更接地气、更便于管理的视角——按部门来划分。 毕竟,钱最终是要由一个个具体的部门花出去的。
这个视角非常直观,就是看钱是哪个部门花的。公司是由各个部门组成的,预算是下达到部门的,责任也需要落实到部门。
市场部费用: 广告投放费、市场活动费、公关费。销售部费用: 销售人员薪酬、差旅费、客户招待费。研发部费用: 研发人员工资、购买技术设备的费用、实验材料费。行政人事部费用: 办公室租金、水电费、员工福利、招聘费。这种分类的好处是什么?
它契合了企业的责任中心管理体系。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不做部门费用分析,预算控制就是一句空话。当销售部抱怨市场部线索质量不行时,你可以调出两个部门的费用和产出数据,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口争论。这能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
前面两种是宏观的分类框架,能让我们看清大局。但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往下钻,对关键费用进行深度拆解。 这就好比医生知道了病人哪个系统出了问题,接下来还要做更精密的检查。
上面两种是宏观视角,但真正体现分析功力的,是对关键费用项的“深度拆解”。我们就拿最常见的“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开刀。
1. 营销费用的拆解:不止是花了多少,而是怎么花
如果你只记录“本月营销费用50万”,这毫无意义。你必须把它拆开:
按渠道拆: 线上广告-20万,线下活动-15万,社交媒体KOL合作-10万,搜索引擎优化(SEO)-5万。按目的拆: 品牌曝光-25万,获取新用户-20万,维系老客户-5万。按效果拆: 花了20万线上广告,带来了多少点击?多少注册用户?最终成交了多少销售额?计算出每个渠道的ROI。你懂我意思吗? 拆解的目的是为了回答:“如果我们明年要增加营销预算,这新增的10万,应该加在哪个渠道上?” 要是没有拆解,你只能凭感觉;有了拆解,你就能凭数据来决策。
2. 管理费用的拆解:看清公司运行的成本
管理费用看似琐碎,但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重灾区,因为它容易被忽视。
按项目拆: 人力成本(工资、社保、福利)、办公场所费(租金、水电、物业)、日常运营费(办公用品、通讯、差旅)、专业服务费(审计、律师)等。按性态拆:A固定费用: 比如租金,只要公司开着,这笔钱基本都要花。
B变动费用: 比如办公用品,用多少买多少,跟人数或业务量相关。
C半变动费用: 比如水电费,有基本固定的部分,也有随使用量变动的部分。
这种拆解的好处是什么? 它能让你清晰哪些钱是省不下来的,也就是固定费用;哪些钱是有压缩空间(变动费用)的。
这样在公司业务收缩需要进行降本增效时,你就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比如,推行无纸化办公,就是针对变动费用的行动。
核心区别在于:成本和收入有直接的、明确的因果关系;费用和收入是间接的、整体的关系。
成本: 是为了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而直接发生的支出。具有对象化、可归属、直接对应的特点。
费用: 是为了维持公司一段时间内整体运营而发生的支出,你很难说清其中哪一笔是专门为哪一件产品花的,特点是期间化、整体消耗、间接相关。
对比维度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直接的、明确的因果关系间接的、整体的关系定义为了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而直接发生的支出为了维持公司一段时间内整体运营而发生的支出(难以区分具体对应某件产品)核心特点对象化、可归属、直接对应期间化、整体消耗、间接相关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家家具厂,做一把椅子需要用到的木材、螺丝、油漆,以及流水线上工人的工资,这些就是这把椅子的成本,也就是做一把椅子要花多少钱;而总经理的工资、厂房的租金、打广告的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等,是费用,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公司运转起来。
所以, 我们分析成本,是为了给产品定价,看单个产品是否赚钱;分析费用,是为了看整个公司在一段特定时间里,总的经营开销是否合理,整体的盈利能力如何。
光知道费用分析还是不够的,最好要结合整体去分析,这里给大家一份《企业财务五力分析解决方案》,它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财务分析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多维能力分析,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深入分析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从而实现健康和长远的发展。需要自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费用分析,说到底,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习惯。它要求我们超越花钱这个简单的动作,去深究其背后的逻辑、目的和效果。
这种思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企业,它能将有限的资源导向产出最高的地方,避免糊涂账,驱动健康的增长;对个人,这套分析逻辑同样适用于管理你的个人财务和职业规划,让你对自己的投入和产出有更清醒的认知。
所以费用分析的作用绝不只是几个表格和数字而已,你掌握它,就能更清晰地看见公司运营的全貌,在职场中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为企业带来正确且有用的决策。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